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唐山市滦南县李营村:人均收入由300元到6万元剧增的奥秘

2020-10-22 11:03:34 来源:河北共产党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 李玉杰 通讯员 韩志红)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全村共245户,738口人,耕地1420亩。33年前的李营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难村,人均收入不足300元。33年来,李营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的带领下,“干”字当头、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经过不断探索实践,调整产业结构,把一穷二白的村落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生态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万元。李志刚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李营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卫生村、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全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等70多项荣誉称号。

李营村风光。张永新摄

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左四)和两委班子成员谋划发展。张永新摄

调整产业结构 活了农业富了乡亲

1987年,李志刚担任李营村支部书记后带领李营村进行历史上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旱改稻,按每人1.2亩调整规划出成方连片的800亩土地,1989年又增加稻田500亩,当年每亩效益达1675元;1993年李营村进行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稻菜双茬:一茬水稻,一茬甘蓝,亩收入达6000元,成为河北省科技推广项目;2000年引导村民发展棚菜种植,李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年收入700多万元。2004年,李志刚引导村民发展温室大棚,建成设施棚菜近2000个。李营村先后经历了旱改稻、稻菜双茬、拱棚蔬菜、冷棚蔬莱、中棚蔬菜、温室棚菜、猪沼菜一体化生态棚菜和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八次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成立了“李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蔬菜工厂化育苗室、智能连栋温室。引进种植食用、药用价值较高的救心草、苋菜等多个蔬菜新品种和观赏性花卉苗木,注册了“青傲”商标,生菜、苦苣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与北京二商集团签订了农业订单,成功打开了北京市场。33年不懈发展、跨越升级,李营村走出了一条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乡村振兴之路。村民年人均收入从1987年的不足300元提高到2018年的6万多元,增长200多倍。

李营村风光。张永新摄

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左三)在蔬菜大棚里与种植户攀谈了解蔬菜种植情况。张永新摄

坚持“以绿养绿” 让集体收入多起来

村集体经济薄弱是制约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改善民富村穷的面貌,李营村开始新一轮探索。先后整合村里50亩机动地,投资50万元购进紫叶稠李、北美海棠、栾树、金叶榆等36个高档树种1万多株,并建成高档绿化苗木繁育基地,以3年为一个种植周期,一个周期可获利100多万元。在主街栽种黑油松,换茬后栽上糖槭树。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占地4亩的两座温室花棚里栽植着非洲菊,5年一个周期,每年收入约10万元。除充分利用村庄边角地外,李营村还从邻村流转土地近500亩,建成了苗圃基地,种植北美海棠、紫叶稠李、法国梧桐、国槐、糖槭等30多种名贵苗木,价值达1000万元。从栽种白蜡绿化村庄起步,到增加品种、扩大面积、提升品位,成材的树木卖掉换钱,滚雪球般的发展模式把村庄装扮成了绿色世界,让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近两年,李营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800多万元,在李营及相邻的洪庄、刘道口等村流转闲散土地800多亩,建起了高档绿化苗木繁育基地。现在村内有绿化树木18000多棵,村外有苗圃20万株,品种达到36种,仅此一项每年集体就收入几十万元,李营村把植树造林做成了自主经营、零存整取、利息高、无风险的“绿色银行”。通过不断丰富“绿色银行”的产品,增大“绿色银行”的体量,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有到强”。

李营村村委会。张永新摄

李营村荣誉牌匾。张永新摄

深化环境整治 双手建设美丽家园

在调整结构、发展经济的同时,李营村全体党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按照“长期规划、逐年投入、量力而行”的发展原则,采用村里拿一点、村民摊一点的办法,不断推进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丽家园。李营村西的大垃圾坑,春夏恶臭弥漫,秋冬垃圾飞扬,严重影响村庄环境和村民生活。决定改造这个垃圾坑时,参加招标的四个施工队预算最少的也要150万元,村里难以支付。李营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决定自己动手搞建设,党员干部带头,群众挨家挨户轮流出义务工,自己设计,自己进料,自己施工,苦干5个月,出义务工3000多个,最终仅花费25万元就建成了占地10亩的人工湖。从此,党员带头出义务工成为李营村搞建设的省钱法宝。据统计,自李志刚任职以来,累计组织村民出义务工约11万个,折合资金近1400万元。凭借这一法宝,李营村还完成了文体娱乐休闲一条街、灯光篮球场、文体休闲广场等多个公益建设。现在,柴草不进村、排水处处通,全部街道条条硬化,绿化美化“一街一景”。2013年,李营村被确定为省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示范村,并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

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右)在非洲菊温室大棚里与村民一起劳动。张永新摄

李营村人工湖。张永新摄

坚持“三治”结合 文明乡风树起来

33年来,李营村“两委”和全体党员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出依靠自治、法治、德治“三大法宝”治理村庄的鲜活经验。自治就是“我的村庄我做主”。村“两委”不搞一言堂,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村民愿意的多难都办,村民不愿意的坚决不办。不管是开稻田还是建大棚,不管是修水泥路还是建村民活动中心,凡遇到大事要事,总是召开全党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法治就是“划定规矩成方圆”。李志刚带村“两委”定下村规民约,以“法”治村:党员教育管理“三切实、三经常、三严管”,村民出义务工“四明确、四清楚、四不准”,房屋地基、院墙、高度“三统一”,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等等,这些“小宪法”人人都要遵守,没有“法外开恩”;德治就是“潜移默化树新风”。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蔚然成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弘扬正气,树立新风,严禁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组织村民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居、“十星级文明家庭”以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等各类好人评选和“卫生门前三包”等活动。李营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相统一,培育了良好乡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村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风气文明和谐。

责任编辑:王润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