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行动|卢龙县:打造全产业链百亿甘薯产业集群

2020-11-29 04:42:1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视频摄制: 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 张晶 通讯员李美 刘越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河北行动

打造全产业链百亿甘薯产业集群

——卢龙县甘薯产业发展探访

日前,位于卢龙县的河北中薯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外收购点,甘薯堆积如山,一车车甘薯正源源不断运往这里;厂房内甘薯加工设备高速运转,工人有序紧张工作。

“甘薯放的时间太长后,淀粉会变糖,影响出粉率。”中薯公司总经理刘云峰说,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是甘薯收获、加工最繁忙的时候。

“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这都为我们的甘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卢龙县委书记鞠世闻说,2019年,卢龙县甘薯产业总产值20.8亿元,骨干加工企业48家,生产粉条、方便粉丝、薯脯等1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卢龙将紧盯市场需求,加强科技支撑,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引领,力争“十四五”期间,培育成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百亿甘薯产业集群。

卢龙县一家甘薯加工企业的员工在清洗甘薯。 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解决粉浆水污染,增种鲜食甘薯面积

卢龙甘薯种植历史始于清咸丰年间,因当地土壤通透性好,富含钙、磷、钾、铁、锌等矿物质,非常适合甘薯生长。1996年,卢龙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家家户户种甘薯,家家户户生产淀粉、粉条。2000年前后,卢龙甘薯种植面积最高达到38万亩。

当时,村民们生产淀粉后,把粉浆水直排到河沟,对环境造成影响。

“2016年,我县开始治理粉浆水,不再让村民自家生产淀粉,改由大户集中加工。”卢龙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会敏说,县里建了57个粉浆水集中收集池,粉浆水在此沉淀,把上层废水进行处理,把沉淀物加工成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

这样虽然防止了粉浆水直接污染河流、地下水,但沉淀过程中粉浆水依然会变臭,污染环境。为此卢龙县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研究解决粉浆水污染问题。

秦皇岛市正龙食品公司投资20多万元增上粉浆水处理配套设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通过对土壤、地下水等相关调查评估,为企业详细计算处理后粉浆水的还田量,解决了处理后粉浆水的污染问题。

在中薯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利用“热絮凝法”处理粉浆水,提取其中的蛋白质,降低粉浆水的COD,达到还田要求。

“五中全会提出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的要求,我们也将继续加大粉浆水处理力度,守住生态红线。”张会敏说,今年他们从全国各地请来十余位专家学者,为粉浆水处理寻求更多途径。

虽然粉浆水污染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但因为农民不能自家生产淀粉,导致甘薯种植面积下降。为此,卢龙县不断引导农民种植售价更高且不存在粉浆水污染问题的鲜食型甘薯。

在卢龙县清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清喜流转了1800多亩土地,专门种植“烟薯25”“哈密”等鲜食型甘薯。

“我每年都会深翻土地,让甘薯生长环境更宽松;利用黑色地膜抑制甘薯周边杂草生长,就用不着除草剂了;使用滴灌浇水,让甘薯结薯多且生长均匀,控制品质。”高清喜说,依靠科学的种植、管理方式,他家的甘薯得到了北京、上海等多个大城市的认可,最高能卖到6元/公斤,是淀粉型甘薯的5倍。

“鲜食型甘薯今年平均价格为3元/公斤,咋算都比淀粉型甘薯价高。”张会敏说,卢龙县近几年就是利用鲜食型甘薯的“高身价”鼓励农民增种甘薯,今年卢龙甘薯面积达14万亩。

繁衍脱毒薯苗,增产量提品质

近几年卢龙甘薯种植面积降低,除环保压力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线虫病、病毒病的先后发生,使得甘薯减产,农民收益降低,种植积极性下降。

“原来一亩地产2250公斤,现在只能产1000公斤左右,农民种地的收益远低于出门打工的收入。”张会敏说,传统的自繁自育生产模式,导致病毒病越来越严重。

刘云峰发现这一问题后,开始为甘薯“四处求医”。“我早就听说有‘脱毒苗’,但是不知道怎么生产,所以只能去大城市拜访专家。”刘云峰说,2018年,他到上海找到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研究所的专家,把卢龙淀粉型甘薯当家品种“腾飞”带了过去,请专家帮忙生产“脱毒苗”,很快便获得了优良株系。同时,他还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专家合作,开始在卢龙建设甘薯脱毒繁育组培中心,以此降低脱毒苗生产成本,让更多农民用得起、愿意用脱毒苗。

“所谓的‘脱毒’并不是让甘薯的种薯自身脱毒,而是对甘薯的植株茎尖进行组培,繁育出脱毒苗。”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乔亚科说,生产脱毒苗的技术很成熟,但脱毒苗的价格比传统种苗贵,让农民们接受它还需要一个过程。

刘云峰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今年他把从上海买过来的脱毒苗免费送给了种薯种植户潘秋一部分。“他有3000多亩的种薯地,让他试种10亩,给脱毒苗打打‘广告’。”刘云峰说。

“种脱毒苗,前期赔钱,后期挣钱。”潘秋根据今年收成给笔者算了笔账:普通种苗一亩地苗钱200多元,脱毒苗一亩地苗钱500元;普通苗一亩地甘薯产量1000公斤左右,脱毒苗一亩地产量2500多公斤,一公斤甘薯今年的市场价是1.2元,使用脱毒苗的土地一亩多收1800元,减去脱毒苗的增加投入,一亩地还能多收1500元左右。

11月初,潘秋听说刘云峰的甘薯脱毒繁育组培中心明年也能生产脱毒苗了,他决定把自己的3000亩种薯地全部改种脱毒苗,他还要通过自己的种薯地带动更多的农民使用脱毒苗。

“五中全会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我们现在搞脱毒苗就是科技创新。”刘云峰说,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学和创新,走对路才能少吃亏。

在企业推动脱毒苗的应用过程中,卢龙县政府也通过与企业沟通,制定最低收购价,在脱毒苗全面应用之前保障农民收入,减少种植面积下降等情况发生。

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现在,如何让农民更加富裕,是摆在卢龙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下一个课题。

“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给我们继续走农产品品牌化之路增添了信心。”张会敏说,该县2018年底完成了“卢龙粉条”和“卢龙甘薯”两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认证注册,大幅提升了甘薯商标品牌价值。

秦皇岛高成食品产业有限公司在甘薯的深加工上做文章,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增添设备,将传统的鲜食型甘薯生产发展成冰冻烤薯、薯干、薯粒、薯泥等近10种薯类制品。

“我们在薯干的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只是利用烘干机快速去除甘薯自身的水分,再进行塑封包装薯干,既保住了薯干的原汁原味,又延长了保质期。”公司总经理温永军说,他就是要把卢龙甘薯特有的甜味送到千家万户。

明年,温永军计划从国外进口更多种类的鲜食型甘薯,增加薯类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中薯公司则是把甘薯吃干榨净,除了加工淀粉,还把甘薯加工成薯汁,用于饮用。该公司把甘薯体内的蛋白提取出来,加工成医用蛋白、蛋白粉等产品,对淀粉生产后剩余的薯渣进行酿酒或生产动物饲料。“公司正计划利用薯渣生产膳食纤维,如果成功了,甘薯的附加值将进一步上涨。”刘云峰说,他还打算利用“互联网+甘薯”,以市场为依托,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基地、生产、培训、旅游为一体的甘薯全产业链新格局。

如今,卢龙县已通过粉浆水科学治理实现了绿色发展,通过脱毒苗的推广提高了甘薯产业的科技含量,通过品牌打造和深加工,提高了甘薯的市场竞争力,正全力打造全产业链百亿甘薯产业集群。(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 通讯员赵兴家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