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外国专家在河北|韦策图:深度参与河北发展

2020-12-31 04:55: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韦策图。

■阅读提示

不久前,省政府在石家庄举行颁奖仪式,授予20名外国专家“燕赵友谊奖”。这是河北省举办的第十三届“燕赵友谊奖”评选表彰活动。

这些外国专家,不仅在各自领域内作出了突出贡献,更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一个个外国人的视角,观察并见证了河北乃至中国的发展变化。

来自德国、现任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总裁的韦策图,在接过省长许勤颁发的奖章和证书时说,今天的河北发展十分迅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冬奥会筹办,为河北开辟了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我们要留在这里,我们相信在这里能够创造未来!”

韦策图如今还在为中德绿色筑路技术的交流合作而奔走。

中国发展带上了她的所有人民

“在石家庄参加‘燕赵友谊奖’颁奖仪式时,我跟同批的一些外国专家聊天,才发现我竟然是这群人里来中国最久的。”12月23日,在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位于廊坊的办公室里,65岁的韦策图自豪地跟记者分享了他的这一“意外发现”,“自1988年我接手维特根中国的业务,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我是中国的老朋友。”

德国维特根集团是世界知名的筑路机械生产商,早在1982年,维特根的筑路机械就已经来到了中国。韦策图1986年加入维特根集团,两年后被派往香港,负责维特根中国和东南亚市场。“那时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时代,我们认为绝对不可忽视这个巨大的市场。”

上世纪90年代,韦策图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从他到香港后开始。他很快意识到,飞速发展的中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机械,尤其是筑路机械的需求不可限量,对于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跨国公司而言,“绝不能等到市场完全成熟之后再参与进来,所以我们决定要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

在选择中国工厂厂址时,韦策图和同事们曾经考察过多个北京周边的开发区,机缘巧合到了廊坊,“廊坊给我的感觉很不同,不仅仅是政策优惠,更重要的是当地的招商团队让人觉得特别热情、真诚,非常专业。”

2003年,维特根在廊坊兴建了第一座工厂,韦策图也由此开始带领维特根历经了17年的成功发展。

“这30多年来在中国,我们并不是仅仅提供筑路设备、施工技术,维特根和我本人基本上参与并见证了中国道路交通体系的整个发展过程。”韦策图说,“交通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速度和水平的领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

韦策图介绍,十几年前他们将热再生技术引进到京津塘高速公路项目,在当时,河北境内的高速公路还不多。而到了2019年,河北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达到7475公里。除了高速公路,河北的农村公路总里程也将近17万公里,当年新改建的就有9741公里。

“有人说中国是‘基建狂魔’,我想这一方面是对中国强大基建能力的赞赏,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这种基建都是有的放矢的。其中体现的不仅仅是规模和速度,更是要让这种建设惠及将来,惠及到城市、农村,惠及到每一个人。”韦策图说,30多年来,全世界都在飞速发展,他也曾到过其他国家,但有些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只有中国的发展,一直坚持带上她所有的人民。”

“河北是交通大省,能够通过我们的技术,为河北的道路建设提供帮助,我很自豪。”韦策图举例说,从2020年8月底开始,唐山用维特根履带式就地冷再生机、轮式就地冷再生机,与同是维特根旗下的产品福格勒摊铺机、悍马压路机协同工作,对古冶外环道路进行泡沫沥青冷再生修复施工。

一谈到技术问题,韦策图用词开始严谨起来。他特意向记者详细描述了一番道路再生的细节:

在施工中,以维特根新一代冷再生机为核心,基于同步摊铺的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车队一字排开,对旧沥青路面进行铣刨破碎,同时经前方的辅助车辆,精准添加相应比例的水、水泥与泡沫沥青同步拌合,生成新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并输送至紧随其后的福格勒沥青摊铺机料斗中,由摊铺机直接进行回铺。回铺后的混合料经悍马单钢轮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高效压实后,形成全新的泡沫沥青再生结构层。其后再在其上加铺沥青磨耗层,就最终完成了对道路的维修作业,形成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更高承载力的路面。

“这些机械协同配合,高效施工,每分钟可以再生六米的路面。”韦策图再次露出自豪的表情,“这就意味着,利用我们的机械,可以一次性再生整条车道,人们不必为修路影响通行而担忧,可以更快更好地享受交通提升带来的便利。”

中国制造正在走向世界

12月23日,韦策图带着记者在廊坊工厂的车间内参观。这是一座繁忙有序的现代化工厂,处处体现着这家德国制造企业的严谨和细致。

记者注意到,按照生产流程设置的每一个流水线上方都悬挂着两个计时器,上面一个显示“节拍时间”,下面一个显示“剩余时间”。

“生产像音乐一样,生产线就是一个流动的乐章。”韦策图说,“节拍时间意思是流水线上的这个环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剩余时间是提示工人在这个节拍还剩多少时间。”

另一个体现严谨的,是流水线旁的零部件置物架。一排置物架上有数十个小盒子,盒子里装满各种型号的配件。不同型号的配件分别放置,一丝不苟。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小盒子与操作台的摆放距离也是不同的,使用率高的配件盒子放得近一些,方便取用,使用率低的放得靠后。”车间内流水线上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之前知道德国工程师严谨,但不理解,觉得太刻板。现在这些管理细节都司空见惯了,确实非常能提高工作效率。”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带来的是维特根的产品,本土化生产之后,我们带来的是源自德国的技术。”韦策图说。

作为维特根中国的负责人,韦策图始终认为注重当地的环境保护是“企业公民”的重要责任。在他的带领下,维特根将总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发成果——道路冷、热再生技术引入到中国。

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路面修复过程中,回收并利用旧路面材料再生新路面,大幅降低了材料成本,节省资源,有利环保,并能缩短工期。迄今,维特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已在中国成功应用了20年,3亿多平方米的中国道路利用其高科技设备进行了再生保养,累计节约数十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支出。

此外,面对日益严峻的固体废弃物引发的环境问题,韦策图将在国外有着成熟应用经验的移动式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引入中国。

该技术一经引入,就表现出了显著的环保及经济效果。其在河南许昌、安徽淮南的成功应用,还被列为当地典型示范基地以及国家级建筑垃圾再生研究基地。而在2017年深圳罗湖大型棚改项目中,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实现建筑垃圾的就地处理及再生利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同样,在雄安新区建设中,由克磊镘移动式破碎筛分设备助力实现了拆迁建筑垃圾就地再生,从而实现了“绿色拆改”的理念,为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之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在廊坊建厂17年,我们不仅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感觉到中国整体工业水平在快速进步。比如在我们筑养路机械制造这个领域,我们感觉国产品牌和制造商在技术和制造水平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韦策图举例说,近些年来,中国一些国产大品牌,如徐工、柳工、三一和中联等,都在加大各自研发部门的力量,设备生产水平飞速发展,有的也走出了国门。

韦策图坦言,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随着制造业整体水平的上升,来自行业内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但这同时也给了他保持技术和质量领先的动力。

在正在建设的廊坊新工厂二期工程施工现场,韦策图特别向记者介绍了研发中心未来的设置。他说,以2011年为分界点,维特根开始针对中国市场,研发、制造更能满足本地需求的设备。在确保产品质量和标准全球无异的前提下,一方面不断加大本地投资,推进配套体系的本地化制造,未来还将为本地客户提供更多的本地定制化机型选择和更大的产能供应。另一方面,在廊坊工厂中导入了本地研发职能,让世界高端品牌在中国落地生根。

韦策图说,他们一直注重人才本地化,99%的员工都是招募的中国本地化人才。截至2020年8月,仅在河北当地就为530多人创造了就业岗位,还专门引入高学历研发技术类专业人才30余人。

此外,维特根注重长期人才培养,开展校企合作人才项目,不仅为企业人才培养输送了新鲜血液,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培养了更多有用人才。

我们要留在这里创造未来

“十几年来,维特根在中国的总部一直没有离开廊坊。不是没有其他地区向我们发出落户邀请,而是河北高度重视引才引智工作,实施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政策,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韦策图说,最近两年,维特根(中国)的销售额接近30亿元人民币,二期工厂即将完工,三期也在谋划之中。

“我们要留在这里,我们相信在这里能够创造未来!”韦策图说。

在韦策图看来,由于中国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一直都在加强,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在高位上,因此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是筑养路机械行业,“中国是最大的市场,而且我们相信在10-15年内,中国排名第一的位置不会改变。”

2020年11月5日-10日,首次参加进博会的维特根集团,在6天时间里迎来了各界嘉宾的光临惠顾,新老客户签约不断,收获了亮眼成绩单。

韦策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了一个细节。他1988年第一次到中国,在上海,他远眺黄浦江对岸几乎看不到什么建筑,所见只是一大片荒地。而现在,遥看窗外的黄浦江,两岸已经是灯火璀璨的迷人江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过去30多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维特根(中国)的发展也受益于中国发展的红利。

12月15日,维特根(中国)2020年度供应商大会在廊坊市召开,近200位供应商代表齐聚一堂,展望未来发展。韦策图在这次会议上向他的合作伙伴表达了信心:今年,在全球经济遭遇严重挑战的情形下,中国经济整体仍然保持了增长,而维特根(中国)不仅很快实现了业务复苏还取得了一定的增长。

“今天的河北,发展十分迅猛,这里充满生机和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冬奥会筹办为河北开辟了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伴随着这些新的机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来到河北工作生活。”韦策图说。

事实上,韦策图早已深度参与到河北发展中来。“河北这两年的道路建设规模很大,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农村道路,都有我们的机械参与。”与此同时,冬奥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事件,他们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和不少人一样,我现在定居在北京,每天通勤到廊坊上班,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是有切身感受。”从香港到北京,从北京到廊坊,见证中国30多年快速发展的韦策图明显感受到,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将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打开新的巨大空间。(河北日报记者袁伟华)

(感谢河北省外国专家局对本报道的大力支持)(图片均由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相关

河北省外国专家总人数达1.2万

12月9日,省政府授予20名外国专家“燕赵友谊奖”,表彰他们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燕赵友谊奖”是省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今年的获奖专家是韦策图、尼基塔·干珀、黛安·希尔德布兰特等20人,来自15个国家,分别在河北从事教育、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工作。

自2003年至今,河北省已举办13届“燕赵友谊奖”评选表彰活动,259名优秀外国专家获奖。

近年来,河北着眼未来高质量发展,推动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节能被动房、康辅器具、应急装备等优势产业,布局氢能、区块链等未来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人文教育、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这些重大机遇和重点领域蕴藏无限潜能,为包括外国专家在内的各类人才进一步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目前,河北省外国专家总数达到1.2万人,其中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等5个市外国专家分布较为集中,均超过1000人;沧州、邢台、邯郸等3个市外国专家超过500人。张家口、承德、衡水3个市以及辛集、定州市外国专家较少,在300人以下。

同时,每年平均有1万人次外国专家临时到河北省开展合作、考察和学术交流。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据预测,到2022年,河北省外国专家总量将突破2万人,到2025年,河北省外国专家将达到5万人。

除目前外国专家较为集中的地区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外,外国专家较少的地区随着特色经济的发展,外国专家引进数量也将有突破性增长。

其中,张家口冬奥会筹办将形成冬奥特色产业,着眼于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将会吸引一大批冰雪产业外国专家赴张工作;承德市积极创建国际旅游城市,兴隆县建立国际会议永久会址,将吸引一批外国专家到承德旅游或工作;衡水市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高端创新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将引进一批外国高端专家助推产业发展;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是新区规划建设的必由之路,预计在未来几年,雄安新区外国专家将会出现大幅度增长。(文/河北日报记者袁伟华)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