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省沧州市开展“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探访:78万余少年儿童乐享“成长礼包”

2021-06-02 03:11:0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78万余少年儿童乐享“成长礼包”

——河北省沧州市开展“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探访

“同学们,你们的偶像是谁?”

“我的偶像是袁隆平爷爷。”

日前,记者来到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小学,恰巧赶上四年级十班的学生们在开主题班会,面对老师的提问,马嘉爽第一个站起来用清脆的声音作出回答。

一个刚10岁的孩子,能够对袁隆平爷爷了解多少呢?校长许建立告诉记者,课堂上讲过袁隆平的故事,孩子们都很崇敬袁老。

为了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8年以来,沧州在全市小学中开展“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深化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年来,春风化雨润心田,“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给沧州市小学生带来了喜人的变化,为78万余少年儿童送上“成长礼包”。

创建“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5月24日是星期一。早晨8时,记者来到沧州市光明小学时,这里正在举行升国旗仪式。

身着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服装的学校国旗护卫队的队员迈着铿锵的脚步,走向国旗旗台。1600多名学生扬起阳光灿烂的脸庞,向着国旗敬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飘扬在蔚蓝的天空中,也飘扬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升国旗仪式庄严、规范,光明小学校长于会利道出背后的秘密:“我们特意邀请了曾担任天安门国旗班班长的赵新风,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升国旗。”

在于会利看来,一次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就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要让学生们理解升国旗的意义,引导学生们热爱国旗、热爱祖国。”

在光明小学校长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7年的于会利认为,和以往不同,现在的少年儿童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从经历上讲,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等问题缺乏感受,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但单纯的灌输式教育并不能入脑入心,为此,光明小学创建了“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让学生们在各种形式的活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涵养爱国主义情怀。

光明小学在全校27个班级中,通过申报、选拔,遴选出了8个班级作为“英雄中队”。每个中队用抗日战争以来不同时期的英雄名字命名。“英雄中队”的每一名队员都要去学习用以命名本中队的这位英雄的事迹、精神,通过讲英雄故事、唱英雄歌曲、诵英雄诗词等多种形式牢记英雄事迹,并在课堂上交流学习体会、心得。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本斋毅然组织本村青壮年70余名,组成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举起抗日大旗……”赵子瑞是光明小学马本斋中队的一名学生,她声情并茂地讲述起马本斋的英雄故事。在讲到马本斋的母亲绝食7天、以身殉国时,她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一个催人泪下的英雄故事,就是一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这几天,在沧州市路华小学的一间教室里,老师正带着学生们排演《大国重器》节目。学生们手里拿着飞机、坦克、轮船等各种各样的模型,逐一走上讲台向大家讲述关于手中模型的故事。

“我手中的模型是第一艘国产航母。”一年级五班的潘家瑞将手中的模型高高举起。小姑娘虽然不能讲出更多关于这艘航母的故事,但脸上却洋溢着自豪。

路华小学校长张霞告诉记者,排演《大国重器》节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萌生自豪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对于盐山县新华小学的许多学生来讲,2020年春季开学后,“疫情第一课”让他们难忘。白衣天使逆向而行、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们。在学生们写的心得体会中,许多学生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一名呵护人民健康的白衣天使。

“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这些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深受学生们喜欢,在学生们的心田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

传统美德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一刻也不能丢

“你知道从播种麦子到做成馒头需要经历多少工序、多长时间吗?”

很多成年人对此也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但沧州市路华小学六年级四班的董晓硕同学却很清楚:要经历8个多月的时间,历经播种、施肥、浇水、收割、脱粒、晒麦、扬麦、碾磨等工序,才能把麦子变成面粉,蒸成馒头。

在路华小学校园的一片空地上,去年寒露种下的冬小麦现在已结出麦穗,丰收在望。

为什么要在面积不大的校园里开辟出一块麦地?张霞告诉记者,在倡导节约粮食过程中,她们曾搞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们大多不知道经常吃的馒头是怎么来的。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直接回答:从超市里买来的。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如今孩子们都生活在“蜜罐”里,但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刻也不能丢!

为此,路华小学开设了“与麦为邻”课程,在校园里开辟了一块占地约50平方米的麦田,让学生们体验劳动的辛苦。

每年9月底,施肥、翻土,整理麦田。10月寒露的时候,播种小麦。此后,还要浇水、追肥、锄草等,经过漫长辛苦的劳动,直到来年6月,才能收获小麦。

原来只知道馒头是超市买来的孩子如今终于明白:馒头是用汗水换回来的。家长们惊喜地发现,饭桌上,剩饭、浪费粮食等现象不见了。

通过开设“与麦为邻”课程,体验劳动的艰辛,孩子们对勤劳节俭这一传统美德的理解,远比从课本上得来的要深刻。

勤劳节俭、乐于助人、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为此,在“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沧州市各小学强化传统美德教育,用传统美德武装少年儿童头脑。

盐山县新华小学二年级三班的董宇晨,在班主任朱彩云眼里,她比同龄人要懂事得多。董宇晨家对门住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一个人生活,很孤单。董宇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一天,董宇晨敲开了老奶奶家的大门:“奶奶,让我来陪你说说话吧。”

从此,董宇晨经常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讲给老奶奶听,为老奶奶带来了温暖和陪伴。老奶奶的屋子里,经常传出欢笑声。

“文明、智慧,将让少年儿童受用一生。”盐山县新华小学校长刘春然介绍,为强化传统美德教育,该校成立了“养成教育课题组”,用传统美德教育提升学生们的文明程度、自律意识。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涵养学生品德

5月25日15时,在沧州市新华小学的小剧场里,5年级学生迎来戏剧节演出。舞台上正在演出的是《宝玉摔玉》,由学生饰演的贾母、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等一众人物穿着戏服,一举一动有板有眼。

饰演薛宝钗的五年级七班学生王梓涵告诉记者:为了这次演出,她们排练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剧本也前前后后修改了好几次。这次经历,对她们学习《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大有裨益。舞台上的精彩演出,让她和小伙伴们都觉得有收获、有成就感。

许建立说,沧州市新华小学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出“做儒雅人、行君子事”,编写了由古诗词、励志儿歌等组成的诵读课本,将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学生们。

在“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沧州市各小学注重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品德,深入挖掘和阐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学生们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6月,盐山的小学生们迎来“饶安童韵艺术节”,书法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武术进校园,把国粹艺术引入学校、引入课堂,通过歌曲、舞蹈、器乐、书画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比赛、展演,让少年儿童在艺术熏染中,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

河间是“诗经之乡”,通过让国学《诗经》进校园,在学生中弘扬国学文化,让学生了解并积累深厚的国学底蕴,以国学促进自身知礼明行。

为把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引进课堂,沧州市各小学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沧州市实验小学与北京戏娃艺术团合作,弘扬国粹艺术;南环小学开展形式新颖的“经典操、经典文、经典诵”活动;凤凰城小学把篆刻、舞龙艺术引进校园……

“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3年来,得到了社会、家长、教育界的认可。许多家长都看到了孩子的变化,高兴地说:以前关注的目光局限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如今更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河北日报记者 张岚山 许卫兵)

责任编辑:张永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