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劳动者之歌|高会民:“舞动”在银线塔尖上

2020-12-04 04:17: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舞动”在银线塔尖上

——记全国劳动模范、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输电检修二班班长高会民

图为高会民在高空作业。 通讯员 李榕榕摄

26年,他累计巡线5万余公里,登塔杆2.3万余次,带电作业278次;

26年,他获得52项创新专利,39项现场实用新型创新成果,并带动建立了15家创新工作室;

26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线路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能工巧匠……

严寒酷暑,深山老林;风雨相携,银线为伴。他就是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检修二班班长高会民。

一线更能发挥技术专长

近日,高会民带着苏晓勇、甘家齐两位徒弟,来到昌黎县龙靖线36号塔杆前,准备安装塔头缺失的一块角铁。

系牢橘黄色的安全带,戴好手套、头盔后,甘家齐在高会民的看护下,爬向了36米高的塔架。安装角铁、安全下塔,整个过程简单利落。虽然天气寒冷,但脱下头盔的甘家齐,头发已经湿透。

“这只是一次非常简单的作业。”高会民说,在塔上工作四五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儿,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1994年,24岁的高会民退伍后被分配到冀北电力公司。如今,他还清楚地记着第一次参与线路维修的经历。

“第一次爬高压线,最大的感受就是害怕。”当时,有一条线路的防震锤位置偏移,需要工人上到电线上把它拽回原位。

防震锤离塔架也就2米远左右,可电线离地面30多米高。上塔后,高会民一看地面,心慌起来,腿也打哆嗦,更不敢在电线上挪动。尝试几次都未成功后,班长帮他完成了任务。

“班长能做到,我也能做到。”高会民坚持留在塔上观察班长操作。“这是自己的工作,必须面对。以后独自上塔没人能帮你。”班长说。

如果说高压电是凶悍的“老虎”,带电作业无异于“虎口拔牙”。

有一次,海港区五里台附近一条重要高压线路断股。现场抢修环境复杂,220千伏和110千伏组成的高压线横跨铁路,处理过程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高会民和另外3名工友爬到高空,踩着软梯悬空作业。整个抢修用了12个小时,等回到地面时,高会民的手臂已僵住了。

经过多年的实践,高会民从门外汉成了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期间,一批又一批同事从高会民所在检修班走出去,晋升为企业生产管理骨干。高会民也有过几次晋升的机会,但每次面对机会,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检修班。“我舍不得离开一线岗位,在这里更能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高会民说。

为了安全和生命去创新

走进高会民劳模创新工作室,第一印象便是干净、整洁。

墙壁上,一条高压线上悬挂着一个类似“螃蟹钳子”的铁制装置,拉动装置上的绝缘绳,电线上缠绕的风筝线瞬间被剪断清理。

工作中,高会民经常接到任务,处理高压线上缠绕的塑料袋、风筝线。为了清除异物,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爬六七次塔杆。

“能不能造出一个工具,在地面就能清除电线上的异物?”

善于思考的他反复摸索、不断研究,用7年时间研制出“架空输电线悬挂异物清除装置”,并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发明创造,获国家专利,这样‘高大上’的东西最初想都不敢想。”高会民说,“最初,就是为了安全和生命而去创新的。”

高会民第一件发明源于2004年那次极其危急的线路断股抢修。

“当时修复线路要不断地挪动软梯,持续高空作业数小时后又遭遇阴天,抢修用时多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同类问题时有发生,必须想办法改进抢修流程,不能让危险悬在头顶。

那次之后,高会民下定决心,要研究出一个安全有效的装置,缩短抢修时间,降低工作风险。

构思方案、制作模型、反复试验,一年多的探索,高会民研制出高压带电作业修补导线滑动平梯。检修人员可以坐在平梯上作业,既缩短了工作时间,还多了一道安全屏障。

为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高会民购买了大量技术书籍和实用工具,并自学了电脑制图。

野外作业时,只要遇到线路问题,他都会记录下来,带回去研究。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他都把工友们找来进行“头脑风暴”。

输电中心督查中级师袁刚夸赞高会民:“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到他那儿就是不睡觉,他也要琢磨出办法。”

爱人宁冬梅则嗔怪他:“家里摆着各种各样的加工设备,电钻、台钳到处都是,家都成工作室了。他总是沉浸在自己搞创新的小世界里。”

对创新发明的热爱,融入了高会民的骨子里。他发明52项创新专利,39项现场实用新型创新成果,带动建起了15家创新工作室。

做年轻人的铺路石

“悬锤线夹上的销子会腐蚀脱落,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如果研究出专用工具,是不是就不用爬到高空手动更换?”

“弯折的销子经常会刮到衣服,能否通过改变销子的形态解决这个问题?”

……

去年年底,研究生毕业的李嘉欣被分配到输电运检中心带电班工作。虽然还处于入门阶段,但高会民已向他抛出了一系列新课题。

“看似小问题,如果成功了,将是突破性的。”刚入职就有机会参与发明创造,李嘉欣很高兴,一有时间就和老师探讨。

“我去年入职培训时,听了高老师的讲座,为之动容。感慨高老师滴水穿石、功成在久的精神。”李嘉欣说。

在工作室简易置物架上,摆放着一本《输电线路高空作业新型系列工具研制与应用》获奖证书,证书上署着高会民等6个人的名字。

为什么获奖证书上有这么多人的名字?

“不管是谁,即便仅参与问题交流,评奖时也要挂上人家的名字。这样他们觉得有成就感。”高会民笑称。

高会民把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共享给每位工友,也激发了他们更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他的工作室成了名副其实的输电专业人才“冶金炉”。

高级技师10名,技师29名,高级工20名……去年,秦皇岛供电公司有34项成果参与全省创新成果评比,其中两个成果获得一等奖,三个成果获得二等奖。

“荣誉和成绩意味着责任和使命。”2017年,高会民带头组建“秦电创客联盟”。联盟的成立,推动创新由单一的成果转变为多领域深度融合的发明创造,带动更多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

采访快结束时,高会民电话铃响了。冀北电力公司总部邀高会民给新员工培训,他欣然答应。

“给新同事培训,不是炫耀自己获得了多少荣誉称号,取得了多少成绩。我想激励他们,只要肯付出,什么岗位都能做出优异成绩。”高会民说,“我有经验,年轻人有丰富的知识和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配合一定就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在高会民看来,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做年轻人的铺路石,用自身的养分去滋润年轻人成长。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 通讯员 武艺群 李榕榕)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