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站在雄安看前沿|“天地淀”立体智慧监测助环境“清朗”

2020-12-01 04:47: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天地淀”立体智慧监测助环境“清朗”

——站在雄安看前沿(二)

深秋时节,“华北明珠”白洋淀水面如镜。(新华社资料片)新华社发

11月10日上午,在孝义河丰收桥自动监测站,水污染溯源监测专利技术的设备正在运行,设备利用荧光光谱进行水污染溯源,建立了13大类、135种全面覆盖当前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源指纹库,识别水污染来源,最短21分钟便可实现一次预警溯源。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建设成果引起高度关注,信息化技术在“天地淀”智慧监测体系中的创新应用,被评选为全国数字生态优秀应用案例,供全国在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中借鉴参考。

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是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区生态环境部门组织编制了《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实施方案》,建立了“天地淀”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全面提升以白洋淀水环境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管保障能力,逐步实现科学布局、精准监测。

智能感知

为生态环境监测安装“慧眼”

初冬的白洋淀,芦苇呈现青黄,波光潋滟,鸥鸟飞翔。白洋淀纯水区村王家寨村边,一处白色建筑分外显眼:洁白的外墙,方砖铺地的四方小院被一圈白色木栅栏围起;院子的一角,几根高高竖起的管子上,动力泵正在抽送空气,通过不同精密度的切割头以及其他设备,将空气的各种成分筛选分析,得出污染物的各种信息数据。

这是新区设置的一个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站——王家寨自动监测站。

“这是新区在白洋淀湖心区设置的一个淀区超级站,可以实现水质、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专班自动室负责人张京说,此外还在孝义河丰收桥站设有河流超级站,在白洋淀引黄泵站设置补水水质监测超级站。

这些监测站更加智慧。在常规水质监测指标基础上,试点建设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水质自动监测、气象自动观测、水文自动监测、水污染自动溯源和5G视频监控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环境自动监测超级站。

坐落在白洋淀旅游路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智慧”元素满满。一进大厅,机器人“小豹”便会热情地迎接你参观监测站全域电子地图沙盘和宣传片。这里有雄安生态环境共享体验中心,利用电子沙盘、VR沉浸式体验等技术,建立起雄安新区全域生态环境及实验室实景操作沉浸式体验。

监控中心一至四楼西侧区域全部为实验室,实验人员正在操作着各类精密仪器设备。

进入二楼化验室区域的样品交接室,桌面上放置着一个塑料箱、一副眼镜和一台电脑。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专班实验室负责人张冬生介绍,这些分别是智能采样质控保温箱、VR眼镜和安装了质控程序的软件平台。

采样员接到采样任务后,通过智能采样质控保温箱保证采样员到达正确的采样点位。智能采样箱上的采样质控智能终端,可通过北斗导航、5G、区块链、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保证采样箱到达预设的采样点位才能开箱。“通过全国首创的环境监测采样质控系统,结合物联网、互联网、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真正做到了采样全过程质控,数据全程留痕和数据可溯性。在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改革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张冬生说。

位于三楼的雄安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雄安新区智慧监测平台”正在运行。软件技术人员林坤堂在指挥台刷新着新区水质监测网络地图,地图的颜色根据每个月环境状况而变换。“你看近两个月都是绿色,说明环境状况良好,而六七月份显示是橙红色,说明雨季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雄安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构建针对各级调度的指挥网络,遍布新区三县30个乡镇的自动监测站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接收指令,对预警区域进行环境取样,调度中心进行实验和分析,从而实现异地多人协同的监控指挥功能。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表示,雄安新区生态数字化建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借助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遥感等前沿技术,结合雄安新区规划,完善数据类型、补充数据指标、拓展数据领域、发展监测手段,逐步完善“天地一体、上下协调、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网络,助推新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目前,共享中心及指挥中心已经投入使用。“雄安生态环境”APP政务版和公众版已基本具备试运行条件,将率先应用5G+北斗技术,实现白洋淀水域内的电子导航。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