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沧州运河区搬迁群众为啥自发送来168面锦旗

2020-08-18 05:32:0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搬迁群众为啥自发送来168面锦旗

——运河区“学理论、重实践、促发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探访

沧州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已成为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亮点”、市民网红“打卡地”。 河北日报资料片

来自“理论自习室”的报道

开栏的话

2017年7月以来,沧州市围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理论学习机制和方法,决定在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分级建立“理论自习室”,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学理论、重实践、促发展,引导带动各级干部坚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凝心聚力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3年多来,沧州各级各地在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中,全面提升思想建设水平,并在指导实践方面创造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今起,河北日报开设《来自“理论自习室”的报道》专栏,对这些好经验好做法予以介绍,敬请关注。

千年大运河穿城而过,在沧州境内流经200多公里,沧州是河北省拥有运河里程最长的城市。大运河承载着沧州人民浓厚的运河情感,是沧州人民的“根”和“魂”。运河区因大运河得名,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阵地。

运河区委书记高向阳告诉记者,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阵地,应当担起“龙头”之责,发挥示范作用。他们以“理论自习室”为平台,通过深入理论学习,明确了以大运河沿线村庄征拆工作为中心,以支持服务重点工程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敢担当、善作为,奋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的工作思路。

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征拆作为“一号工程”

在运河区委“理论自习室”,两张图纸引来了不少前来学习的领导干部驻足观看。

一张是大运河城市区提升改造工程(一期)南关、张家坟片区征收项目图,一张是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图。

这两张图,是运河区作为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阵地,两年内拿出的“漂亮答卷”。去年,在大运河城市区提升改造工程(一期)中,仅用时4个月,运河区就完成南关、张家坟两村382亩土地和712户房屋的征拆清表。今年,运河区又按照沧州构建“一线多珠”发展格局要求,打造了总投资8亿元的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

今年,通过深入理论学习和调研,运河区不断明晰目标思路,明确了以大运河沿线村庄征拆工作为中心,以支持服务重点工程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敢担当、善作为,奋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的工作思路。

以征拆为中心,全力打造优质建设环境。运河区坚持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征拆作为“头等大事”“一号工程”,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征拆任务,全力做好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排头兵”。运河区分别成立以县级领导为指挥长、以区内征拆行家里手为成员的拆迁指挥部,集中优势兵力,做实群众工作,依法依规推进,顺利完成佟家花园河滩地清表260余亩,为展示区提升工程打开了工作场地。同时,强力推进十中南侧492亩、大运河新村128亩、浮阳北大道812亩等土地征储工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后续建设提供空间支撑。

以生态为基础,全力优化运河沿线环境。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运河区持续推进大运河沿岸综合整治,着力提升沿线生态环境。一方面,清违治乱,质效并举。集中开展“清违建、优环境、美运河、助创城”活动,以大运河为轴向两侧辐射,强力清除有碍观瞻、群众反感的违建临建,现已清理1万余平方米,推动大运河沿线环境持续好转。另一方面,补植增绿,美丽宜居。大力实施运河沿岸绿化工程,完成造林1.9万亩,并进一步完善了占地近万亩的大运河森林生态园,大运河沿线绿化美化层次更加丰富。

以项目为载体,全力弘扬深厚的运河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和阐发大运河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运河区着力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按照以项目为传承保护载体的思路,立足沧州,面向京津,谋划实施了总投资8亿元的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打造集大运河文化传承、现代农业生态示范、一流观光旅游体验、高端马术运动传播于一体的产业项目。目前,项目核心区正在加紧建设。同时,按照沧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运河区正全力推进大运河沿线前程子、吕家院两个村的征收改造,为沧州承办省园博会做准备。并将适时启动大运河沿线的强家坟村征收改造,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大运河品位。

心里装着群众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在“理论自习室”学习,运河区领导干部普遍感觉到,“越是学习实践,对党的宗旨理解越是深刻。”

“这种体会,我们在推进大运河城市区提升改造工程(一期)南关、张家坟片区征收项目工作中,感触最深。”曾作为片区征收项目指挥长的运河区委副书记肖玲说,“大家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静心学习与带着问题深入调研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提高了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运河宛如一条玉带,穿沧州城而过,在御河路尽头处转身留下一个优雅的“几”字,南关、张家坟两个村便坐落在这个美丽湾流的怀抱里。382亩土地、712处房屋、250座坟茔,只用了121天,运河人就完成征收任务。

南关、张家坟,一度是征拆的“硬骨头”:382亩土地,涉及国有建设用地、国有农用地、集体农用地和河套用地,征收项目地类复杂,一家往往是在村里建了住宅,又在菜地里建了房子,补偿标准不一样,百姓不认头;运河两岸寸土寸金,张家坟村村里没了发展空间,近30年未放宅基地,全村不到1000人、330户,建在菜地里的民宅就有203座。房子越盖越多,一点点延伸到运河堤下。十多年前的一场大雨,运河水倒灌,村里一米深的水,房顶破油毡漏了水,房外积水到了窗台……

“以人民为中心才是最大道理。5个月内,一定完成搬迁!”运河区下了决心。

从5月启动到9月底清场,面对征收重任,运河区抽调20余名科级干部和百余名干部成立项目指挥部,在120多个日日夜夜中,进村入户,披星戴月,将汗水挥洒在征收一线。

为确保如期完成征收任务,早日还运河于人民,运河区从全区抽调10名征收经验丰富的单位一把手任群众工作组“第一组长”,并为22个群众工作组每组配备一名群众代表,与队员一同入户做工作。全体工作队员全身心投入到征收工作中,烈日酷暑中坚持走村入户,耐心讲解,推倒心墙;狂风骤雨里,细心服务,搭就桥梁。单是征收补偿方案,就出台了30稿草案。依靠全区上下的齐心协力和全体队员的倾情付出,该项目创造了运河史上征收速度最快、拆除速度最快、清运速度最快等3个纪录,群众自发给项目指挥部和工作队员送来168面锦旗,为征收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如今,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和群众喜爱的休闲地;南湖文化街区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投资带动和区域提升作用正在显现,实现了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多赢。高向阳表示,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党性修养,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定力,没有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的坚决态度和务实作风,这样的成绩是很难做到的。(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