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多措并举守护蓝天底色 尽展生态画卷 石家庄市坚定不移推进大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1-07-15 16:38:24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扫码阅读手机版

7月14日上午10时,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上的车辆并不多,靠近长城桥地铁站附近,一辆抑尘车缓速行驶,车上的雾炮正在向空中喷洒水雾,随后洒水车经过,对路面进行了冲洗,路牙也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进入夏季以来,省会街头的洒水作业更加频繁,在重点区域,新能源环卫车辆全天候上路执勤,而这只是石家庄市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之一。

据统计,今年1至6月,石家庄市综合指数为5.52,同比去年下降14.7%;在全国168个发布空气质量指数的城市中排名倒数第6,与去年同期相比,排名前提5名。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久久为功,针对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咬定“退后十”目标,持续发力,不断巩固现阶段治理成效,多措并举推进省会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分析调度找准症结有的放矢

近日,按照周调度会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市大气办召开了每周必开的周视频调度会,分析空气质量情况,对重点工作进行挂图作战,督促后进单位赶超进度,推动总体任务完成。

会上,气象专家对近期我市气象情况进行了总结和预测,主要内容包括对前一周的温度、湿度、风力等整体的气象特点进行总结;对未来一周每天的气象形势进行分析研判,综合运用数值预报产品及预报技术方法,对未来的天气形势、重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根据气象预报的结论提出相关的管控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改善全市大气环境,精准务实高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空气质量“退后十”步伐,市生态环境局、市大气办建立了周调度会机制。调度会上,市大气办专家组对我市的动态年度排名情况进行分析,对年排名竞争形势、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目标完成难度进行预判。

同时,还对前一周或近期的空气质量进行总结,通过各类模型对我市主要劣势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并对空气质量明显差于全市整体水平的重点区域、县(市、区)进行专项分析研判调度;对阶段性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存在的重点问题、气象形势,以及我市的重点指标提出针对性的大气污染防治建议。

精准管控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水平

“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通过大数据发现问题、精准锁定治污,减少污染物的累积起点,降低污染峰值。”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借助科技力量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科学研判、精准发力、主动出击,持之以恒推动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地面上,VOCs 走航监测车辆缓缓开过,对污染源实时追踪和成因分析,“揪出”工地道路扬尘、物料露天堆放等污染问题;天空中,无人机俯瞰大地,现场巡查污染物排放与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无盲区、无死角;道路旁,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对国Ⅳ及以上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货车进行监督管理……如今,科技手段在我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铺展开来,为环境执法提供精准导航。

在“大环保”格局的不断构建下,各部门通力合作,网格化监测系统锁定污染源,执法人员迅速奔赴现场,精准分析污染源和污染成因,提高污染源靶向治理水平,实时联动、层层防控,确保蓝天成常态。

同时,强化污染源监控平台作用,综合利用在线监控的各类数据、动态管控数据、远程质控数据,形成翔实、完整的证据链为执法部门提供有效证供;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防止在线数据弄虚作假,保证在线设施正常运行,严厉打击运维不规范和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4小时督查执法帮扶同向发力

近日,高新区一家锻造公司,车间正在紧张生产。这时,一辆环境执法车停在公司门口,车上下来的正是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联合执法专班的工作人员。现场检查后,这家公司因为锻造车间没有做好封闭措施,被要求停产整改。“像这样的突击检查,我们每天都会进行。”工作人员表示说。

执法处罚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环境质量才是终极目标。在深入推进省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既做铁面无私的执法铁军,又当热情帮扶的指导专家,助力实现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赢。

在强化执法效能方面,市生态环境系统采取日查与夜查相结合、突击检查与联合执法相配合、日常检查与假日检查相交叉等执法方式,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严查偷排偷放行为,督促企业达标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聚焦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市生态环境系统组织精干执法力量,对全市范围内石化、化工、制药、钢铁、建材等重点企业全面开展执法检查,24小时不间断。

在依法严惩环境执法行为的同时,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重点企业帮扶指导行动,组织专家和执法人员,对全市235家重点涉VOCs企业进行帮扶指导,帮助企业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并对重点企业开展“回头看”,再次入企帮扶整改,为企业绿色发展铺路架桥。

责任编辑:高小茹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