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十三五”河北住建系统持续推进民生改善

2020-10-26 09:28: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居住更舒适 生活更美好 获得感更强

“十三五”河北住建系统持续推进民生改善

“十三五”期间,全省住建系统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着力在补短板、提质量、促提升上下功夫,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宜居

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河北省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为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棚户区改造,居民从“忧居”变“宜居”

深秋的松阳河畔,蓝天碧水、阳光明媚。灵寿县松阳河新区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松阳中苑小区门口人来人往,业主和装修工人带着装修材料、器械进进出出。

杨书林把孙子送到学校后,便来到即将入住的129平方米的回迁房。房子已刷完墙壁,通透豁亮。“以前我们村五分之一是土坯房,整天‘灰头土脸’,一到冬天,家家户户烧小锅炉取暖。”杨书林指着小区公示栏的老照片感慨地说,“以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人们向往的好日子,现在上楼有电梯,小区有集中供暖,厨房有天然气……这才是我们的小康生活!”

2018年,借助松阳河整治,灵寿县启动了历史上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松阳河新区项目,涉及10个村1546户。今年年初,松阳中苑小区率先交房。

棚户区是历史欠账,也是城市伤疤。

河北省对棚户区改造始终保持强力推进态势,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省政府与各市政府、各市与所辖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抓落实;年初印发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每月开展通报排名;省级督导核查员进驻各市,全年度开展实地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改造棚户区80.6万套,超出计划改造75万套的目标任务,实现城市建成区内既有棚户区“清零”。自2008年开展棚户区改造以来,全省累计改造棚户区183.5万套,近500万人“出棚进楼”。

升级改造,老旧小区变身幸福港湾

“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电梯房!”住在邯郸五一八社区的74岁的郭淑琴高兴地说。她腿脚不好,患有关节炎,家住三楼的她每次上下楼梯都紧握扶手,颤颤巍巍一步一步挪。老旧小区的楼梯对住在较高楼层的老年人都是挑战。

五一八社区建于1989年,共有10栋多层住宅。为解决加装电梯的难题,五一八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居民到已加装电梯的小区参观,还特别设计把电梯加装在北面阳台一侧,电梯对卧室没有任何遮挡。“我们单元的电梯从阳台进出,我们索性就把家重新装修了一下,感觉又住进了新家。”郭淑琴说。现在五一八社区还引进了智慧运营中心,开启了智慧消防、智慧医疗等便民服务。

相对于城镇新建住宅完善的配套设施,老旧小区房屋年久失修、管线老化、卫生环境差等突出问题成了小区居民的一块心病。为解决这一困扰群众的烦心事,2018年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并连续两年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全省20项民心工程。

今年河北省各地积极发动居民全程参与小区改造,小区怎么改、改得好不好让群众说了算。制发《老旧小区改造征求意愿表》,梳理了安全管理、居住功能提升等4个方面32类改造内容,为居民提供“点菜式”征求意愿服务。

每个小区改造前,按照不低于小区居民户数80%的比例开展居民征求意愿问卷调查,确保将居民“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诉求纳入改造内容;改造中,选取居民代表参与施工监督和安全管理;改造后,开展居民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达到80%以上的由相关部门和居民代表共同进行验收。

河北省于2018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改造老旧小区5739个,目前已改造完成5567个,实现“旧貌”换“新颜”。

公租房保障,圆了住房困难家庭安居梦

今年54岁的王慧玲和丈夫已经在公租房里居住了近10年,在这之前他们一直租住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平房里,晴天扬灰、雨天漏雨,居住条件十分艰苦。加上王慧玲体弱多病、学历低,一直没有工作,爱人长期吃药,生活压力大。2011年,王慧玲夫妇顺利通过邯郸市保障性住房申请,从此搭上“幸福快车”。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王慧玲还在小区物业公司有了工作。

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公租房是“兜底”保障。“住有所居”带给住房困难群众的不仅是一份安全感,更是一份归属感。

近年来,河北省结合城镇化发展实际,不断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将公租房的保障范围由低保、低收入、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至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有力助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截至目前,全省约有45.6万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公租房保障,共解决150余万人的住房问题,上百万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祥和城小区是邢台市最早建成的公租房智慧小区,共有17栋住宅楼、3468户约1.2万人,其中老年人、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40%。今年,小区利用自筹方式建设了智慧服务指挥中心,实现了小区监控、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智慧广播、可视对讲等功能。小区大门口、单元口、电梯内安装的人脸识别设备既能保障住户安全,又能防止转租转借。房屋需要维修的,住户只需将维修部位用手机拍照上传,管理人员就可精准派工、第一时间上门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可随时通过可视对讲向指挥中心寻求帮助。

据统计,目前河北省共有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租房33.4万套。随着公租房大规模交付使用,住房保障工作重心将从大规模建设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今年7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河北省公租房小区智能管理指南》《全省公租房智慧小区评价验收标准》,指导各地做好公租房智慧小区建设和评价,今年底前,每个设区市都将至少建成一个公租房智慧小区,打造智慧化管理样板。

“城中村”,城市里的村庄,大多建筑简陋,基础设施薄弱,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痼疾。

河北省2018年启动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882个,目前已启动881个。

更精细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发展带动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河北省大力实施市政老旧管网改造,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里里外外的改变,体现着城市建设管理的提档升级。

改造市政老旧管网,通畅城市血脉

邢台市信都区钢南社区建成已逾30年,基础设施老旧,之前使用钢厂的人工煤气,加上管道老化,一到用气量高峰期,气灶经常点不着火,居民无奈调侃:“做饭要赛跑,看谁点火早。”今年,邢台市对该小区进行燃气管网改造后,小区居民用上了天然气,“点火赛跑”问题彻底解决。“以前烧一壶开水估计得半小时,现在不到十几分钟搞定。”小区居民真切感受到了新变化。

城市建设关乎城市形象,更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

2018年起,河北省启动市政老旧管网改造三年行动,目前全省已累计改造供水、供热、燃气三类管网6663公里,其中今年已完成改造1576.1公里。通过改造,解决了市政管网存在的受损失修、漏损严重、爆管突出等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

雨污分流改造也是市政管网改造的重要内容,2018至2019年,全省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344公里,今年已改造完成1541公里,各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大幅提升。

建公园、增车位,完善城市功能

家住保定天鹅路附近的臧大爷吃完晚饭,就溜达到了离家不到百米远的公园散步。公园内高低起伏的微地形,种植着油松、白蜡、国槐等45种植被。公园有个好听的名字“时光记忆”,今年6月底刚刚建成。臧大爷兴奋地说:“这里以前是远近闻名的烧烤夜市,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健康时尚的口袋公园,而且就建在家门口,简直太方便了!”

口袋公园就是规模较小的街角游园、城市绿地。与传统公园相比,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具有放置灵活、亲切安全、近程可达、利用率高的特点。

今年河北省更加注重把绿地建在百姓身边,通过推行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四分之一”法则,结合新建街区、居住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拆违拆迁等,规划建设了一批口袋公园。目前全省已建成3900多个小、匀、精的口袋公园。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统筹推进大中小规模的公园绿地建设,目前河北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9平方米,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34平方米,城市绿色空间进一步拓展,绿地系统不断完善,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绿色福利。

唐山市工人医院西南角一栋造型独特的建筑吸引了路人的目光,偌大的楼体没有一扇窗户,透过幕墙隐约能看到里面整齐分布的机械架构。

“这是我们打造的唐山市工人医院立体停车楼,给医院新增了471个车位,有效缓解了医院停车难的问题。”唐山新城投集团工人医院项目部经理李卫军介绍。“楼内主要采用垂直升降大轿厢,每个上面有一台智能搬运器负责车辆提升、横移、取车、送车。2层最近端存取车时间最短,为75秒;14层顶部最远端存取车时间最长,为120秒,效率很高!”

除工人医院这种立体停车设施外,各地还向地下要空间、要资源,实施地下停车项目。石家庄市利用老火车站地下人防工程改建地下停车场,在民心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利用4个公园建设地下停车场;唐山市利用交通大学操场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等。

受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不足、老旧小区配建停车泊位不足等历史原因影响,城市停车位供给日显不足。为缓解这一难题,2019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河北省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及建设导则》,对各地建筑物配建停车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启动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行动(2019-2025年),逐步补齐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短板。今年各地大力推动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目前已建成公共停车位8.05万个,提前完成建成7.7万个的年度总体目标任务。

推进垃圾分类,引领城市生活新风尚

头上的四色“刘海儿”分别对应了蓝色可回收物、红色有害垃圾、绿色厨余垃圾、黑色其他垃圾,背后的小背篓与人们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桶的行为相呼应,这就是我省垃圾分类吉祥物松鼠“冀小分”。今年5月,河北省公布了垃圾分类吉祥物,同时公布宣传主口号“垃圾分类 冀刻行动”。

7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条例》的出台为河北省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法规制度保障。

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使我们的城市更加清洁、更加美丽、更加文明。

今年河北省提出垃圾源头减量、发挥示范样板带动作用、实现全省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等工作目标。目前,全省各设区市(含定州、辛集市)共有118个街道、450多个社区正在打造示范片区、示范社区。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至关重要。河北省一方面指导各地配齐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设施设备,另一方面也在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目前,全省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设施15座、无害化填埋设施126座、水泥窑协同处理设施7座,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到年底,42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将建成,届时河北省将基本构建起能力充足、工艺先进、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设施体系。

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美好

8月的午后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席卷了整个秦皇岛市。此时,安装在城市低洼处的12部智能水尺和761个智能井盖,正在将积水信息实时反馈到智慧城管中心。“一旦出现内涝,智慧城管中心将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秦皇岛智慧城管中心技术科科长李大成介绍说,“一方面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另一方面把这些信息发布给公众,让公众及时了解汛期情况。”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河北省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出台《河北省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着力打造“洁净城市、整齐城市、有序城市、绿色城市、美丽城市”。

精细化贯穿在城市管理的每个细节。各地持续加大洁净城市创建力度,实施城市“净化”工程,全面推广“水洗机扫”联合作业模式,地毯式冲洗彻底让道路积尘“搬家”,实现“车过地净,路见底色”。

人性化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各地结合路面情况,合理控制洒水车喷嘴流量、位置,尽量将洒水喷嘴调至最低,使水柱不易喷到车辆和行人,最大程度降低对市民出行影响。

小厕所,大民生。打开手机地图,随时可以查询所处位置周边的公厕位置、公共设施情况、实时蹲位、开放时间等。这是基于河北省“冀时办”客户端建成的“智慧公厕”小程序。

自2018年开展城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以来,各地持续加大城市厕所建设和改造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已改造、新建城市公厕5428座,广大市民如厕更加便利。

为有序推进“地摊经济”发展,促进消费,解决就业,各地以街道为单位,对现存便民摊点逐街逐巷梳理摸底、评估、论证,合理确定可以从事流动摊贩经营的街道、路段、时间及可容纳商贩量等,统筹谋划,因城施策,不搞一刀切。

更舒适

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河北省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更舒适了、街道更整洁了,一砖一瓦、一街一巷……诉说着村子里发生的变化。

农村危房改造,保障群众住房安全

家住承德市平泉市道虎沟乡大营子村的低保户李长启正忙着把家具一件件搬进建好的新房。“床放这边、衣柜挨墙那边”,他一边规划着,一边笑容满面地说,“老房子住久了,西边山墙慢慢往屋里倾斜,住着心里特别不踏实。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我这辈子也住不上新房子!”今年65岁的李长启和老伴靠种玉米和做豆腐为生,收入微薄。今年市住建部门在全面排查鉴定中,发现他家房子存在安全隐患,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帮他建好了新房。

农村危房改造是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重要措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河北省自2009年启动农村危房改造以来,全省已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05.5万户。

今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一步巩固住房安全有保障成果,组织各地开展农村住房安全情况全面普查,重点关注贫困村、深山区、坝上等边远地区,对排查发现新增危房建立到户任务清单,实行精准台账管理,解决一户、销档一户,今年4月底,河北省已实现新增危房全部“清零”。

坚持不漏一户一人的原则,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情况再确认再核验,并通过手机App将相关信息录入核验信息平台,河北省已全部完成全省99.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核验工作。不断完善农村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全有保障问题监测预警和排查处置长效机制,公布各地农村危房改造咨询投诉电话和邮箱,持续跟踪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落实情况,确保及时解决新问题。

示范引领,提升农村住房建设品质

在贺祥社区,一排排白墙碧瓦、庭院方正、别具特色的新民居典雅大气。正在带孩子玩的孙志楠开心地说:“以前在农村的时候,哪儿都是土,带孩子出门都没地方玩儿。我们搬到这个新社区后,环境特别好,我感觉心情特别好,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贺祥社区是邯郸魏县最早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建设中率先采用低层装配式建筑,共建设装配式住房528套71600平方米,搬迁人口4600余人。魏县还鼓励农村居民建房采用装配式建筑,特别是在扶贫工作中,对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的贫困户,需要政府兜底改造的都采用装配式进行改造,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新农村建设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

2019年河北省确定邯郸涉县、邢台内丘县和威县、衡水安平县、唐山迁安市5个县(市)为全省农房建设试点,分别为5个试点县编制了农房建设试点技术指南。

为适应农民群众对住房功能和质量安全的新趋势新需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建立“五个一”技术标准体系,编制了《农村住宅设计标准》《河北省村庄建筑导则》《河北省农村住房设计方案集》《河北省农房建筑设计构造》《河北省绿色农房建设与节能改造技术指南》,供有关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免费下载使用。

针对一些群众在农村住房建设中使用节能环保技术的意识还不高等情况,除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宣介推广外,还进一步扩大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在全省28个试点县(市)推广建筑节能技术、现代空间布局以及新型结构体系等,推动农村住房建设品质提升。

今年各市都确定了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县(市、区),推广建筑节能技术,还在农房抗震改造试点中同步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应用建筑节能技术的积极性。

治理生活垃圾,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每天早晨,邢台市任泽区西固城乡赵村的李战平都会把家里的垃圾袋放进不远处的垃圾箱,随后村里的垃圾会被区里来的垃圾运输车运走,有的被资源化利用,有的被无害化处理……而在过去,村里垃圾随处可见,要么被风刮得遍地跑,要么让太阳晒得臭烘烘。“我们村现在有4名保洁员,垃圾户入袋、袋入箱、箱入车、不落地,再也闻不到臭味了,大伙儿对现在的生活环境非常满意!”李战平说。

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工程。到目前,全省各地村庄共配备保洁人员20.9万人,建成乡镇垃圾转运站1280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已覆盖47861个村庄,占有垃圾治理任务村庄总数的99.2%。

为巩固垃圾治理效果,各地不断健全市县乡(镇)村监管体系,强化日常监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从2018年起,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全省135个县(市、区)全部判读,对发现的疑似垃圾积存点进行判读,并交当地核实整改,提升监管效率。

在推进垃圾治理过程中,河北省同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在全省确定38个示范县,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推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省住建系统将勠力同心、攻坚克难,进一步巩固成果,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力量!

(文/吴玉玲、郭晓丽、周珊、王宝松)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