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织密学生暑期防溺水安全网

2020-08-03 14:48:5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桑珊)夏季往往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每年暑假,都会有学生因游泳、嬉水而溺亡的事件发生,给一些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今年受疫情影响,学生提前进入假期,独处时间增长,如何更好地预防溺水事故发生?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六大主观因素导致学生溺水事故频发

进入暑假,中小学生结伴外出玩耍机会增多,游泳作为避暑降温运动深受儿童喜爱,随着玩水戏水几率增加,发生溺水事故风险随之增加。“池塘、河沟、水库、深水潭、工地上的积水坑等是容易发生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危险水域。”采访中,一些专家介绍,这些水域往往水底状况复杂,可能长有水草等植物,容易缠住人的脚;有的水体表面看似平缓或静止,水下却暗藏漩涡,很容易把人冲走。另外,江河岸边一些延伸、缓冲区域,孩子玩耍游泳时容易滑落到深水区。

记者在梳理多起溺水事故后发现,事发水域周围大都贴有“坡陡水深、请勿靠近”“河道危险、严禁戏水”等警示标语,但没有起到相应的警示效果。

溺水已经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最大杀手”之一。据了解,未成年人溺水在主观上有六大因素:无知危险、无视警示、好奇心理、侥幸心理、恐惧心理、技能缺失。进入暑期后,中小学生因缺少有效监护和看管,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监护力量的缺失,很容易导致安全问题发生,增加溺水事故发生几率。

对此,邯郸市红十字水上救援队队长雷建生表示,“大部分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幼儿园的孩子发生溺水事故一般是由于家长监护不到位。”

掌握合理的自救施救知识

由于溺水后数分钟之内就会失去意识死亡,溺亡的时间非常短,因此,掌握合理的自救、施救知识可以有效避免伤亡。

那么,发生溺水事故时,溺水者如何自救?雷建生介绍,落水者首先要保持镇静,观察身边是否有可以抓住的漂浮物,如果没有,可以仰面使口鼻向上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气时要浅,吸气时要深,使身体浮于水面防止呛水,等待救援。“千万不要双手上举拼命挣扎,以防更快地溺入水中。”

如果遇到有人溺水,施救过程中,首先要大声呼救,请有救护能力的人来进行救护。借物救援时,利用身边的树枝、竹竿或其他可以漂浮的物体抛掷落水者身边。待落水者抓住后,救援者身体向后倾,离水边半米以外向后撤,不要站在水边施救。

中学生要量力而行,对于小学生不提倡此行为。雷建生特别强调,不明情况的水域不要贸然下水救人,避免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件,但也不能逃避,逃避可能错过救援的最佳时机。

防溺水安全教育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据了解,今年暑假前,全省各地教育部门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防溺水安全教育。邯郸市教育局开展了防溺水专题安全教育“九个一”活动,要求学校每两周上一节防溺水安全教育课,把溺水事故作为典型案例向学生深入解析,教会学生避险、自护、自救、求救常识,增强学生防溺水意识。

雷建生发现,安全教育中学生体验和实践很重要,有效的安全宣讲下,中小学生发生溺水事故几率有所下降。

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家庭同样不能缺位。今年受疫情影响,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居家学习,家长应发挥监护责任,家校联防织密防溺水安全网。沧州市教育局通过“沧州网上家长学堂”家庭教育平台,举办“家校联手防溺水,共织学生安全网”专家讲座,4天内家长听课人数达到近45万人次。

除了家校联手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7月29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落实工作责任,全面排查隐患,采取防范措施,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在水库、河道、水渠、坑塘等危险水域的明显位置设置警示标识,教育引导群众及学生远离危险水域;对河道内因采砂、取土留下的沙坑、土坑进行拉网式排查,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进行回填,一时无法回填的要做好相关防护措施;河道行洪期间,漫水路、漫水桥要及时实行交通管制,坚决杜绝群众围观看水、戏水、垂钓等活动……连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共同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只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局面,就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溺亡事故发生。”雷建生说。

责任编辑:马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