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云连线|社会救助 有力度也要有温度

2021-03-08 05:30: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对话专家: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副市长崔海霞

记者: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特别是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较以往,社会救助的内容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

崔海霞: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主要着眼于为贫困人员提供维持生存的基本收入,注重物质和生活保障。

消除绝对贫困后,社会救助对象需求将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社会救助内容正逐步从单一的、短期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的综合型救助方向发展,从保障基本生活向社会风险防范、发展能力提升、社会资本培育等方面延伸。

记者:新形势下,社会救助制度适应困难群众的需求,要进行哪些调整和升级?

崔海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明确要求“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基于此,我们在救助政策设计上,要树牢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以提升可持续生计能力、社会融入能力为核心的大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制度也应该越来越重视对救助对象尊严的维护,重视激发救助对象内生性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让社会救助有力度也更有温度。

记者:在受救助的人群中,您最关注哪些人?

崔海霞:我比较关注老年群体,特别是农村生活困难的老年人。

农村养老一直是个难点问题。近年来,衡水市率先探索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失能失养人员集中供养模式,2000余名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实现了集中供养。去年,省民政厅制定了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照护服务工作方案,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和照护水平。

记者:在社会救助领域,如何让求助更便捷、帮扶更精准?

崔海霞:应该继续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核确认权限下放,简化办理流程,必要时建立快速审批通道。推动大数据在社会救助领域运用,逐步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网上办、异地办,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利。

同时,应建立社会救助监测预警机制,聚焦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重点群体,分级预警、分类帮扶,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

此外,还应创新救助方式,持续强化基层社会救助服务,通过扩大社会工作介入、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等举措,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服务,采用电话、上门访问等形式,为困难群众建立身心健康档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

我了解到,在衡水市不少日间照料中心,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安老”档案,对不同的老人开展问需服务,社区志愿者组成爱心守望志愿服务队,提供上门看望服务等等,这不失为一种有温度的帮扶救助方式。(采访/河北日报记者尹翠莉)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