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今年以来结案36.93万件 河北法院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2021-07-06 01:25: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办实事”,检验着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成效,印证着百年征程初心如磐。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中,河北高院坚持政治引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召开全省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强化组织领导、任务部署和责任落实,全省各地法院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河北法院工作的满意度,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的要求。

提升质效 让诉讼服务更有温度

“四年了,我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总算能松口气,睡个踏实觉了。太感谢您了,冯法官!”。当事人贾某陷入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多年,几年来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多次协商未果。今年2月份桥西区法院法官冯晶受理案件,多番耐心调解令双方得以打开心结,长达四年的买卖纠纷在一周内圆满化解,在切实感受到司法效率后贾某不停地向法官表示感谢。

这是河北法院致力提高审判质效的缩影。

“‘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我们进一步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努力在每一件案子里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效率和诉讼温暖”。石家庄桥西区法院院长于辉这样说。

全省法院立足实际,通过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清单,推动利民举措“大优化”。

河北高院公开承诺“河北法院2021年立案工作十项便民措施”,深入落实立案登记制改革,推动立案服务更集约高效,最大程度方便群众。

5月14日,石家庄中院启动诉讼文书生效证明集约查询打印机制,通过建立生效证明库,当事人可在石家庄辖区内任意法院查询、打印市辖区各法院裁判文书生效证明。

多地开通了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工资、“三养”、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等案件,实行急事急办,还推出了针对老弱群体的上门诉讼服务,快速有效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全省各地强化群众观念,致力提供“全方位有温度”的诉讼服务,在为民服务中夯实落脚点,找准发力点,提升为民办实事的水平。廊坊中院积极开展“提升审判质效,维护群众利益”案件质量评查活动,着力解决一审服判息诉率较低问题,提升审判质效。衡水中院加速繁简分流简案快审,今年以来,速裁团队平均审理时长19天,着力减少群众诉讼时间成本。今年以来,截至6月4日,全省法院结案36.93万件,同比上升41.44%。

对接需求 从群众最期待的事做起

“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最期待的地方做起。聚焦顽瘴痼疾,大力解决影响司法公信力的‘老大难’问题。”河北法院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奋勇说。

3月以来,河北高院多次调研走访,出台《关于推进全省法院顽瘴痼疾专项整治的实施意见及分工方案》,严格起底突出问题,将群众反映强烈的、制约严格公正司法的重难点问题,全部纳入整治内容。各地法院通过整治顽疾,上下联动共促整治成效,力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院队伍的新变化新气象。

此外,全省着力解决执行难题,牢固树立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多地建立诉讼服务站、联络点,为辖区提供法律培训指导,在执行、救助多层面、多角度推出惠民举措,站在群众角度改进工作,推动司法为民落地落实。河北高院制定《全省法院践行爱民服务20项措施》,从专项治理、困难救助等六个方面明确利民措施。

全省法院通过点对点连接延伸司法职能,推动社会基层治理,让为民之举更落地有声。石家庄、廊坊、邢台等地法院召开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陪审员、群众代表座谈,听取意见建议,增强“办实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解决合理诉求,强化社会监督。

张家口中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提升群众满意度”十大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服务保障冬奥会筹办、提升群众满意度提供有力支撑。

保定法院设立院长接待日,每周三中基层法院院长在线倾听当事人诉求,建档立册。截至6月7日,中基层法院院长接听电话684起,接收群众反映问题473件。

服务创新 尽最大努力让群众少跑腿

抓实创新,就抓住了解决长期存在的审执难题“牛鼻子”。

全省各地法院坚持以创新促改进,抓住教育整顿契机,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突出一站式诉讼服务,跨域立案,冀时调平台、网拍平台、分调裁审等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推动解决调解和审执难题向纵深发展。

“‘码上通’真方便,手指一点,诉求及时得到反馈,再也不用担心人难找、事难办!”桃城区王先生进入“码上通”系统,输入案件疑问,很快就有办案法官给出满意解释,整个过程简单、高效。通过“码上通”一案一码,当事人可在系统上和办案法官沟通,还可围绕诉讼服务、廉政情况等作出评价,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但为当事人提供便利,而且保证整个审执程序更公开、规范,便于维护多方合法权益。

全省各地结合审执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司法为民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司法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办实事”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5月7日,裕华法院首次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采用网络会议方式召开河北广电网络投资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打破地域限制,使债权人足不出户即可参会;保定中院设立“24小时法院”,通过验证码全天候无障碍传送、领取诉讼材料,借助“案卷流转电子化”模式最快9天可实现二审立案,极大缩短上诉案件卷宗流转时间;安国法院通过与涿州市农商行签订委托放款协议发放执行款项的创新形式,使案款发放严谨有序,免去了560名群众百公里奔波往返,拿回案款的群众喜笑颜开。

种种创新做法措施,在全省法院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今年截至6月4日,河北法院网上审核立案22.85万件,网上送达19.22万次,网上开庭1.67万件,网上调解19.75万件。

建章立制 在联动中化解矛盾

立足当前,才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着眼长远,方能不断完善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

河北法院高度重视完善机制建设和多方协同合作,将矛盾化解在激化之前。

沧州中院立足法院工作实际,将“法官联系人”工作机制作为开门搞整顿的重要载体,常态化提供多方面司法服务产品,不断拓宽法院与行政机关联系面,将为民办实事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界;秦皇岛中院积极探索并推动践行“三效统一”司法公正观,先后制定实施出台多项措施,实现“三效统一”制度化,将“三效统一”作为解决审判执行突出问题的治本之策;兴隆县法院与政府、检察院共同组成调解组织,对原告孙某某诉镇政府一案进行诉中调解,同时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妥善化解行政争议,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河北法院历来高度重视京津冀司法协同。近日,张家口经开区法院协助北京金融法院查封20幢不动产房屋,解决了异地执行对环境不熟悉问题,避免了潜在执行风险。

为民办实事之树在河北大地已然根系深扎,生机勃发,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扎实开展,必将更加枝繁叶茂、花香满冠,全省法院为民办实事的脚步也必将更加稳健。 (河北日报记者崔丛丛 通讯员史风琴、郧海姣)

责任编辑:张永猛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