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流失文物“回家”不再遥遥无期

2020-11-27 09:59: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曹 铮

11月1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今年1月以来,国家文物局与外交、海关等部门紧密合作,在我驻英国使馆大力支持下,近期成功将流失英国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国。(新华网11月20日)

每有“游子”归来,总让人心绪难平。为数以千万计的流失海外文物找到归乡路,堵住文物流失的漏洞,才能不辜负每一趟远隔重洋的回家之路。

此次回家的68件文物,历经无数文物人的重重努力,最终结束了25年的离散漂泊,于日前从英国返回祖国。期间历经的艰难险阻,由此可见一斑。近年来,随着国内不断升温的“博物馆热”“文物热”,人们逐渐发现原本沉寂于博物馆的每一件文物,不仅是民族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体内铭刻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因此,每每有流失海外的文物踏上回家路,总能牵动亿万国人的心。这样的牵挂折射出文化自信与文物保护新时代的到来,它关乎我们怎样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文物的流失具有复杂的历史根源。在战火硝烟的动荡年代,大量珍贵文物颠沛流离,辗转海外,被迫与故土分离。还有不少国宝在挖掘盗窃的黑手之下漂洋过海,几经买卖。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地区、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如果这些文物会说话,它们会告诉世人自己都经历了什么,还有那期望早日重返故乡渴盼。

追索流失文物本就是世界性难题,而对于中国来说,流失文物数量大、流失年代远、流失渠道复杂,无疑又增添了重重困难。好在遥远的呼唤并未被忽视——2600多岁的“晋公盘”流落多国,被成功追回;被劫掠的青铜虎鎣,流浪近160年后回归故乡;美国返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意大利返还中国700余件文物艺术品亮相国博;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被跨海追索回国;圆明园马首铜像返京……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有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顺利回归,仅2019年就有1000多件文物归来。尤其近几年,中国不断探索流失海外文物追索的可行方案,从出资回购,到外交协商谈判、执法合作,流失文物的返乡脚步逐渐加速。

然而,全力追索之外,更值得反思的是,如何保护好国内的存量文物,不让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珍宝继续被破坏、遭流失。2019年,公安部、国家文物局部署开展的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共侦破各类文物犯罪案件385起,追缴涉案文物9000多件,4批A级通缉令通缉的42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到案38名。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折射出破坏、贩卖文物现象依然猖獗,更暴露出许多地方对文物、古籍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还有待提升。让我们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这些铭刻着历史记忆的文物古迹吧,这是在为历史存档,为“乡愁”留根。


责任编辑:韩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