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我的履职故事|刘莉沙委员:让“互联网+传统戏曲”行稳致远

2021-03-02 04:53:3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贾晓煊摄制

全国政协委员刘莉沙

让“互联网+传统戏曲”行稳致远

图为刘莉沙(左)给年轻演员传授武戏动作。在调研中,见到很多基层戏曲院团传承断档、绝活儿失传,刘莉沙积极投身到戏曲传承中,为年轻戏曲演员们传授技艺,加强戏曲人才的传帮带。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供图

“最近排演状况怎样?戏都能在网上看到吗?有没有演员自己主动入驻平台进行戏曲直播互动的?观众点击率高吗?”春节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莉沙网络连线平山县以及保定市等地基层文艺院团,就百姓看戏需求、基层院团生存发展等再度细致了解和倾听。她告诉记者,最近这大半年,她利用下基层演出、专题调研、网络连线等形式对省内外的基层院团和老百姓进行了大量的交流走访,进一步探讨疫情影响下,如何加快推进传统戏曲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为百姓提供更丰富便捷的戏曲大餐。

传统戏曲当下面临的处境不容乐观。我省地方戏曲资源丰富,有河北梆子、评剧、丝弦、坠子戏、东路二人台、老调、四股弦、武安落子、河北乱弹等几十个剧种,但大多生存现状堪忧,甚至一些濒临失传。对于基层而言,这些戏曲不是孤零零存在的,而是和基层院团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二者相濡以沫,共呼吸共命运。往往院团发展得好,地方戏曲就传承得好、前景好,反之则令人唏嘘。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文化需求更多元,传统戏曲和基层院团如何突围?”刘莉沙认为,时代在前进、审美渠道愈加多元,这些对传统戏曲和基层院团带来冲击。但是,挑战和机遇总是并存。被动地躺在保温箱里,那无异于温水煮青蛙。唯有主动求变,才能乘风破浪、华丽转身。基于这样的认识,新冠疫情发生后,面对院团演出停摆,老百姓看不上大戏等状况,刘莉沙所在的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迅速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宅家看大戏》《戏曲云剧场》等栏目,将剧团近50部剧目的影像发布在网上,既能让老百姓宅家赏戏曲,又进一步提升了院团的影响力。

但是,省级市级院团有这样的资源储备和硬件条件,可以迅速应变,而大量的基层院团却是有心无力,在疫情冲击下生存更加艰难——

“受疫情影响,咱们剧团一直无法恢复演出。听说,有些基层和民营院团每人每天只发10元生活费……该怎么办?”

“咱这剧种本就受众少,大多是老年人,也不怎么上网。咋办?”

“网络票友要看绝活儿,可有些绝活儿我不会啊,直播好难!”

……

这些来自一线的诉说,给刘莉沙以深深触动。“其实,不单单是我省基层院团,走访的江西等地基层院团也都面临这种状况。大家都意识到,传统的走乡串村式的戏曲演出之路,存在天然短板。要想发展好,上线是必然趋势。然而,怎样才能在云端走稳、走好、走兴旺呢?”刘莉沙说,这不是简单地把戏曲上传到网络上就成的,它一定要形成自身的良性互促之生态,涉及到各个层面的合力共进。

比如,基层院团大都是差额补贴事业单位,担负着大部分的送戏下乡和扶贫演出任务。如果无法实地演出,那么在互联网上公益演出,能否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基金方面的适当补贴?比如,网上年轻受众喜欢看绝技绝活儿,而剧团里很多名家老艺人“人走艺消”,也不再带徒传艺,导致绝活儿无法有效传承,能否出台相关措施予以扶持?比如,目前很多基层剧团得不到经济保障,很难吸引到新鲜血液,许多民营剧团不仅演员匮乏,连导演、舞美设计、音乐设计人才也捉襟见肘,这些院团如何通过互联网凤凰涅槃?比如,戏曲作品存在知识产权,通过网络进行播放,那么网络平台与院团将如何分成?

“疫情给戏曲人关上了一扇窗户,互联网又给我们戏曲人打开了一扇大门。然而,我们如何才能真正昂首走出大门、走上金光大道呢?”刘莉沙说,她准备把这些所思所想写在今年的建议中,推动国家层面“互联网+传统戏曲”工作实施意见尽快出台,让传统戏曲火起来,行稳致远、遨游云端,更好地为基层百姓服务。(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