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风骨燕赵的温暖与感动——2020年河北报告文学扫描

2021-03-12 09:52: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一次生命的大考,取得了一场举世瞩目的伟大战疫的胜利……无论泪水还是欢笑,不管失去还是获得,一切必将在每个人的生命长河中留下深深的印痕。社会的澎湃激荡与生活的细腻鲜活,激发出报告文学创作的更多可能。2020年的河北报告文学作家,满怀热情地投入时代大潮中,展现出燕赵风骨,激起一朵朵耀眼的浪花。

□黄军峰

艰难战疫中的感动与担当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的又一次挑战。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河北报告文学作家奔赴一线,用生命的体悟、饱蘸真情的笔墨、触动心灵的细节,抒写奋战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作为文学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报告文学的文本价值。作为中国作协赴武汉抗疫一线作家小分队成员,李春雷通过一个多月的采访,先后完成了《三月正青春》(《光明日报》2020年3月20日)、《感谢纸尿裤》(《文艺报》2020年3月27日)、《男护士》(《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8日)、《深夜提灯人》(《河北日报》2020年3月29日)、《铁人张定宇》(《人民日报》2020年4月1日)等18篇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发表后,反响强烈,受到好评。其作品集《武汉纪事》(江西高校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既是18篇抗疫作品的结集,也是对抗疫战士为了人民生命安全,敢于付出、勇于牺牲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讴歌。

与此同时,更多报告文学作家投入其中,他们不忘文学初心,牢记作家使命。黄军峰《乡村无恙》(《光明日报》2020年3月6日),用朴实的笔墨聚焦疫情防控下的农村、农民,以独特视角展现出中国民众在重大事件中的超强凝聚力。其另一篇作品《不胜不归》(《人民日报》2020年3月16日),关注河北援鄂抗疫一线医生朱桂军,作品以誓言为题,表现出医护人员战胜疫情的决心,展现了燕赵儿女的风骨。易州米《疾控人的正月》(《民族文学》2020年第6期),从疾控人家属的视角,描写了县疾控中心的基层疾控人在非常时期工作和生活上令人感动的故事。杨辉素《战疫赶考人》(《河北日报》2020年5月8日),书写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感人事迹,赞美了河北人民新时代的赶考精神。云舒《战疫工行人素描》(《金融言行》2020年第2期),采访了西藏、湖北、河北等地工行人的抗疫生活,记录了一个行业在疫情防控下的风采和担当。

《守护生命——十二位“燕赵楷模·时代新人”抗疫故事》(花山文艺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是我省抗疫文学的重要收获。程雪莉、黄军峰、杨辉素、尚未、冯小军、李湛冰等十余名报告文学作家,将深情的笔墨投向十二位抗疫英模,集中展现燕赵儿女的英勇、智慧和担当。整部作品集,创作角度新颖,表现手法多样。程雪莉、高达《梅建强:寒梅傲雪战“疫”情》,讲述了中医专家梅建强参与一线抗疫的故事,彰显了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黄军峰《刘辉:展现智慧的力量》把目光投向医疗影像学科的医生刘辉,倾力用科技的力量助力抗疫;杨辉素《王瑜玲:护佑一座城平安》讲述了石家庄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王瑜玲,在疫情期间守卫着石家庄这座城市的平安;冯小军《王静:捍卫心中的信仰》中的副护士长王静,待病人如亲人,细心关注方舱里的每一个角落,被患者称为方舱里的“花仙子”;李湛冰《童莉:天女下凡战“疫”来》中的护理组主任童莉带领援鄂护理组在抗疫一线奋战34天,展现了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的担当;王海霞《张淑娟:“管天管地”送温暖》记录了峰峰总医院院感科主管护师张淑娟征战武汉55个日夜的工作情况,表现了援鄂医护人员令出必行、忘我为民、竭诚为国的奉献精神;刘世芬《解明芳:“方舱总理”天使相》讲述了河北医大三院护士长解明芳克服重重困难,成为患者口中的“方舱贴心人”,被武汉同行誉为暖人的“小太阳”的故事。

脱贫攻坚中的幸福与奉献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记录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壮举,河北报告文学作家没有缺席。

关仁山《太行沃土——河北阜平脱贫攻坚纪事》(河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重点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视察阜平县以来骆驼湾、顾家台两村脱贫致富经历,全景展现了太行山革命老区阜平县脱贫攻坚的历程;不仅写出了脱贫攻坚本身的人物、事件、情节,更饱含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度思考。李春雷《金银滩》(百花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通过描写一个农村家庭从贫困走向富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过程,反映出脱贫攻坚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作品结构新颖,语言考究,细节缜密。一个人、一户人家的转变,折射出荒草滩如何蜕变成流金淌银的“金银滩”,从中可以管窥整个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其《一位山区女孩的读书故事》(《人民日报》2020年8月26日)通过讲述一位农村女孩的求学经历,反映了扶贫扶智政策带给贫困女孩的人生改变。

此外,程雪莉《树石村里情依依》(《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8日)写出了一名扶贫干部的艰辛以及一个村庄的蝶变;刘世芬《曲长城村的幸福泉》(《人民日报》2020年10月31日)讲述了扶贫干部严春晓进驻深度贫困村阳原县曲长城村后,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解决了困扰全村三十年的用水难题,找到了全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杨辉素《太行山里有个车谷砣村》(《人民日报》2020年8月1日)书写了陈春芳带领乡亲们劈山开路、脱贫致富的事迹。刘萍《骆驼湾的年轻人》(《人民日报》2020年6月15日)描写了在脱贫攻坚政策下,年轻人扎根农村的故事。靳军《桑园村种蘑菇的故事》(《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讲述了一个贫困山村的产业扶贫。黄军峰《“寻宝”平丘山》(《当代人》2020年第6期),聚焦乡村扶贫产业发展,讲述了村干部依靠红薯产业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百姓脱贫、长久富裕,产业支撑是关键。这一类的作品不在少数。王海霞《睁开眼的大地》(《当代人》2020年第11期)通过记述中国农大实验站育苗园区研究生张恩琪培育甜叶菊幼苗,为曲周农民奔向小康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故事,展现了脱贫攻坚路上,科技工作人员的巨大作用。路军《桲椤树社区的节奏》(《当代人》2020年第11期)关注河北农村社区,通过富硒蘑菇园区、富硒苹果园区等不同的场景转换,刻画了赵玉明、韩学、邱大爷、王艳彬、葛小利等农民形象,表现了贫困户在党的扶贫政策感召下的精神成长。虽然《一路上有我》(《长城》2020年增刊)讲述了“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张红全引导村民走创新绿色发展的路子,提高百姓经济收入的故事。杨杨《二道背,不是神话的精彩》(《黄河文艺》2020年第2期)讲述了张家口市尚义二道背的历史苦难以及当下生态建设、精准扶贫的美好生活。

与此同时,李春雷《两把镢头两代人 林地花海南泥湾》、王淑彦《苹果教授》、刘世芬《隐形的翅膀》《麻麻花开》《白首初心》、杨辉素《美丽乡村的色彩》《土布情怀》、黄军峰《金莲花开》《榆林关的笑声》、王红然《蜜罐罐,泥腿腿》、云舒《洮河女人》、单杰《三见邓刚》、米丽宏《好庄稼,长在汦河两岸》、吴媛《鹞子河边的女人们》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一个伟大时代的光影,将成为中国脱贫史中弥足珍贵的文字档案。

现实生活中的温暖与丰厚

现实生活多姿多彩,丰富厚重,是文学的土壤。与其他文体相比,报告文学表现现实生活除了真实外,能带给读者更多共鸣。2020年河北报告文学,除了对社会热点的速递和时代主题的高奏,也离不开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书写。

李春雷《经与纬》(《中国报告文学》2020年第4期),聚焦民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写出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艰辛与探索,失败与成功,欢笑与泪水。同样是写企业发展,其另一篇作品《上海工匠锻造记》(《解放日报》2020年10月24日)则用复线交叉的方式,写出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家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他的《宾住长江头》《远去的白帆》《良证》《蜀道闪》等,是散文式的写作,也是报告文学的另一种表现和探索。

此外,黄军峰《飞快奔跑的城市》(《人民日报》2020年7月13日)以父子间的浓浓亲情为切入点,通过“我”的成长经历,讲述了一座城市的时代变迁。刘云芳《200米,34年的守护》(《唐山文学》2020年第10期)为我们倾情呈现了一个老妈妈与三百多个“兵儿子”的故事。尚未《穿越烽火寄雁翎》(《河北日报》2020年11月6日)讲述了白洋淀雁翎队的抗日故事。其另外一篇《春回雄安暖》为我们描摹出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雄安新区复工复产的火热场景。郝军《浓浓梨园情》(《中国报告文学》2020年第2期)讲述了豫剧表演艺术家肖玉珠、赵玉凤、蔡存、任素芳等应邀到藁城野庄村演出,并与野庄人民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李国《滦河赤子》(《中国报告文学》2020年第10期)讲述了民营企业家陈国有带领团队转型发展,使其成长为迁安成功转型标志性企业的艰难历程。刘剑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新老年》2020年第10期)讲述了涿州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周瑞坚持本源,不忘初心,投身涿州市老年体育、书画艺术和关心下一代等多项公益事业的动人事迹。刘世芬《足尖上的中国梦》(《人物周报》2020年6月19日)讲述了中央芭蕾舞团建团60年来,先后创作排演舞剧和小节目几百部,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知名芭蕾舞团的艰辛历程。陈杰《铁血丹心映太行》(《邯郸日报》2020年4月28日)瞄准历史,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的建制序列,以及华北抗战主战场太行山、晋冀鲁豫边区抵御外敌夺取胜利的壮丽篇章。曹森《梅洁,从汉水流域到塞外》(《襄阳晚报》2020年12月4日)讲述了著名作家梅洁从她的第二故乡蔚县起步铸造文学辉煌的故事。

纵览2020年的河北报告文学,不仅有数量上的丰收,也有质量上的提升。尤其是一批青年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表现较为明显。他们的写作不是素材的罗列和堆砌,不是流水账式的平淡叙事,而是在语言、结构和叙事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比如陈晔《顺草沟纪事》,语言富有张力,诗意化的叙述为作品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黄军峰《金莲花开》,通篇以散文化叙述,通过景色带入故事,通过环境描写进入人物内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尚未《安然岁月铸辉煌》,从结构和叙述上,更倾向于小说式的表现,悬念铺设增强了作品的阅读感,等等。从长远发展来看,河北报告文学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队伍精尖力量不足,高质量作品不多等。我们期待报告文学作家能够坚守自己的文学土壤,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磨砺,为河北文学繁荣发展贡献更多优秀作品。

责任编辑:李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