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追寻抗战足迹 汲取红色动力

2020-09-11 05:17:5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日前,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至此,我省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增至24处——

追寻抗战足迹 汲取红色动力

日前,众多游客来到位于邢台市前南峪村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参观,缅怀英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通讯员张立超供图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文物大省,河北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数量多且分布广,记录着先辈们抵御侵略、英勇斗争的足迹。如何围绕这些设施和遗址,加强历史研究、加强保护力度、继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为民族复兴而汲取精神动力,成为一个时代课题。

铸魂

——牢记历史,把伟大抗战精神弘扬光大

9月3日,位于邢台市前南峪村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广场上,升国旗、唱国歌,陈列馆全体人员向国旗行注目礼,向为抵抗外辱、追求民族独立解放和共和国建设事业中英勇献身的英雄致敬。前来参观的游客们纷纷驻足,一同缅怀先烈。

讲述英雄故事、朗诵诗歌《抗大母亲》、表演舞蹈《十送红军》……当天,包括抗大陈列馆在内的我省7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是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围绕这些载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学习宣传英雄事迹,将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巨大作用。

“我们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拜谒、参观和纪念活动,注重加大研究力度,不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展陈宣讲抗战精神。”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周明慧说,目前纪念馆组建了三支队伍,一是成立党课讲师队伍,以冉庄的特色红色资源为主旋律,为前来学习实践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提供系统培训课程。二是由18名讲解员组成宣传队,通过翻阅冉庄历史资料,以快板、歌曲、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地道战精神。三是由15名退役军人组成国旗班,目前已举行80余场升旗活动,对引导人们爱国、爱党、爱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不仅如此,记者从陈庄歼灭战旧址、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梅花惨案纪念馆等地了解到,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这些纪念设施、遗址所在地通过组建宣讲报告团体赴各地开展宣讲活动,广泛宣传抗战精神。疫情期间,许多纪念馆还谋划开创了定期举办的线上栏目,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电视等对外宣传,积极传播正能量,鼓舞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固本

——保护管理,让抗战遗址成为精神地标

对于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的保护始终牵动人心。采访中,我省相关文史专家介绍称,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我省各地一直在积极行动,从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发力,推动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的本体保护、设备提升和环境优化。

武安市文保所所长王伟介绍,武安市有革命旧址85处,仅抗日战争时期就有42处。近年来,该市不仅对全市革命旧址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初步档案,推动定级保护工作,还先后对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的司令部伙房院、徐向前旧居等进行抢险加固。

“我们通过积极保护,基本保持了遗址抗战时期的风貌,使之成为精神地标。”周明慧说,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内拥有传统民居、作战工事、历史建筑、地道……近期将择取部分地道,将墙体恢复成抗战时期泥土质感,并辅以能调控温度的送风系统、应急照明、安防监控等配套设施建设,还将对保护区内45处非传统民居的外墙进行环境协调处理。

保护工作有序推进,但整体而言,依然任重道远。有数据显示,现阶段已查明我省范围内存有重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00余处,其中,国保34处,省保99处,市县级文保700余处;革命题材专题的博物馆、纪念馆35家,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就抗战遗迹而言,尚有许多散落于乡野,需要加强调查、走访、发现、研究的力度。

“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长城抗战,意义非凡,值得长城沿线各地积极研究。”遵化市长城抗战烈士陵园入选第三批名录后,遵化市文广旅局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万广宝非常激动。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遵化市修缮了几十处革命旧址,很多都和抗战密切相关,目前当地正在积极推进建立高规格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及附属设施,同时有更多抗战遗迹也亟待发现和认定,以填补历史记录的缺失部分。

因保护而完整鲜活,因传承而历久弥新。“一些抗战遗址,仅剩下遗迹,如果不保护,很快就会在风雨侵蚀中湮没;有些遗迹很不起眼,就那么几块土坷垃、几个枪眼,但意义非凡,甚至能串联起或者补上抗战历史的空白,让整个脉络鲜活起来……”我省相关专家表示,对于这些散落在乡野的资源应积极走访、调查、核实,逐步推进定级、落实保护措施,以期通过体系化的管理和修缮,改善其保存状况。

聚力

——深挖内涵,汲取精神动力引领发展

慎终追远、凝聚力量。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是记录革命历史的实物“教科书”,是传承烈士精神的重要载体。鉴于我省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众多,且分布分散,我省很多专家认为,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不断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抗战文化对这些贫困地区发展的精神引领作用和现实带动效益。

抗大陈列馆馆长杨树介绍,今年4月以来,抗大陈列馆联合邢台市信都区开展红色文化共建共享工作,深入挖掘前南峪村校部旧址、浆水村政治部旧址等9个抗大旧址,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精准包联,实施分包建设机制,加大抗大旧址点位打造力度,通过充分挖掘历史遗存内涵,用抗战文化资源鼓干劲、促提升,助力老区发展。

安庄村是个100多户的小山村,曾是抗大卫生处所在地。村党支部书记石春林说,目前已对12座院子初步布展,红色文化共建共享提升了安庄村的知名度,推动红色资源连点成片,带动文旅融合发展,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迎着淀泊中吹来的微风,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讲解员向游客们再次唱起这首歌谣。蓝天碧水中,雁翎队精神依然闪闪发光,给人们带来心灵洗礼。白洋淀及其周边与抗战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众多,端村惨案遗址、雁翎队打保运船旧址、容城县北后台烈士陵园……如今,白洋淀红色旅游日益受到游客青睐,通过整合红色资源,很多村民当起红色文化宣传员,并围绕红色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

“纪念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奋斗、发展。”有关文史专家呼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保护管理,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