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代表委员看民生|就业,加快破解结构性矛盾

2021-03-05 04:30: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飞机维修专业教师在给学生上课。(资料片)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就是保民生。

“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六稳”“六保”之首的就业问题,受到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河北省代表委员们的格外关注。

他们认为,今后我国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加快解决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的结构性矛盾。

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政府和企业如何精准发力?求职者自身需要怎么做?代表委员们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 教育、培训要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匹配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明显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不过,在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开始凸显。”全国政协委员、河北推趣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宪明表示。

“就业结构性矛盾,主要指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不匹配。”孟宪明委员说。他在此前调研中发现,随着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与之匹配的就业人才开始出现缺口。而在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行业中,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面临挑战。

在孟宪明委员看来,上述这些情况,都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具体体现。而造成“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培训结构调整尚未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匹配,进而导致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不匹配。

“从企业角度讲,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在我的企业规划中,未来5年资金投入最大的就是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让员工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孟宪明委员说。

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教育局职教教研室负责人王凤巧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

过去几年里,王凤巧代表重点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她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同时她发现,职业教育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才需求的结合度不够,专业设置存在随意性、盲目性。育人模式上也存在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的力度不够,还有一部分中职学校未真正建立起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有效联动机制。

“专业与产业联系不够紧密,供需错位,会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只有抓好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这个核心,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才能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好地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王凤巧代表认为。

她建议,职业学校应认真研究经济发展走向和趋势,建立与行业、企业的联动机制,并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强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精准培养适应新业态、新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就业人员竞争力,从而让更多人好就业、就好业。

■ 进一步强化就业扶持政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特别是在就业方面,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就业容量,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代表委员们认为,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提供着超过80%的就业岗位,是就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需要格外关注。

“民营企业活下来、活得好,‘保就业’才有基础,大多数就业人员才能端稳‘饭碗’,就业结构性矛盾才能得到逐步解决。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更应做好保市场主体工作,继续维护和扩大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代表委员们表示。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感受颇深。

“去年受疫情影响,原材料进口受限、产品出口减少,公司运营压力前所未有。在流动资金最紧张的时期,政府有关部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精准辅导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为我们稳住生产、稳住人员、稳住产业链提供了有力支持。从去年疫情发生至今,我们没有裁减一名员工。”倪海琼代表说。

“我们是一家生产小众非遗产品的小规模企业。虽然公司规模很小,但是近年来享受的政策帮扶很大。”全国人大代表、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汝财也有同感。

他介绍,2020年,按照河北省三项社保费阶段性减免政策,企业免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共计50540元。按照衡水市医疗保险减征政策,企业少缴职工医疗保险31662元。这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既减轻了企业在疫情期间的负担,又避免了员工失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教育厅总督学韩爱丽十分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补贴问题。

韩爱丽委员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持续扩大,2021届毕业生达909万人,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城镇新增就业主体。

“目前,财政部、人社部已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每年下发的国家就业补助资金超过500亿元,近年来一直存在结余情况。但与此同时,只有少数省份将少量就业补助资金用于支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韩爱丽委员表示。

对此,她建议,人社部、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应联合印发文件,将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纳入就业创业服务补贴范畴,给予高校资金支持,实现各省(区、市)全覆盖。

■ 扶持新业态创造更多新岗位

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也需要人们转变就业观念。与此同时,新职业、新业态风起云涌,成为盘活就业市场的关键增量补充。

2020年7月,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9个新职业,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同时,还发布了“直播销售员”“互联网信息审核员”等5个工种,并将“公共卫生辅助服务员”职业下的“防疫员”“消毒员”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等3个工种上升为职业。

代表委员们认为,国家发布的这些新职业,为求职者打开了更多新的就业“风口”。因此,有关部门应大力扶持新业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深耕互联网游戏产业多年的孟宪明委员十分关注5G技术,他认为,5G不仅是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更是前沿数字技术大规模商用的加速器,开启了“产业再造”的新时代。

“就业贡献方面,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孟宪明委员表示,抓住新技术、新产业带来的就业机遇,千方百计挖掘各方面优势和潜力,就一定能为居民就业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

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看来,传统农业生产也能借助新业态、催生就业新机遇。

郭素萍代表介绍,在内丘县岗底村,最近不少果农开始通过各种直播平台进行果品销售,相关人才需求飙升,小小的直播间里“长”出不少新职业、新岗位。

她认为,涉农产品销售的直播行业发展迅猛,给就业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要借助新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对直播带货这类新业态,应提供系统化政策扶持,建立统筹资金、技术、技能培养的支持体系,实现就业技能结构平稳转型,进而推动创造新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

(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