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2021-03-24 08:45: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陈显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也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水平,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公共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行为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要顺应网络化趋势,积极抢占网络文化阵地,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导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构建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网络

统筹规划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网络,完善内容丰富、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加快制定公共文化数字化标准。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资源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形成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确保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网络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二是打破部门和行业壁垒,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数字化基础平台。比如,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这三个重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进行资源整合,形成海量的分布式公共文化数字化资源,丰富公共文化内容。三是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管控,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实时采集、分析各级各类终端的运行,实现对各级站点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布设网络安全设施、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等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安全。四是创新服务形式、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通过公共文化云、网站、智能终端、手机APP等载体,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加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

一是加强传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便捷高效的线上文化服务。二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戏曲、书法、民俗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等数字化网络化。三是通过数字化丰富公共文化资源的展现形式。比如,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实体博物馆、非遗等文化资源以三维立体的数字化方式呈现于用户面前,在提高用户体验感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四是通过数字化实现文化供给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对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加强公共文化数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人才是关键。加强公共文化数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健全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数字技术人才配置。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将各类优秀人才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二是完善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制度。通过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在职培训等多种渠道提高从业人员的数字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与文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数字技术人才搭建交流平台。三是构建有利于数字技术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相对稳定的晋升渠道,构建合理可行的激励机制,保障人才待遇。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建,实现互利共赢。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机制。明确各个参与主体在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开发、资源建设、运营推广的责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各类文化机构开展公平竞争。二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投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社会机构和个人通过委托管理、捐赠、赞助、合作开发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格局。三是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政府向社会购买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同时,要完善人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调查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使公共文化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