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上门诊疗究竟难在哪儿?——居家养老三问(一)

2020-10-26 05:10: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0月20日,邢台市南和区贾宋镇中心卫生院长期护理康复科医务人员在帮半失能老人做康复训练。 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编者按

养老不仅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2019年末,河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18.3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0%。其中,超过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居家养老还存在哪些痛点难点,老人日常就医、助餐、精神慰藉等需求如何满足?重阳节到来之际,河北日报推出“居家养老三问”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老人都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而在我省,179万老年人处在重度、中度失能状态。

省社科院一项调研显示,医疗已成为居家养老首位需求。然而,记者在石家庄采访时了解到,尽管居家老人就医需求日益迫切,不少社区医院却表示,目前医生尚不能入户诊疗。

对居家老人开展上门诊疗,近在咫尺的家庭医生,为何难以跨越“最后一百米”?

“给卧床老人换尿管只能叫120,费时费钱不说,每次抬上抬下把老人折腾得够呛”

——老人有刚需,规定却不许,上门诊疗陷两难

小小一根导尿管,却愁坏了石家庄中储宿舍李女士一家。

李女士的父亲今年86岁,两年前因脑梗瘫痪在床,需要长期佩戴留置尿管。老人没有行动能力,家住4楼,又没电梯,每次更换只能叫120急救车去医院。抬上抬下,老人被折腾得够呛;一去一回,全家忙活大半天。

而像这样的费尽周折,她家每二十天就要经历一次。“不是说家庭医生是居民的家庭保健医生吗?为什么连基本的导尿管都不能上门更换?”李女士烦恼又困惑。

对高柱小区的王先生来说,更是心急如焚。“老母亲已到癌症晚期,医院说住院没什么意义了,让回家挂挂营养液。”他说,现在非常需要家庭医生上门输液,不然就得天天带着病入膏肓的老人往医院跑。他曾找过多个卫生服务中心,可均遭到拒绝。

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樊雅丽曾就此做过专题调研,很多慢性病或失能、半失能老人,有康复锻炼、伤口换药、打针输液等就医需求。然而在家中,随叫随到的诊疗服务少之又少,只能多次往返医院,或干脆不做。

为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我省自2016年起推广家庭医生签约,目前已基本覆盖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可是,为什么居民需要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时,却屡遭“爽约”?

樊雅丽分析认为,家庭医生上门诊疗难,表面上看是因为供需不对称,根本原因还是法律规定和责任认定上有“痛点”。

是遵守规定,还是救死扶伤?省会东焦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第六团队长张启龙说,每次上门出诊时,这样的矛盾冲突都会摆在面前。他解释说:“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医生、护士只能在注册地点执业,上门出诊不符合规定,但这却是一些卧床老人的刚需。”

再就是上门诊疗风险。以上门输液服务为例,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或者药物过敏等情况,患者家中不具备救治条件,出现意外怎么办?

近日,在李女士不断请求下,张启龙上门帮老人换了导尿管。“尽管家属非常感谢,但我们的担惊受怕却是他们无法体会到的,感觉像在走钢丝。”他坦言。

根据法律要求,目前医生尚不能入户诊疗;但要实现真正的居家养老,家庭医生又是不可回避的“最后一百米”。对此,樊雅丽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地方立法,研究制定行规标准,同时在准入、责任、医疗风险等方面规范引导,让上门诊疗在规范中发展。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