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知与行|加强数字人才建设 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2020-08-05 05:37:3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数字人才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的相关要求,谋划河北数字人才建设大局。要深入开展河北数字人才调查研究,了解数字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加紧制定与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相配套的数字人才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数字人才建设,不断优化数字人才资源结构,为数字经济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规划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通过打造产业优势、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多方面的保障性条件来吸引数字人才。定期开展数字人才队伍建设阶段性评估,从人才角度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分析人才发展机制及政策实施情况,对其效能作出评价,形成以评促优、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加强对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保障,保证数字人才发展和数字人才工作优先谋划、优先布局、优先发展,人才缺口优先填补,确保数字人才供应链稳定。

强化产学研协作培养顶尖数字人才。关键数字技术的突破、可产业化的科技成果或项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引进和培养在数字经济领域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字技术创新创业顶尖人才,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领域顶尖人才全球竞争激烈,这些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市场眼光。培养顶尖数字人才,要强化产学研协作,整合各类要素、融合更多优势资源。要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可重点在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电科13所、中电科54所、中船重工718所等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的高层次数字人才中选拔“领跑人才”作为培养对象,依托顶尖数字理论和应用研究专家、先进的科研设施和配套技术转化资源,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联合攻关、协同培养,为“领跑人才”提供学习提升的平台与机会,实现顶尖数字人才的自主培养,力争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使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有效支撑河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层次平台载体聚集数字人才。雄安新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是河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平台和载体。要大力推动雄安新区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领军城市,不断深化与京津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建设集大数据生产、科研、应用为一体的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大研发平台建设,全力支持数字信息技术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支持有实力的科研机构争创国家级科研平台。加快推进与阿里巴巴共建“数聚河北”,继续加强与华为、浪潮、中兴、华讯方舟、光启、润泽、富智康等已落户河北的国际国内顶尖企业的合作,持续引进全球数字领域领军企业。加强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平台等的部署和应用,加强5G在多个行业领域融合应用。通过多层次、多模式建设数字经济平台载体,加快打造创新型数字经济优势集群,以产业集群及产业的极化效应与规模效应聚集更多高层次、能引领和支撑河北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优秀人才,形成数字人才高地。

发挥企业对综合型数字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实体,也是培养数字人才的主体,要在产业、知识、技术、技能的深度融合中,进一步对高校培养的单一专业人才加以甄选和“深造”,使其成为既掌握一定的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又具备行业的业务知识和经验,既拥有数字化能力与思维又熟悉管理的综合型数字人才,更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要高度重视企业在综合型数字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企业领导层数字化发展培训,帮助企业领导层了解数字化以及数字人才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与动力。深化企业对数字人才开发必要性的认知,更加注重对融合信息通信技术与多种专业知识综合型数字人才的内部培养,鼓励企业从战略定位和长远发展出发,建立综合型数字人才内部选拔培养体系和人才开发投入体系,通过企业内部识别有潜质、有进步要求和转型需求的人才,对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门培训,以扩大数字人才视野,拓宽延伸其知识能力广度和深度,既突破管理型人才发展瓶颈,又丰富拓展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途径。

提高高校数字人才培养能力。鼓励支持高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招生规模等方面向数字人才倾斜,为河北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新生力量。要以一些高校已经开设的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和软件学院为基础,通过加大投入、引导各类资源倾斜等措施,持续加强高校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数字经济基础学科建设,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科的人才培育水平。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突出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柔性引进企业中的高级数字人才任教,大力培养数字人才。不断提高实践课程比重,推进教育模式、内容与市场需求全面对接,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加强数字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推进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结构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变革需求,促进人才培养供给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全方位融合,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秀数字人才。(王建强 姜 兴)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