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新知|AED“救”在身边

2020-12-03 04:40: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年来,地铁乘客心脏骤停、突然晕倒的事件频发,人们在对生命突然消失扼腕叹息的同时,“心源性猝死”这个反复出镜的词,也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引发了不少人的焦虑。

心血管系统问题导致的猝死被称为“心源性猝死”,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年发病率为41.84/10万,每年的心源性猝死约54.4万例,相当于我国每天约有1500人发生猝死。

10月27日,一则好消息传来——北京市已启动轨道交通车站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工作,预计到2022年底将实现设备全覆盖。

急救科普志愿者正详细讲解AED使用方式,并现场指导实践操作。  通讯员张瑛琪供图

把握“黄金4分钟”

“如果自己的生命发生了意外,我们是没办法进行自救的,只能等待身边的人来救援。所以只有心脏骤停急救知识得到一定普及,人们在危急时刻才可能会救人、敢救人,自己也有可能被救。”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张瑛琪说,作为一名急救医生,她亲身经历过不少猝死事件的发生。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约54.4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约有1500例患者因猝死离世,其中约90%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公共区域。

“猝死的原因大多是心脏疾病发作,这些人群中80%心脏又多处于‘室颤’状态。”张瑛琪解释,室颤是指心室发生无序的颤动,致使心室规律有序的激动和舒缩功能消失,其均为功能性的心脏停跳,是致死性的心律失常。

当发现有人突然晕厥倒地后,很多人只知道拨打120,但研究显示,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生存率就下降7%-10%,心跳停止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超过10分钟,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0。

“专业救援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到达急救现场,往往会错过急救黄金时间。”张瑛琪说,发现有人突然晕厥倒地,最可靠的办法是在急救人员赶来之前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双手按压的方式可以暂时代替心脏搏动将含氧的血液传送至各器官,使其维持循环免于因缺氧而脑死。”但张瑛琪也表示,双手按压的效果有限,不能有效终止室颤,终止室颤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除颤。

除颤器属于国家三类医疗器械中的急救设备,分为手动体外除颤器、半自动体外除颤器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目前公共场所配备的,面向普通大众的多是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为什么能终止室颤?

张瑛琪介绍,AED能够自动分辨心脏骤停是否由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引起。如需除颤,它可以提供高能量电流,进行电击除颤而完成抢救,帮助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人恢复心律,是抢救呼吸、心脏骤停病人的“利器”。

“好比在自习课上,班长(窦房结)带着同学们(心肌细胞群)朗读课文,班长读一句,同学们跟着读一句。但是昨晚班长贪玩儿了,今天上课读着读着就不读了,还趴桌子上睡觉。班长睡着了同学们开始叽叽喳喳没有秩序地乱读(室颤)。就在这个时候,门外的老师(AED)进来了,一看见整个课堂乱糟糟的而且班长居然在睡觉非常生气,大喊‘好好读’(除颤),同学们跟着读,班长也醒了,于是大家开始重新跟着班长读(除颤成功)。”有专家这样形象地解释。

据介绍,AED之所以被称为“神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研究发现,如果在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使用AED对患者电击除颤,救活概率为90%。有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在院外心脏性猝死的病人中,只使用心肺复苏急救的生存率为14%,同时使用心肺复苏和AED除颤的生存率能够上升到23.4%。

AED两大核心技术

虽然听上去很专业,但AED的使用并不困难。

“普通民众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手操作。”张瑛琪介绍,施救时,打开机盖,AED自动开机,按语音提示操作,除去患者衣物,按图示位置贴上电极贴片,插上电极插头,设备就能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施救者只需按照语音提示按压按钮就可以电击除颤。如心电图检测结果认为不需除颤,即使按下按钮也不会放电。所以,紧急情况下,即便不是专业医务人员,也能使用AED设备对患者进行救助。

张瑛琪表示,AED实际上不需要使用者具备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能力,使用者也不必担心使用AED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并且,一般来说,学习使用AED只需要几个小时。“AED的目标使用群体,就是事件发生当场的每一个人。”

让没有医学技能的普通人能够快速进行操作,这就必须依赖强大的技术保证。

“目前,进口与国产AED正同台竞争。但在基本功能上,国产与进口产品并不存在差异。”张瑛琪说,只要产品可以满足动画播放提示操作者每一步该如何操作,符合国内大部分人都没有急救经验的国情即可。

AED最大的特点是小巧轻便,全程语音提示,操作简单,能够自动分析心律,语音指导施救者实施电击除颤,普通人可以使用。“这其中涉及的关键元器件和自动识别算法是核心。”业内人士表示。

不同于一般体外除颤仪器,AED更强调“自动”二字。核心技术是对心脏异常节律的自动判断,这要求机器具有高准确度的可电击心律识别技术;此外,AED在识别出可电击心律后,还需要根据病人阻抗匹配相应的能量快速自动充电,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电击除颤。有专家表示,除颤仪最后一步是释放电流来消除心脏电生理节律的紊乱,以使得人体恢复窦性节律。这里的“电流”大小、频率、能量、相位都是有讲究的。

过往,一些品牌的AED曾因“设备在患者治疗期间可能会意外关机”“一次性除颤电极片出现难以剥离”“不能自动切断电源”“设备无法启动语音提示”等原因有过召回记录。“AED的产品技术并不太难。只是一旦出现问题就是人命,所以大家都很慎重。”张瑛琪告诉记者。

专家指出,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更快更准的波形自动识别、更低更安全的能量释放、小型化、设备的区域物联。由于急救仪器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较高,要求制造商具有一流的产品设计与质量管控能力。

实现全覆盖路有多远

AED从哪里找?

近年来,我国在主要城市的大型交通枢纽及人流密集型场所陆续开展AED配置工作。

目前,上海市是我国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数量最多的城市。

2017年,深圳推出“公众电除颤计划”,计划由政府财政出资购置5000台AED,在5-10年内实现每10万服务人口配备100台AED的目标。

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安装了AED。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公开报道中表示,除机场外,还将利用3年时间在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和全市390余个地铁站以及公园、景区、大型购物商场等公共场所按照标准配置AED,并出台相关标准。

……

虽然民众身边的AED设备正在增加,但在我国,每10万人平均只有几台。

记者了解到,AED推广难首先是强制性不足。目前一些城市虽然针对公共场所安装AED出台了相关条例,但都以鼓励和倡导配备及使用AED为主,并非强制性要求。

此外,资金来源也是阻碍AED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AED价格大幅下降,一台设备10年前大概要4万元-5万元,现在2万元左右就足够了。后期维护也比较简单,几千元就能下来。但是,在不少单位看来,这笔费用的支出也是负担。”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很多AED的投放都来自个人购买以及企业或红十字会捐赠。

在张瑛琪看来,即使在配备了AED的场合,大众对AED认知的不足,也严重阻碍了AED的普及。“一旦有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大部分人所能想到的处置方式仍然是‘找医生’。”张瑛琪说,这不仅使得本应救人性命的AED成了玻璃橱窗中的摆设,更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此,有AED还不够,更需要会使用AED的人。

“AED普及的一大障碍就是当前能够了解并掌握AED使用方法的人寥寥无几。”张瑛琪说,虽然有着“傻瓜仪器”的名头,AED的操作仍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学习,因此,针对非专业人员的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可喜的是,省红十字会联合省急救医学会2020年在省内石家庄、张家口、邢台等地开展了“AED使用及心肺复苏”培训班,涵盖了我省多个单位、多个行业。

“根据国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的统计数据来计算,如果AED普及到位,每年至少有27万人可以得救。”张瑛琪认为,应加大社会培训力度,让其成为AED普及的重要一环。

当然,如何进行维护也是未来面临的更大挑战。“首先,管理者需要掌握所有AED设备的实时状态,如电池剩余电量、电极片是否有效、设备是否在原始位置、设备状态是否良好等;其次,因AED设备均被安装在公共场所,有些甚至在室外,所以要有必要防盗装置。”张瑛琪说,AED的管理与维护涉及多方责任主体,管理起来难度较大。

张瑛琪表示,未来应不断完善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同时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完善城市急救系统。 (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