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场馆建设:绿色办奥为冬奥场馆打下最美底色

2020-07-31 05:14: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李佳泽、王木者

绿色办奥为冬奥场馆打下最美底色

——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场馆建设探访

7月30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项目建设正酣。 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7月28日至30日,北京冬奥组委组织有关媒体,对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进行了集体采访。在对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部分场馆建设的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绿色办奥理念已贯穿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的全过程,正为冬奥场馆打下最美底色。

7月28日拍摄的国家游泳中心。

北京赛区

“冰丝带”先进的制冷制冰系统年可节电200多万千瓦时,“水立方”可在20天内变身“冰立方”

7月28日,北京,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内,工人们正蹲在地上,有条不紊地为冰池铺设保温层。

“现在是在给冰面打底。”国家速滑馆体育工艺制冰工程专项设计负责人马进介绍说,“冰丝带”的冰面共有7层,目前已经铺设完成两层——最底下的加热层及其上面的保温层。这些层面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冰丝带”独特的制冷制冰系统的需求。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制冰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最高效、最先进的制冷制冰系统。“冰丝带”将成为全球首个采用该系统制冷制冰的冬奥会场馆。

该系统不但能为冬奥会比赛提供温度高度均衡的冰面,而且相比传统技术能效提升20%以上。通过场馆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还能把制冷产生的废热,用于场馆的除湿、冰面维护、供应生活热水等方面。

马进自豪地说,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冰丝带”在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制冰方面,就能节电200多万千瓦时,整个系统的碳排放更是趋近于零。

“‘冰丝带’里用的保温板跟普通的也不一样。”马进指着保温层正在铺设的厚度大约5厘米的二氧化碳发泡保温板介绍说,这种保温板采用新技术制造,比普通保温板硬度要高,甚至可以承受吊车等重型装备碾压。之所以采用这种特别的材料,是因为“冰丝带”将来不光要承办冰上项目比赛,还可以转化为夏季运动甚至社会活动场地。

“冰丝带”的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将成为亚洲面积最大的人工冰面。这样的面积并不是为了刻意做大,而是出于冬奥会后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据介绍,“冰丝带”的冰面可以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制冰。冬奥会后,“冰丝带”可同时接待超过2000人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冰上运动。

7月28日,走进“冰立方”,只见游泳池、跳水池仍在,碧波荡漾,哪里有冰的影子?

“冰立方”由俗称“水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改建。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立方”曾承办了游泳、跳水等比赛。作为“双奥”场馆,变身“冰立方”后,这里将承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轮椅冰壶比赛。

“别急,‘冰立方’和‘水立方’是可以随意转换的,需要它是啥样就能变啥样。”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笑着说,“只要20天时间,我们就能把这里变成冬奥标准的冰壶赛场。”

原来,为实现自如的“水冰转换”,国家游泳中心运营团队进行了场地结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多方面的定向科研攻关,研究出了一套“水冰转换”场馆改造方案,通过在泳池内安装可拆卸钢结构,再在铺设好的混凝土预制板上安装可拆装的制冰系统及配套管线,就能实现从泳池到冰壶赛道的转换。

2019年底,“冰立方”初次完成了冬奥标准冰面的制冰工作,并成功举办了首场高规格冰壶赛事。世界冰壶联合会也肯定了“水冰转换”结构地基的稳定性,意味着“水冰转换”场馆改造方案获得成功。

“冰立方”外,一个个集装箱引人关注。杨奇勇介绍说,这是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应用的集装箱式运动员更衣室。

北京冬奥会期间,“冰立方”将接待20支冰壶队,需要提供20个更衣室。如果新建更衣室,赛后又毫无用处,将造成浪费。鉴于此,他们从天津港购置了退役的集装箱,正将其改造成更衣室。北京冬奥会后,这些更衣室将变身场馆服务设施,如咖啡厅、售货亭等。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