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全国交通安全日丨知危险会避险,这些危险行为要注意

2020-12-02 00:0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2月2日是第九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就是提醒每一位交通参与者,既要遵守法律法规,文明参与交通,又要了解安全隐患,掌握防护技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共同营造安全、文明、有序、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全国交通安全日的由来

“全国交通安全日”2012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是我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加强社会法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2018年11月15日,公安部、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即日起至12月底,共同组织开展“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

历年主题

2012: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2013: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

2014:抵制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

2015: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

2016:社会协同治理,安全文明出行

2017:尊法守规明礼,安全文明出行

2018:细节关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

2019:守规则除隐患,安全文明出行

交通出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我们日常交通出行当中
都有哪些危险?
又该如何避险呢?


●开车

>>酒后驾车

总有人心存侥幸,觉得危险不会找上自己。实际上,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饮酒驾车的人极易反应迟钝、动作失调、昏昏欲睡,更可能因“饮酒壮胆”而作出逆行、超速、逃逸等特别危险的交通违法行为。

提醒:平安出行,切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会使驾驶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迟钝,判断力下降,极易发生危险,引发交通事故。

提醒:行车时如果感到困倦、视觉模糊、精力不集中,及时选择安全地点停车休息。

>>开车玩手机、接打电话

如今,手机成为了我们生活当中的必需品,开车玩手机、接打电话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交通违法行为。司机在使用手机时,不仅分散了注意力,降低了对周边潜在环境的预判,还会放松对方向盘的把控,如遇到紧急情况,应变能力几乎为零。因开车使用手机而酿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提醒:开车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确实需要使用手机,可以将车停在安全的地方再使用。

>>开车门不注意观察

因“开车门”不当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十分常见。因为开门动作突然,往往让过往行人、非机动车难以防范,因此而造成的碰撞也往往比较严重。

提醒:下车开门时,请用荷式开门法,即先注意观察后方来车情况,确认安全后先开一条门缝,再缓慢开启车门下车。

>>随意变道

随着道路上车辆的增多,个别驾驶人不注意文明礼让,在多车道路段交汇及匝道汇入主线合流处“见缝插针”,或者在路上随意变道、频繁变道甚至强行变道,有的连转向灯也不打,使得原本拥堵的路况变得更差,还易引发交通事故。

提醒:开车时应提前看清路面标识,不抢道  不随意变道,支路车辆礼让干道车辆先行,在车道减少的路口路段应依次交替通行,开车时注意保持平和心态,不“路怒”不开“斗气车”。

骑行

>>警惕开门杀

在经过路旁停放的车辆,特别是刚停下来的车辆时,要注意减速慢行,保持与车辆的横向距离,防范车门突然开启。

>>佩戴头盔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事故发生时,骑行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可使受伤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不戴头盔头部损伤率是戴头盔的2.5倍,致命伤不戴头盔是戴头盔的1.5倍。头盔对于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来说,相当于轿车驾驶人所系的安全带,是骑行者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

>>远离大车盲区

大货车由于车身大,会存在一定盲区,要注意远离大货车,尤其是大货车转弯时,由于内轮差的存在,需要与大货车保持足够的横向距离。

步行

>>过马路使用手机

行人过斑马线玩手机,看不到来往车辆很危险,同时走路慢吞吞也妨碍通行效率。走路切忌玩手机!

>>不按规定横穿马路

虽然大家都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但总有些人为了省事、图方便,直接穿越车流、翻越护栏横穿马路。特别是到了晚上,能见度进一步降低,横穿马路的危险成倍增加。

提醒:通过路口或横过道路时,应当走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等,切记不要翻越隔离护栏。

>>不遵守信号灯

许多人在面对非绿信号时,忍不住要“抢”“闯”而行。而不遵守信号灯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是伤亡后果最严重的。

提醒:黄灯亮时莫抢行。当路口亮起黄灯时,不少车辆会选择加速抢行通过路口,极易与斑马线上的行人、绿灯放行的车辆发生冲突。在一些大的路口,行人过马路时,在第一次绿灯时间需要先到达道路中央的“安全岛”,第二次绿灯亮起再走剩下的路程。这种情况下行人不要着急,等一等才能确保安全通过路口。

(河北新闻网综合中国新闻网、厦门交警、湖州交警、萍乡交警等,编辑郑晓娟)

责任编辑:郑晓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