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成功落火!54所深空测控系统为“天问一号”火星着陆保驾护航

2021-05-15 10:39:1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王璐丹 通讯员李燕茹)5月15日,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在火星着陆。火星探测工程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地外行星空间环境探测活动。我国是全球首个在第一次火星探测中就完成“绕、落、巡”三项任务的国家。网络通信研究院(54所)深空测控系统,为探测器着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图为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效果图。图片来源:中新网

“在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我们研制的多型测控系统,在探测器发射、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各个阶段,执行地面遥控、遥测、高精度的目标导航、数据接收等任务,为首次火星探测提供坚实测控和通信技术保障。”网络通信研究院“天问一号”任务测控系统总师耿虎军介绍。

当然,测控站并非单独行动的,任务的成功需要各个深空测控站密切配合,这些散布在广袤大地上的一个个深空测控站实力上演“联手接力”,保障探测器着陆和月球车探测。

耿虎军说,深空测控站通过组成一张看不见的“深空测控网”,将一条条命令及时准确地送达远在上亿公里之外的探测器上,精准执行着巡器与环绕器分离、火星着陆等任务所需的远程控制;高性能接收探测器获得的火星图像、火星形态结构等科学数据,同时接收探测器发回地球的遥测信息,全程掌控任务设备状态,并为任务提供数据支持。

在火星车落火的全任务过程中,喀什深空测控站和阿根廷深空测控站对环绕器和火星车实施双目标的测控、数据接收和测速测距等外测任务。

两深空测控站对环绕器接力发令,控制环绕器的姿态并进行测距测速,接收环绕器的遥测信息和数传数据。之后,喀什深空站对环绕器进行单站测控,通过发送上行遥控指令控制环绕器实施降轨操作,为火星车降落火星作最后的准备工作。阿根廷深空站对环绕器进行单站测控,其间会根据环绕器+火星车组合体的姿态和工作状态对其实施精密调整和控制,并通过发送遥控指令控制环绕器与火星车分离。两站配备的采集记录设备也在整个落火任务过程中对探测器进行精确的测定轨。在这样的“通力合作”下,探测器才能“指哪到哪”。

由于巨大的通信时延使地面测控设备无法实时对火星车的最后落火阶段进行测控,因此最后落火的大约9分钟时间被称为“恐怖9分钟”,在此期间火星车通过预先设置好的程序自主实现落火过程。在天问一号着陆后,喀什深空测控站和阿根廷深空测控站将继续作为深空网的主力装备为整个天问一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提供坚实的测控保障。

此外,54所作为设备总体单位,主持的喀什4套35米天线组阵系统,也在天问一号任务全过程提供了技术保障。

图为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河北日报通讯员李燕茹供图

“这套系统为火星探测任务而研制,也是我国首个35米深空探测天线阵,它可以实现对远在4亿公里以外的火星探测器进行极高灵敏度的微弱信号组阵接收。”耿虎军指出,它的研制为未来我国走向更深远的太空提供了雄厚的测控技术储备。

在广袤的星际空间,探测器距离地球会非常遥远,这导致地面站接收到的信号极其微弱。54所通过组阵技术,将4套35米天线进行组阵合成,可以将多个天线接收到的微弱信号汇合起来,能够极大地增强地面系统的接收能力。据悉,这套系统,达到了等效口径66米的接收效果,“以较小的成本代价和最优的性价比,满足了深空任务的数据接收需求。”耿虎军说。

图为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河北日报通讯员李燕茹供图

据介绍,该组阵系统建设突破了不少关键技术,采用高性能的实时及事后多天线信号组阵合成算法,通过多天线系统的综合资源调度以及任务管理,实现天线单元间高同步高精度的时频信号分发以及数字化采样,从而为接收“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的微弱信号提供高质量服务。

责任编辑:王景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