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知与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020-12-04 02:51: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法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更好发挥法治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提升治理效能,不断开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有力法治保障

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我国法治建设,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今年11月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深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是重要保障。经过多年奋斗,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法者,治之端也。”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要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在立法方面,推进重要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如颁布民法典、修改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在执法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司法方面,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依法纠正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依法惩治腐败犯罪、完成“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推动法院执行工作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前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努力提升司法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在守法方面,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普法,全社会法治意识显著增强。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不仅要立足当前,还需着眼长远。要认识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仍然存在法律短板;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AI智能技术等新科技新领域的发展需要法律规制;绿色发展方式需要法律规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全国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是繁重,越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治体系要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风险防范、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立改废释,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中国法治力量。

深入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监督制约,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汇聚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大合力。

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法治建设中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聚焦法律制度的空白点和冲突点,构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要牢牢把握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柴振国 王晶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