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二十四节气|今日小雪,这些必吃的“第一物”你吃了几个?

2020-11-22 00:10: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11月22日,我们迎来了冬季第二个节气——小雪。 小雪时节,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小雪有三侯。一是,虹藏不见,由于不再有雨,彩虹便不会出现了。二是,天气上升,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三是,闭塞成冬,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习俗

小雪时节,很多习俗因为天寒而出现,如腌腊肉、吃糍粑、晒鱼干等。节气与我国的农耕文化联系也很密切,有关小雪节气的农谚留下了很多,比如:“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可以说,看见下雪,农民对来年的生产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小雪节气习俗中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腌菜

由于小雪节气前后,容易出现霜降天气,被霜打过的菜容易软化,加上这个时段的温度偏低,比较适合腌制咸菜,整个过程通常需要持续一个月左右。做好的腌菜通常可以配上胡萝卜、大蒜叶等食物一起食用,口感甚好。

小雪养生

>>防寒保暖要做好

从这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得多了,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和围巾,这样往往容易遭受风寒。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冬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多喝水防内热产生

多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缩短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还能降低血液粘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蜂蜜水可润燥解毒,白萝卜水能清热利尿,梨水可以润肺止咳,都是这个时节不错的选择。

>>早睡晚起 睡前泡脚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每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脚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并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积极锻炼 勤于运动

小雪过后,虽然气温更低,但积极锻炼也不要放松。适宜的运动能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但也不可运动过度,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

>>小雪必吃“第一物”

小雪是进入冬季后的第二个节气,小雪节气后,天气越来越冷,此时节多吃一些暖身食物,既能饱口福,又能养身体。

第一肉——羊肉

羊肉能补肾壮阳、温补气血、开胃健脾,最好是炖着吃,会更加熟烂、鲜嫩,也易于消化。

第一菜——白萝卜

白萝卜不含草酸,不仅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更有利于钙的吸收。吃肉时搭配凉拌萝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

第一果——山楂

山楂是冬日的应季食材,能开胃、消食、活血。对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镇静有一定作用,用来煮汤、泡茶都可以。

第一干果——栗子

栗子有“千果之王”的美称,还是益肾宜气的“补药”,对心脑血管都十分有益,用来熬汤、炒食都可以达到补益效果。

第一饮——煮梨

熟梨对于燥热咳嗽型患者熟吃梨能增加止咳的效果,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食疗方供大家参考:

取大梨1个,蜂蜜60克。将梨挖洞,去梨核,装入蜂蜜,置于大碗中,隔水蒸熟吃。每日服用1~2次。

第一补——枸杞

冬季养生多以益气助阳、滋阴补肾为主,枸杞就是冬季进补的好选择。

早晚嚼食枸杞,营养成分的吸收更充分,一般健康成人每天吃20克左右最佳。

第一粮——红薯

红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微量元素,是很好的应季杂粮。推荐吃蒸红薯、跟大米一起熬粥,都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综合自人民网、“天津日报”微信公号等,编辑高小茹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