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热血燕赵|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惨案纪念馆:两扇木门留下血泪控诉

2020-08-23 04:51: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日报记者董昌 许佳奇摄制

两扇木门留下血泪控诉

——在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惨案纪念馆

8月3日,人们在梅花惨案纪念馆参观。 河北日报记者许佳奇摄

一指厚的旧木门上,两寸宽的缺口和依稀可见的处处刀痕,无言地记录着那段悲惨的历史。

8月3日,在位于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梅花村的梅花惨案纪念馆,讲解员张红霞指着东墙玻璃罩内的两扇木门告诉记者,这两扇木门中心部位的缺口和门板上的刀痕,都是当年日军制造梅花惨案时用刺刀砍出来的。“这两扇木门是梅花惨案唯一健在的幸存者樊月香家当年的街门。”

梅花惨案,刻骨铭心。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0月11日,原国民党东北军53军691团乘南撤之机宣布脱离53军,决定起义,并在梅花镇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

日军遭受重创,迁怒梅花村无辜村民。“第二天拂晓,5000余名侵华日军进村,见门就砸,见人就抓、就杀,见屋就烧,见东西就抢。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让这个昔日商贾重镇遭受了一场空前劫难。”张红霞介绍,四天三夜惨绝人寰的血洗之后,1547位手无寸铁的平民遇害,全村有46户被杀绝,繁华的古镇变成了满目凄凉、残垣断壁的废墟,变成了家家戴孝、户户埋人的人间地狱。

提起那场血雨腥风,89岁的樊月香老人眉头紧皱,嘴唇颤抖。“当年的悲惨经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那年,樊月香只有6岁,可她忘不掉亲见亲闻的每一个细节,更忘不掉和哥哥、奶奶为父亲樊金贵收尸时的惨状。

樊月香的父亲在村里经营着一家棉花店。得知日军进村后,他便跑回家中,并将厚厚的街门上了门闩。“俺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家里还有俺娘和俺奶奶。听着枪声停了,俺爹就走出家门查看情况,结果刚出家门便被4名日军抓住了。”樊月香说,看到日军一边用枪托猛砸她父亲的后背,一边驱赶着往街上走,她们躲在门口直掉眼泪。

樊月香的母亲担心被日军发现,便拽着樊月香、抱着她年幼的妹妹又跑回了家中,并上了门闩。

随后,樊月香一家人从房顶逃到了和她家同一排的一家黄酒馆。樊月香说:“那个酒馆的门非常厚,上了门闩日军进不来。我们在里面躲了整整3天,连口水都没得喝。后来俺娘说饿死也是死,被杀也是死,就带着我们蹬着梯子翻墙出来了。”一家人出来后,几经险难,趁着日军集合吃饭时逃到了邻村。

日军从梅花村撤兵后,樊月香一家人才回了村。“我们走到村口坑边时,坑里黑乎乎一片,全是死人。”樊月香说,现在想起来,她仍会冒出一身冷汗。

走到家门口时,大门敞开,两扇木门上全是刀痕和血迹,门中间还被刀砍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进了门没停脚,俺就跟着大人们又出去到处找俺爹,最终在村东的粪坑里发现了俺爹的尸体。”樊月香清楚地记得,父亲的肚子上被捅了七刀。

时间可以消逝,记忆不会风化。1958年梅花惨案纪念馆建馆后,樊月香一家人将两扇木门送进了纪念馆,只为让后人铭记那段悲惨历史。作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梅花惨案纪念馆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日前,回乡探亲的许晓建,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梅花惨案纪念馆。“作为梅花村的后代,我们入学时的第一堂课都是从纪念馆开始。我希望女儿也能铭记这段历史。铭记,是为了擦亮历史的镜子,还原事实真相,更是为了开创和平未来。”许晓建说。(河北日报记者董昌)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