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探访|河北气象服务:精细化+多元化

2021-07-13 02:37:2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除了预报精准,专业的气象服务怎样赋能各行各业?

近年来,河北省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保安全、惠民生、助经济、促生态,优化服务供给,气象现代化建设和业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就此,日前笔者走进承德、秦皇岛进行了探访。

6月10日,在兴隆县小碌洞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点,炮手正在空弹演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流程。 河北日报记者宋平摄

“趋利避害”,为农服务防灾减灾

6月30日,秦皇岛市抚宁区留守营镇,秦皇岛苗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930亩马铃薯就要收获了。

收获930亩马铃薯需要9至10天。怎样安排收获时间?公司负责人黄金亮听从抚宁区气象局的建议,决定推迟收获时间——“从7月1日开始,连续三天有降雨天气,不适宜收获。”

2020年10月,原本在内蒙古种植马铃薯的黄金亮回到家乡抚宁,打算继续种植马铃薯。虽说马铃薯种植有了科学管理、机械化种植的经验,但抚宁不是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区,能否种好马铃薯,他没有把握。

多年的种植经验让黄金亮第一时间想到寻求气象部门的帮助。马铃薯生长期怕霜冻、收获期怕雨水,既怕涝也怕旱,怎样“趋利避害”?抚宁区气象局通过分析当地气象历史数据,预测冻土解冻日期区间、5月份出现霜冻的概率以及灾害性天气情况等,提醒黄金亮抚宁有三条主要雹带,选择种植区应尽量避开雹带,并做好防雹准备。

有了气象部门的科学研判,黄金亮心里盘算好了怎样在抚宁把马铃薯种好,“比如,播种要看是否有降温天气影响地温上升;预报有高温,就要提前通过灌溉进行物理降温;即将有暴雨过程,就要做好排水准备;有冰雹将袭,可向气象部门提出防雹需求……”在马铃薯发芽、出库、播种、生长等时期,抚宁区气象局还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赴基地调研,开展各生长期气象条件预报服务。

今年,抚宁区气象局和区农业农村局、科协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冀东马铃薯创新栽培专家工作站,旨在通过不断完善马铃薯气象指标体系,为当地马铃薯规模化种植提供支撑。

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闫巨盛介绍,为农服务历来是我省气象工作的重点,全省已建立11个省级农业气象分中心,构成了我省特色农业气象预报服务体系。这几年,为了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精细化的服务,各地也在因地制宜开展服务。

承德市气象部门从2014年起开展了“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目前已形成马铃薯(围场)、水稻(隆化)、食用菌(平泉)、中药材(滦平)、谷子(丰宁)、苹果(承德县)、山楂(兴隆)、板栗(宽城)“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格局,实现了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多元化、方式集约化、手段现代化,有效提高了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6月10日,在兴隆县小碌洞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点,炮手正在空弹演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流程。 河北日报记者宋平摄

“耕云播雨”,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仲夏时节,走进兴隆县半壁山镇小碌洞村,山路两旁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皆是板栗树、山楂林。

无暇欣赏这山间美景,兴隆县小碌洞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点炮长赵中的心一直悬着,何时有甘霖、何时下冰雹,他得时刻做好增雨防雹的准备。

兴隆县是林果生产大县,板栗、山楂、苹果等经济林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如何有效控制和减少灾害性天气、降低林果种植的经济损失?当地政府与气象部门紧密合作,在小碌洞村建设了人工影响天气社会化作业点,配备了一门37高炮、一部人工增雨火箭发射器。

走进兴隆县小碌洞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点办公室,值班日志上详细记录着最近一次因为天气干旱进行增雨作业的情况。

日期:6月9日。作业计划:正西方向,有降雨云层,18时18分第一轮作业(击)发,18时20分第二轮作业(击)发,18时21分作业完毕。天气实况:作业后有少量降雨。

赵中告诉笔者,像这样一次作业,能帮助周边11个行政村的经济林缓解旱情。

除了为农业防雹抗旱,承德市气象部门还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常态化作业,优化监测网络和作业布局,强化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障服务,有效开发云水资源。承德市植被覆盖率高,在冬春季森林草原防火期间,承德市气象服务中心会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林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目前,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已经从传统的防雹减灾作业向防灾减灾和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延伸,建成了石家庄、冀东和冀西北3个飞机增雨基地,190个标准统一、作业流程规范的标准化作业点,满足各地防灾减灾、粮食生产、水资源增蓄、生态环境保护等需求。

拓展领域,打造生态气象服务品牌

6月9日,登上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景区,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天女木兰花期正盛。

早在6月4日,秦皇岛市气象局就对天女木兰花最佳观赏期作出了预报:5月中旬,青龙平均最低气温较去年偏低,较常年偏高。预计今年青龙祖山天女木兰花期较去年偏早,而较常年略偏晚,天女木兰花最佳观赏期为6月3日至15日。

进行花期预报,助力生态旅游发展,是近年来秦皇岛市气象局探索构建生态康养气象业务服务体系的缩影。

秦皇岛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良好的生态是最大的资源,提出“生态立市”;作为“京津水源地”和“首都后花园”,承德市把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作为发展总目标,这对气象服务如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近年来,两地积极推进生态气候资源价值转化,为地方发展打上“气象标签”。秦皇岛市开展气候康养可行性评估论证服务,助力北戴河区申报“中国宜居城区”;承德市则由气象部门牵头,积极推动“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创建。

今年3月,省气象局提出统筹建设承德生态气象科技创新示范区,探索可移植、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气象服务模式。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承德市生态气象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承德市气象局局长王建恒介绍,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能产生上百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但该区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承德市气象局根据塞罕坝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生态文明的林草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他们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建成9套区域性气象观测站,可同时观测地上、地表、地下部分的气象数据,为林场病虫害治理、林种育苗等提供帮助。

承德市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富集。承德市气象部门积极与电力、水利等部门联动合作,为清洁能源的高质量应用提供气象服务支撑。针对国电投光伏电站、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承德供电公司的服务需求,开展了光功率预测、水库入库水量预测预报以及输电线路山火监测等研究。今年还在承德县正北沟光伏发电站安装了自主研发的光功率预测系统,为发展清洁能源提供专业气象服务。

科学服务“生态良好”是气象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晶介绍,下一步,我省气象部门将紧密围绕河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推进温室气体监测站网组建和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河北分中心成立。持续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企业减排效果评估等气象服务,切实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河北日报记者 宋平 通讯员 谢盼)

责任编辑:张永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