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元宵佳节话民俗:赏月看灯吃元宵 舞龙踩跷打树花

2021-02-25 13:56: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讯(周颖、王丽萍、张超)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各地民俗文化活动陆续登场。那么关于元宵节您了解多少?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元宵和汤圆有何不同?除了吃元宵,河北各地还有哪些特色民俗?一起来看!

今夜元宵节 愿人月两团圆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据美食专栏作家、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孔润常介绍,元宵节在古代又称上元节、小正月、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在古代,“夜”和"宵"是同一种意思,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这一天,各地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踩高跷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元宵软软糯糯 裹着如意吉祥

北方人:元宵节当然是吃元宵!

南方人:元宵节我们吃汤圆!

同为糯米皮包馅的元宵和汤圆,有什么不同呢?

美食专栏作家、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孔润常:

1.制作方法不同。北方的元宵是滚出来的,一般先把馅料团成圆球,然后放在糯米粉上,来回筛动,使糯米面一层一层粘在馅上。南方的汤圆是包出来的,把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做成面片,把馅包进去。

石家庄市永辉超市小马店工作人员正在制作元宵。通讯员李泉摄

2.馅料、口味不同。北方元宵馅料比较单一,多为五仁、豆沙、黑芝麻,以甜味为主。南方汤圆馅料种类多样,除了五仁、豆沙、黑芝麻以外,还加入了鲜花、火腿、鲜肉,酸甜辣咸口味丰富。

3.吃法不同。南方汤圆煮着吃,而北方元宵除了煮以外,还可以蒸,甚至可以炒着吃。如果煮的话,北方元宵一般需要煮10分钟左右,汤比较浊,南方汤圆煮3至5分钟就行,汤清。

4.保存方法不同。北方元宵由于是滚出来的,不易长时间保存,如果放到冰箱冷冻,容易出现干裂,而南方汤圆相对保质期较长。

“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馅料,比如说水果、抹茶、咖啡等等,也是为了适应当下年轻人的口味,但是总之我们无论吃北方的元宵还是南方的汤圆,都象征着阖家欢乐团团圆圆。”孔润常说道。

正月十五元宵

舞狮子

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021年2月22日,民俗表演队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沙流河镇沙流河村表演舞龙(无人机照片)。

挂花灯、观花灯

观灯是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相传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2月23日晚,石家庄市鹿泉区土门关驿道小镇挂满花灯。张超摄

2月23日晚,石家庄市鹿泉区土门关驿道小镇挂满花灯。周颖摄

猜灯谜

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中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2021年2月22日,秦皇岛市海港区新一街社区居民和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猜灯谜。通讯员曹建雄摄

河北各地节日特色民俗活动

石家庄 正定:高照

高照又叫中幡,有百余年历史,据说起源于皇帝盛大的仪仗队,仪仗队们在闲暇之时弄幡旗,最终练得一身绝活。为皇帝打旗讲究“吉星高照”,据此取名“高照”。后来此技艺流转到正定新城铺村,村民代代相传沿袭。2007年,正定高照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广平:踩跷

广平县“踩跷”闹元宵更可谓是一道丰富的元宵节“大餐”。高跷在广平县已流传了几百年,其中以店西村最有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踩高跷的高手。无论男女,人人都练就了一脚功夫,只要一绑上高跷就能疾步行走。

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河北日报记者杜柏桦摄

河北较为独特的元宵节习俗有井陉的拉花,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艺术奇葩,在井陉有多种流派沿传,尤以东南正、庄旺、南固底的拉花最为出色,最有代表性。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拉运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

邯郸:武安傩戏

邯郸的武安傩戏也是元宵节一种特有的习俗。傩舞是古代祭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傩戏是在到傩舞的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傩祭源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周代叫做傩。

沧州:烤病根儿、走百病

“烤,烤,烤病根,烤了前身烤后身,烤得病根离了身……”正月十五这天,家里的大人会让孩子们到村外捡拾些玉米秸、棉花柴、枯枝落叶等。吃过晚饭,月亮也升起来了,人们抱着白天拾来的柴禾,相邀邻里,互唤玩伴,成群结伴到村边的空旷地带或小河沟里点燃篝火,这“烤病根儿”的大戏就开演了。随着时代变迁,“烤病根儿”的习俗逐渐被“走百病”“遛百病”所替代,时间也变成正月十六。晚饭后,人们或三五成群,或成双结对,在大街小巷漫步穿行。走到十字路口,就会把提前准备好的硬币远远扔在身后,寓意把灾病全部扔掉。

张家口蔚县:打树花

蔚县打树花。河北日报资料片

打树花是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特色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合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等)

责任编辑:周颖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