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新春走基层丨河北武安市杨二庄村农民畅谈新愿景:种粮也是金饭碗

2021-02-15 05:07:2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给你说的事儿咋样?如果行,我今年就要装滴灌设备。”2月8日,看到村党支部书记王生科上门,王杰撇下记者,先问起了自己的事。

王杰是河北省武安市杨二庄村的种谷子大户。2020年他在本村和邻村流转土地近800亩,种植谷子获得了大丰收。“虽然谷子耐旱,但只能种一季。如果能用上滴灌和地膜,就能轮作。再说,我租的地块太分散,如果村里能出面帮助集中一下地块,再整租给我,那我就可以规模生产了……”王杰说。

18岁就在煤矿上跑运输,快30岁才开始种地的王杰,如今最关心的是农村的土地政策和农业新闻。

杨二庄村属丘陵地带,在煤炭、钢铁资源大市武安曾经是响当当的“挖煤村”。“最火的时候,村里有五六家小煤矿,下井的、推车的、搞运输的,每家每户都有劳力跟煤炭打交道。”56岁的王生科说,全村2500多亩地,多处于丘陵地带,十年九旱、石厚土薄,“那时,煤炭来钱快,土地望天收,谁还种地啊。地都撂荒了,不要地租白给都没人种呀。”

2008年以后,按照国家政策,杨二庄的煤矿陆续关停,村里人开始出门打工,地还是没人种。2014年,王杰第一个站出来,开始租地种地。

“为啥想种地了?”

“我想着咱们‘武安小米’的金招牌哩!”王杰笑着说。

种耗水的大田作物,杨二庄村没优势,但这里却是种植谷子的绝佳地带。武安种植谷子历史久远,当地的磁山文化遗址证实几千年前这里已大面积栽培粟谷。谷子也曾是武安最具特色的优势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5万亩至30万亩。

从本村的70亩地开始,王杰开始了自己的土地寻梦。“种地不挣钱,是因为没有规模。再就是农业种植技术落后,手攥木把种地,再辛苦也挣不到钱。我搞过运输,熟悉机械操作,我用机器种地,一个人就能种上百亩地,自然就能挣钱了。”王杰说。

为帮助像王杰这样的种谷大户,武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他们免费提供耐旱、抗病虫害、适合大面积种植的谷种,邀请专家讲授最新的耕作技术。该局党组书记宋杰说:“近年来,我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了一支懂技术、爱农业、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越来越多的农民像王杰一样从土地中尝到了甜头。”

“看着王杰种地挣了钱,村里其他人也动了心思,全村的地都快被大户流转光了。他们不仅在俺们村,在邻村也流转了不少地。王杰还不算最多的呢!”王生科说,种粮大户的出现,让大家又看到了种粮致富的希望。

虽然快过年了,王杰却没有忙过年的事,而是买了台秸秆打捆机,天天在周边村收秸秆。站在自己地里的秸秆堆前,看着东边正在搞旅游开发的鼓山,再向西望望离自己不远的煤矸石山,王杰感慨:“对农民来说,只要用心、动脑子,种粮也是金饭碗!”(河北日报记者 梁韶辉)

责任编辑:马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