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谱写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石家庄市民生事业跨越发展造福千万城乡居民

2021-08-15 16:58:50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扫码阅读手机版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体现。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市委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民心、关注民情,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以上,民生福祉大幅改善。着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全方位扶持就业创业……一项项惠民政策先后出台,住房、上学、就医,一个个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好消息不断传来,千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医疗机构床位达到6.44万张

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郑强荪教授工作室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挂牌。自2020年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以来,市人民医院已有12个学科与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相应科室一一牵手,在国家临床药物试验研究、疑难复杂病例多学科会诊、疑难重症综合诊疗水平提升、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收获多项合作成果。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是我市第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作为市属医疗机构的龙头,市人民医院专科门类齐全,技术实力雄厚。医院老院区位于范西路,已经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根据我市的统一规划,新院区选址在建华大街南二环外的新城区,为医院发展和技术服务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院区设计床位1600余张,于2020年6月26日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诊疗服务能力。

同样在南二环外,还有市重点建设的石家庄市儿童医院。医院位于友谊南大街,设计床位1000张,日门诊量3000人次。2020年6月,市儿童医院建成投用,我市儿童医院硬件水平一跃而居全省前列,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了现代一流的就诊环境,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市共申报实施医疗卫生领域建设项目51个,总投资达到27.26亿元。市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市妇产医院等一批新院区建成投用,全市医疗机构布局和软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数量达到8369个,实有床位64426张,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公平优质教育惠及城乡儿童

石家庄市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发展教育列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工程,秉持教育优先、基层优先的宗旨,投入巨额资金、推出系列举措,下大力气改善全市特别是基层基础教育软硬件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元氏县前仙中心小学,一个几年前收不上学生的村办小学。成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后获得了全方位改建,现在的前仙中心小学吸引了附近11个自然村的孩子们,学生人数翻了一倍。

“功能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浴室、食堂等一应俱全、设施完备,食堂伙食非常好,几乎每周都能吃饺子。政府每天补助孩子们8元伙食费,基本不用个人再掏钱。浴室全部都是太阳能,冬天阳光不好,就改成电烧,孩子们天天都能洗热水澡!”校长燕军才高兴地说。

石家庄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动城乡间教育要素均衡配置。在山区,教育扶贫工作精准定向基础教育,新改扩建小学初中82所,6.78万名山里娃从此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让孩子们安心读书,我市为经济困难学生累计安排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资金1.12亿元,惠及学生13.5万人。同时畅通山区小学对口直升初中、中考、高考三条升学通道,1.36万名山区初中毕业生全部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高考升学率逐年攀升。

在主城区,为全力提升和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十三五”期间,石家庄市在市内五区义务教育学校试点推行学区管理制改革。按照“优质带动薄弱,促进共同提升”的改革路径和以强带弱、学段一致的原则,财政累计投入2600余万元,建起了45个学区、55个教育集团。学区管理制、集团化合作办学战略成为破解“上好学难”问题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成效最大的路径。

从2015年的146.41亿元,到2019年的252.84亿元,从幼儿园到高校,全市教育经费投入连年增长,生均拨款年均增长率达到14.64%,有力保障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发展。

累计投入资金8.4亿元,新改扩建山区学校82所,转移安置深山区学生6.78万名。累计投入资金约16.34亿元,“全面改薄”覆盖1904所学校,缩小了城乡学校条件差距。建设普惠园735所,普惠学位12.21万个,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普惠优质学前教育服务。全部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实现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小学1392所,在校生92.6万人;普通中学400所,在校生54.0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6%。

从“忧居”到“有居”再到“宜居”

住有所居,承载着老百姓最朴实的期待与梦想。近年来,石家庄市投入巨资解决住房问题,群众从“忧居”到“有居”再到“宜居”,保障性住房小区环境变美了、配套设施更完善了,老百姓的脸上乐开了花。

“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刚刚搬进紫晶悦城保障房的赵先生兴奋地说。他入住的紫晶悦城保障房位于二环以内,配套设施齐全,是我市分配的商品房配建保障房小区。这里有2栋32层高楼,共计502套公共保障房,分配对象为有住房困难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

石家庄市将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创新体制机制,破解瓶颈难题,加大建设力度,放宽申请条件,使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人群圆了安居梦。首创了保障房“高考录取”分配模式,并不断进行再创新、再优化,建立了志愿填报、家庭人口与保障房户型面积相协调机制,使保障房的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分配过程中,石家庄市按照房源户型结构的不同,为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将房源划分为A、B、C三类户型,其中,A类户型为60平方米以下,面向全体保障家庭配租;B类户型为60(含)到80平方米,面向保障家庭人口3个及以上家庭配租;C类户型为80平方米(含)以上,面向保障家庭人口4人及以上家庭配租,实现了大户型保障多人口的保障房分配理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区已累计分配保障房24批次53962套,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住上了安心舒适的房子。

为进一步实现保障方式的多元化,2018年,石家庄市出台《关于扩大租赁补贴范围和调整实物配租租金补贴标准的指导意见》,将城镇住房保障家庭货币租赁补贴发放范围,从低保、低收入家庭扩大至已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未实物配租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中的无房家庭,使保障方式进一步多样化,相关家庭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保障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我市推行保障房小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即物业管理和房屋管理“一体化”,做到前沿服务、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保障家庭信息,方便群众物业维修,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对保障房小区物业进行补贴,使保障家庭在缴纳较少物业费的情况下,也可以享受到三级以上的物业服务标准。

在此基础上,石家庄市还继续加大小区配套共用设施建设。为满足保障家庭居住需求,在集中建设人口密度较大的小区增加车棚、充电桩等设施,方便居民充电,消除电动车入楼充电安全隐患。众多便民举措的实施,使各保障房小区运行平稳,住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积极举措全方位促进就业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石家庄市大力扶持就业创业,从政策、资金、项目、环境等给予多方面全方位支持,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5万人。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扎根省会、抢抓机遇,迅速成长为新经济增长中的“弄潮儿”。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是我最好的奋斗方式。”大学学计算机信息工程专业的梁云凯在社会上闯荡一番后,回到家乡鹿泉区做了一名新型农民。梁云凯创建的君乐宝生态果蔬观光产业园,是一家集生态果蔬研发种植、绿色采摘体验、农产品展示、多元化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有机农业园区。通过自身的努力,梁云凯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石家庄市以创业孵化基地为支点,以创业担保贷款为杠杆,激发了大众创业的热情。2020年以来,在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我市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7个文件,从保复工、降成本、促发展、惠民生等环节入手,打出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在摸清用工需求和劳动力“两个清单”的基础上,先后举办“三网同步”线上招聘会、中小企业用工保障线上专项招聘会和市县“线上春风行动”,提供岗位6.25万个,对接成功、实现就业5.85万人。

积极的措施收到显著成效。石家庄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2016年新增11万人;2017年新增18.2万人;2018年新增18.7万人;2019年新增13.4万人;2020年在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新增就业12.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5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9万人。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石家庄市高度重视、高位决策、周密部署,以空前力度推进各项民生保障工作。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一项项民心工程扎实推进,省会市民的生活越过越好,越过越幸福。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征途上,石家庄人民将继续奋勇拼搏,用勤劳的双手描绘出更加幸福和谐的民生画卷!(记者王丽强

责任编辑:李亚萍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