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跟党走 | 运筹帷幄定乾坤——老房东眼中的开国领袖

2021-04-21 15:19:59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3月29日,抛却城市阴霾,我们一路深入太行山区,在群山环绕、碧水映衬下,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静立山腰,天空淡蓝宁静,心中暖意融融。

“这里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1947年5月,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先期到达西柏坡,租用了当地老乡的十几户民房,又动手修建了一部分,围起一道土坯围墙,对外宣传是工人劳动大学。1948年5月,毛泽东等领导人进驻西柏坡,西柏坡成为全国革命领导中心……”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莎莎声音铿锵。

西柏坡纪念馆五大书记雕像

磨盘上指挥雄兵百万

3月29日,记者特意选择周一闭馆日前往采访,在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土坯灰顶平房沿着一条石头路散落分布,这些旧居后期都已被粉刷过,几乎每栋旧居都分前后门,后门都有直通半山的捷径。沿着石头路一路向里,分别是董必武旧居、刘少奇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

毛泽东同志旧居分前后院,进入没有门的前院,依次可以看见水房、警卫室,最显眼的是院子中间的一个石磨盘。讲解员陈莎莎说,1948年5月,毛主席进驻西柏坡后,当时卫士嫌院子里的猪圈、猪窝、磨盘、鸡窝等不太雅观,要求拆除。毛主席得知后说:“现在形势发展很快,我们在这里住得不会太久,我们走后老乡还要用呢!”卫士们便暂时填平了猪圈,其他设施都得以保留。这一年夏天特别热,毛主席无法在屋里办公,前院的磨盘由于有大树遮凉,卫士便在磨盘上扯起了一块白布,毛主席和朱德、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商讨国家大事,许多发往前方的电报电文都是在这里起草的,从此便有了“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的佳话。

穿过毛泽东旧居后院低矮的木门,青翠竹子依着影壁墙挡住了看向院落的视线。站在院里,只见院子中间一棵梨树上挂着即将开放的花苞;偶尔几声清脆的鸟鸣,更显出了院落的宁静。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周恩来雨夜救士兵

与其他领导人旧居一样,周恩来旧居亦是深色木门,一棵尚未开花的梨树迎风屹立在院中,院落有南房西房和北房,北房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和寝室。

“周恩来旧居那个院子是我爷爷、二爷爷、三爷爷家的老房子,其中北房两间是我爷爷的房子,就是后来周恩来的寝室和办公室,可以说我们是周恩来的老房东。”3月29日,在平山县温塘镇鹿台村,69岁的闫元方坐在轮椅上讲述起了当年的故事,他是周恩来在西柏坡时期的老房东闫庆云的孙子,因心脑血管疾病行动不便、口齿不清晰,但他仍然非常愿意讲起当年的这些故事。

“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起领导人在西柏坡时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周恩来雨夜救人的故事。大概是1948年7月,因为下雨,一间窑洞塌了,四个战士被埋在里面。周恩来雨夜挑着马灯参加救援,还亲自挥动铁锨挖土救人,一宿没睡,挖了一夜,最后救出三个人,有一个理发员牺牲了,周恩来和朱总司令一起为牺牲的战士送葬。”闫元方感慨地说:“周恩来那么大的领导,还这么关心普通战士。”

后来闫元方报名参军,最后转业至温塘镇工作,直到退休。

闫青海

石碾子见证鱼水情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我,是董必武夫妇救了我。”3月29日,75岁的西柏坡村的闫青海说着说着就哽咽了。

1947年,董必武随同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后,就住在闫青海家里。1948年,3岁的闫青海得了一场重病,久治无果,听信当地一些习俗,父母把奄奄一息的他包裹起来放在院子里的石碾上,打算放弃。外出归来的董老夫妇发现了小青海,抱起一摸发现他烧得不轻,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二话没说,抱起小青海就送到了中央机关医院治疗。之后,何莲芝又多次来看望小青海,并给他喂药喂饭,在何莲芝和医生的精心照顾下,闫青海渐渐康复了。说到这里,闫青海激动起来,他哽咽着说:“是党和董老夫妇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971年,董必武夫人何莲芝带着两个儿子来西柏坡村看望乡亲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闫青海开始做买卖,后来西柏坡的旅游业渐渐发展起来,闫青海就用赚来的钱买了条游船,搞起了游船服务,这在全县也是第一户。之后,老闫还教会了村里的许多年轻人开船,西柏坡村的游船业也就逐渐发展起来。

如今的西柏坡村,柏油路环村而过,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农家院整洁漂亮,平山县西柏坡镇副镇长韩永忠介绍,西柏坡村现在家家户户农家乐,村民人均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

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

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内,毛泽东、刘少奇同志旧居之间,一个没有围墙的大院落格外醒目,最里面的北房门口红色牌子上赫然写着“中央军委作战室1948.5—1949.3”字样。作战室内陈列着三张大方桌,每张桌子两边摆着4把椅子,桌子中间摆放着瓷壶和瓷杯。作战室西墙上悬挂着一张大型的“全国战略形势要图”,北墙也悬挂着一幅已看不清颜色的地图。

陈莎莎介绍说:“作战室最初有十几个人,后来增加到20多人,中央军委作战室下设作战科、情报科、战史资料科三个科室,分别在这三张大桌子上办公。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缴获来的。据当时在作战室任参谋的赵云慈回忆,参谋人员负责标图,用的是战场上缴获的黑白图。他们用电光纸剪成三角旗,粘在大头针上,代表双方兵力。根据战场的态势,每天将它们在地图上搬来搬去。后来就用缴获来的红蓝铅笔,再后来就赶不上用了,就用自己纺出来的毛线染上颜色代替铅笔,红毛线代表我军,蓝毛线代表敌军。”

西柏坡,是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就是在这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据不完全统计,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西柏坡短短10个月里组织指挥了24次规模较大的战役。三大战役期间,党中央、毛主席共发出408封电报。

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就是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

【相关】

革命圣地西柏坡

坐落在太行山深处的西柏坡,是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导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进而建立了新中国。以“两个务必”“赶考”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至今历久弥新、鼓舞人心。西柏坡为我国革命圣地之一。(燕都融媒体记者 李会嫔 文/图)


责任编辑:韩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