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人物|吕建江走后,他们都是“老吕”

2020-09-17 05:31: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9月13日,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部分民警在门前合影。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阅读提示

2017年12月1日,石家庄市公安局民警吕建江因病去世。此后,他被公安部追授二级英模,他工作过的安建桥综合警务服务站,更名为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

吕建江生前用来和网友互动的微博@老吕叨叨,交到了新任警务站主任王永辉的手里。两年多里,记者关注到,这个微博粉丝量从28000多增长到了10万+。

这几年时间里,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迎来了全国各地的许多学习和参观团,也像过去一样在默默解决市民的求助和麻烦。

9月13日,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民警正在为市民的电动车充电。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老吕走了, 我们还在

9月1日9时,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主任王永辉刚从火车站执勤回来。他摘下警帽,被压出梯形的头发,比2017年底在吕建江葬礼上见到时越发灰白。

王永辉原是石家庄市公安局西清警务站副主任,在微博起步的头几年,吕建江的@老吕叨叨和王永辉的@省城轻骑兵,是石家庄市公安局在网络上最活跃的实名认证民警,两人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如何和网友互动、解决网友求助问题,“是同事,也是兄弟。”

2017年12月1日到3日,王永辉一直在忙活吕建江的身后事,事情一结束,他所在的桥西公安分局领导就找他谈话,希望他把老吕这一摊接过来。

接过来的这一摊,包括接任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的主任一职,也包括维护停更一个月的@老吕叨叨微博。

截至2020年9月8日,老吕叨叨的粉丝量从吕建江去世时的2万多人,增加到10万多人。从吕建江去世时发布的17357条微博,更新到23384条。

@老吕叨叨的认证依然是石家庄市公安局民警吕建江,这一微博的服务功能也依然和过去一样:有时是帮助网友寻找失物或就失物寻找失主,有时是温馨提醒市民谨防各类诈骗,有时是碎碎念警务站的日常。

“老吕走了,我们还在。”王永辉微笑着。

今年8月中旬开始,石家庄市一百多个警务站都进行了重新装修。

9月4日,装修接近尾声,警务站勉强能坐人,但抽屉还没安装滑轨、电脑还没联网。

辅警杨秋岭在站里执勤,施工的电钻声很刺耳。有市民走进来问是否能处理交通违章,杨秋岭马上站起来摆摆手,“暂时还不行,站里装修,各种网络还没连好,您过几天再来,要是着急,先去交警大队处理也行。”

杨秋岭说,没有装修前,到警务站处理违章的市民,有时会排到警务站外,这一幕也和吕建江在站里工作时一样,有市民甚至从别的区赶来处理违章。因为在群众眼里,只要能办,这里的警务站就一定给办。

8月26日中午,警务站副主任侯龙胡乱扒拉两口饭,就去辖区监控室看监控了。辖区一名住户的轿车半夜让人砸了,丢了不少东西,尽管案子已经移交辖区刑警中队,但侯龙想的是,得空就先调查一下。连着两天看监控,眼睛有些干,他已经发现了嫌疑人作案的身影,万一能帮受害人追回点损失呢。

“老吕在的时候,他肯定也这么干。他走了,我们还得接着干。”侯龙说。

辅警范士平从2011年安建桥警务站设立时,就在站里工作。他曾经是名下岗职工,吕建江担任警务站主任时,总喊他一声范哥。“就这一声哥,他为老百姓多干的事,给我们也找了不少‘麻烦’,但我认他。”

范士平回忆,吕建江走后,他一度担心新来的主任不像老吕。他寻思,如果是这样,他就干好分内工作,别的事儿啥也不多管。但两年多过去了,他继续像和吕建江共事时一样,主动给站里提建议。

警务站的装修琐事,几乎让范士平包了。前两天到了安锁环节,王永辉想,老范倒休,就别通知他了。结果范士平得知消息,专门跑回站里盯着。结束采访后,倒休中的范士平推开警务站门准备回家,走了两步又退回来,趴在地上,就装修细节和施工师傅讨论起来。

“老吕走了,我们都是老吕。”范士平说。

名字变了,服务不改

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挂牌后,知道的老百姓更多了。

吕建江担任主任时,警务站因为他的热心肠,常会揽一些分外的活儿,挂上这块牌子后,管辖范围外的求助和报警更多了。

2018年的一天,石家庄裕华区一位女士拿着几张明信片找到警务站,进门第一句话就是,“我从报纸上看到,吕建江警务站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

王永辉当时在值班,他拉了一把椅子让对方坐下来,听她讲有什么困难。

求助人的公婆每年都会收到从沈阳寄来的明信片,但不久前公婆都去世了。她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寄明信片的人,但按照地址寄过去的信被退了回来。

“作为一名普通人,就算邻居求助,咱要是能帮也会帮。更何况作为一名面向群众的街头警务站民警。”王永辉说,很多时候遇到状况,他也会下意识地想,如果老吕遇到,他会怎么做。

他让对方提供了公婆的死亡证明,验证了事情的真实性。通过公安系统查询没有解决问题,又求助沈阳的同行,最后成功联系上寄明信片的老人。

和求助相比,警务站另一项占比高的工作是接处警。接处警的处理水平,也考验着警务站的职业水准。

这两年多里,副主任张迎东出过最长的一次警——5个多小时。

那是2018年冬天的一天,特别冷,有人喝醉躺在街头,路过的市民打电话报警。张迎东赶到现场后,问对方是否去医院,被拒绝。要送他回家,对方也不吭声。他和同事只能打开车灯,等对方清醒。

凌晨3时许,喝醉的人突然从地上爬起来,说电动车找不到了。张迎东又陪着他在附近找了一个多小时电动车,结果是这人酒后记错了。

5时许,卖煎饼的小摊都出来了,喝醉的人还没清醒,卖煎饼的大姐送过来两瓶水,念叨民警这活儿太不易。

6时许,喝醉的人爬起来要回家,还不让民警送。看他摇摇晃晃走的方向要经过民心河,张迎东不放心,又开着警车从后面一路跟,一直跟过民心河,才回到警务站。

“他是喝醉了,但是有报警咱就得接警。我总不能回站里说,我把他扔大马路边了。一旦他出点事,他的家人怎么办?”张迎东说。

警务站的接警,除个别的打架纠纷,大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这些小事儿处理的怎么样,也影响着一个警务站在老百姓心里的分量。

警务站接到的咨询和求助很多,很多问题站里也不知道。比如档案迁移等。

“先找同行,一提吕建江警务站,大家都给点面子。更多的时候,我们也得打固定电话咨询,或者上网查,把问题流程搞清楚了,再回复求助人。”王永辉说,警务站的琐事、碎事很多,几乎99%都是小事,但落到个人头上,可能就是棘手的大事。“把平凡的小事、碎事做好,这也是老百姓对你的一种需要。”

范士平接过一起报警,求助人的老父亲因患老年痴呆走失了。范士平在公安内网平台发布了这条消息,很快就被鹿泉区的同行反馈,那边的一个派出所“捡”到一位老人。范士平赶紧通知家属连夜把人接了回来。

事情不大,范士平做的也不多。但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求助人买了水果到站里感谢,因他不在,第三天又买了烟到站里感谢。“我当然得拒绝,举手之劳么。”范士平更意外的收获是,这位求助人上下班会经过警务站,每天碰见他,都会笑着打个招呼。“老吕在的时候,总说不明白老百姓为什么那么信任他,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

警界招牌,用心呵护

“深呼吸,深呼吸。”2019年处理一起纠纷时,侯龙讲法律、讲逻辑、摆事实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对方就是听不进去,他不得不走出警务站,到警务站门口大口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

“要是我的家人,我可能会急。但是这是我的工作,头顶是全省公安系统唯一以民警个人名字命名的警务站招牌,于情于理于法,我都得回去继续给当事人做工作。”侯龙说。

前些天,范士平也被一位市民“激怒”了:因为电脑不能联网处理不了交通违章,这位市民转身离开时说,还吕建江警务站呢。范士平噌一下站起来,“我说这位同志,你稍等一下,我得跟你解释清楚。”

范士平用了20多分钟,向对方认真解释警务站和公安交管系统联网才能处理交通违章,对方临走的时候笑了,“你态度很好,虽然微笑着拒绝了我。”

范士平谈到这,依然很较真,“我有责任把群众产生的误解解释清楚,这是石家庄街头的一块牌子,我们得把它擦得亮亮的。”

市民的高期望,是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的动力。

范士平值夜班的时候,遇到过两次市民电动车没电的求助,带着充电线的,他就让市民进站里充电,没带线的,他就拿出自己的电动车线给对方用。后来,他给站里提意见,把用来搞宣传的音箱接出一个插线板,专门用来给电车、手机没电的市民应急用。

“谁在外头没个难处,被帮助的群众要是以后也能用这份善意去帮助别人,那不好吗?”范士平从吕建江那学到的为民服务,似乎是没有界线的。

但群众的这种高期望,同时也是警务站的压力。

王永辉遇到过一名市民,求助档案问题,声称联系不到当年接管档案的人。等王永辉费尽周折联系到管档案的人时,人家却说,双方早有联系,且早就回复当事人解决不了。王永辉回复求助者,还没等开口批评他不诚实,对方却要求王永辉再帮忙联系其他部门解决问题。

“不合理的要求你拒绝,就可能会带来抱怨。”王永辉说,即使如此,他对站里民辅警的要求,依然是“多说一句,多做一点,多帮一点”。

范士平经常遇到出租车司机报警,拉的乘客喝醉了不给钱。他和同事就得劝,和喝醉的人又说不清,动辄要花费一两个小时,“这是警务站工作吗?法规条例上写了吗?可你不处理好,说不定就打起来了,有人受了伤,小事就会变成大事。”

辖区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爷子,常和家人怄气。不高兴了,老人就到警务站找民警聊天,光张迎东就接待了好几次。“来了就给老爷子倒杯水,不出警的时候陪他念叨念叨,他消气了就溜达回去了。”

就拿群众问路来说,张迎东对这种求助,从来都是走到警务站外,连比划带解说,实在不行就画个图让问路人带着。“我以前羡慕老吕,都是干警察,有老百姓来求助,他要不在,人家就不搭我这茬。什么是潜移默化?这就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我怎么也成了他。”

警务站的名气大了,全省乃至全国来学习参观的各级单位很多。经常需要把轮休的人员叫回站里帮忙,问9名辅警和12名民警有没有意见,大家都摆摆手。

“其实谁家里没个事儿?谁不愿意休息?出去一说你是吕建江警务站的,大家都对你很尊重,你也得把事情干到那。”杨秋岭认为。

侯龙表达能力不错,接待参观学习的任务,他承担的也比较多。“我就希望这么多来学习的,能把吕建江干实事的劲儿带回去。如果更多的警务站,能像老吕那样把老百姓的事儿当事,把小事也当大事来处理,那擦亮这块招牌的活儿,我们就没白干。”(□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采访手记

一盏灯的力量

9月8日傍晚,记者出差回石家庄,出租车经过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白炽灯把这几个字打得很亮。街头匆匆而过的市民,像潮水一样,过完这一波,还有下一波,除了有事要办的市民,很少有人会朝警务站多看两眼。

等到深夜,你再经过石家庄的任何一条主街道,静寂的城市,散去了车水马龙,街头一座座警务站的灯火通明,让人心安。

范士平的爱人在柳辛庄附近上班,但他们在东三教附近住。遇到爱人上夜班,范士平最爱嘱咐的话是,“有事儿你就找警务站。”

这不仅是一名老辅警的经验,很多石家庄市民也养成了习惯:有事儿,就找警务站。

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挂牌后,老百姓更加相信,这里不但是一间永不下线的警务站,还是各种求助能办都给办的服务站,一个公安形象窗口,一个为民便民的站点。

坦白说,作为吕建江去世后感人事迹的采写人之一,我也一度认为,老吕这样的人太少了。这个警务站是他牺牲了大量个人时间和精力,把群众难处无小事做到了极致,把老百姓的事儿都放到了心上才留下来的一块金字招牌。所以他能成为典型,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他的名字成为全省第一个以民警个人名字命名的警务站。

两年多以后,我再来这间警务站,最大的触动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是会被感染的,把一个普通人放到一个先进的团队中,也会成长成先进的模样。

杨秋岭讲,他利用休息日参加公益活动,对方一听说他来自吕建江警务站,“眼神儿里的光都不一样。”那一刻,杨秋岭的腰板都比平常更挺直了些。

警务站面对接处警的琐碎,让很多民辅警可能一生都触不到什么高光时刻,这个岗位似乎远离“英雄”。日复一日的黑白班轮换,坐在警车里一圈圈围着辖区转,是绝大多数时候警务站警务人员的日常。

但疫情期间收到匿名群众的几次口罩甚至外卖,张迎东说,心里特别暖——这是真心对待群众和认真工作换来的认可,他觉得,这比什么奖励都重。

吕建江走后两年多,他的故事,被制作成了河北梆子现代戏走上舞台,也拍成了电影搬上屏幕。这就像水纹,吕建江所代表的责任通过身边的同事,通过来参观学习的同行,通过他帮助过的人,一圈圈荡漾开来。

这间街头警务站,是一盏灯的力量。

这股力量会生长。

9月4日采访当天,侯龙收到一条微信,他的女儿被心仪的大学录取。和自家的好消息比,侯龙还有一件既意外又高兴的事:在疫情期间,他接送邻居小姑娘上学,小姑娘经常听侯龙讲起警务站的工作,曾跟侯龙提过,也想当警察。侯龙认为那是小孩子随口一说。没想到的是,高考考了600多分的小女孩,果然报考了中国公安大学并被录取。(文/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