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快评 | “静”待考古终致远

2021-04-21 15:52:38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

“心还是静的,这很不容易。”这是4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仔细察看后,对年轻考古学者说的一句话。平淡中蕴含无尽期许。古人说“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实古今如一,任何学问任何领域,要有所建树,没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砥砺之志、没有“闹中取静”的忘我心境,恐怕是不行的。

大漠黄沙、丝路驼铃、茶马古道、塞北荒野、泥沼丛林……若旅行,画面自是很美,但若常年在那里考古生活,恐怕多半人会被憋疯。王权更迭、宫廷秘史、绝代珍宝、银钩铁画、典籍册页……考古揭秘瞬间很动人,但大多时候是无尽的寂静和枯燥平淡的岁月陪伴你。

“择一事,终一生”,是一种理想状态。真实的人生,往往选择多、困难多、诱惑更多……像考古这样的冷门学科,能一念始终而无悔者,得有大定力、大毅力。

这是一种大格局。今年,中国考古将迎来百年。回眸百年历程,一个“静”字可谓道尽百年甘苦。上世纪20年代,几位老先生起步于战乱中,埋首于荒野里,为中华文明寻“信史”——某种意义上,这更是在续脉、找回文化自信。自那时起,百年风云,筚路蓝缕,一代代考古人接续着,也许同伴无几、也许孤月冷风,更也许穷困潦倒,但矢志不渝,一步步探索、破译、印证了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诸多未解之谜。

泥河湾遗址群、二里头遗址、三星堆遗址……无论外界怎么喧嚣,这些丰硕的考古成就,无一不需要精心地挖掘研究,一步步回复真容。钻之越深,奠基越厚;根脉越广,枝叶愈茂。在现代社会发掘古代遗址,实际上是在发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探索未知、揭示本源”,考古之于今日中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愈发凸显。“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仅就三星堆考古而言,其不单在于出土了一批瑰丽奇异的器物,更在于这些蕴含的祭祀体系。这涉及到整个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对更对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和文明化进程意义重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考古需要“静气”,考古人要葆有一颗“静心”,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份定力。《易经》云,“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静心”并非隔绝于世,也不是固步自封,要在传承不断创新,才能“动静相宜”。当下在考古技术要时刻紧盯世界前沿,努力创造创新。

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考古技术发展到今天,已不再局限于考古专业单一领域,而是许多学科协同配合的结果。DNA同位素测试、视频显微镜、高光谱成像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高频振荡仪、离心机、高光显微镜、三维扫描仪、红外光谱……当考古遇上现代科技,新旧交汇总能碰撞出绚烂火花,不仅探测到未知,破译谜团,甚至能改写许多历史认知。

考古从来不单单是考古,从全局视角观之,考古和发掘、文保以及后续研究均需科学预案、无缝衔接。这意味着,要提前通盘考量,综合应用大批现代科技,在发掘中进行新探索、取得新发现,在第一时间为后续工作奠定最坚实基础。

发掘好、保护好、研究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通过考古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不断发扬光大,照亮中国漫漫五千年的历史之旅,也照亮中华民族奔向更长的未来之路。

责任编辑:苏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