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扶弱济困,传承“红色基因”

2021-08-24 17:46:0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邢台市沙河市新城镇北掌村有一名现役军人叫刘康达,90后的他六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照顾村里的两位孤寡老人,不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弘扬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也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擦亮和平年代的军人本色。(2021年8月24日,燕赵都市报)

作为战士,他投身军营、戍边卫国。作为青年,他敬老助寡、报效乡里。值得关注的是,他照顾的两位孤寡老人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位是伤残老兵、一位是军人家属,军人家庭是他们共有属性。到家慰问、电话问候、长期帮扶……用点滴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用坚守延续“红色根脉”,这些在这名90后现役军人身上得到了最佳诠释。

“兵心”即“红心”。在我们国家,军人为何被尊敬,军人为何受推崇?因为他们身上始终流淌着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红色基因”。在部队,他们把这种基因化作手握钢枪、捍卫领土的忠诚与坚守;在地方,他们把这种基因化作扶弱助困、服务大众的行动与自觉。

军人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如果说,战争之中舍生忘死、流血牺牲是军人本色。那么,和平年代的扶弱济困、服务大众则更能凸显军人担当。当代军人多年来坚持敬老助寡,把扶弱助困作为本分,同样是在身体力行践行服务宗旨、传承“红色基因”。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危难之处显身手。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和国军人的身影。疫情蔓延、洪水肆虐……在我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 共和国军人就会挺身而出、随时出现在我们身边。在危难面前,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优秀,绝不是一天养成的。从六年的坚守中,也可洞见这名优秀军人的一贯表现。2013年入伍的刘康达,现在是武警中士军衔,服役期间因表现优秀,先后荣获优秀士官和嘉奖。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都能够始终如一、本色不变。这是因为他早已把革命军人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为自觉。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对“红色基因”的最好诠释。她饱含着对党、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对民族、对人民的无比热爱。那么,由此出发,当代军人不仅应具备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胆魄与精神,也应拥有扶弱济困、敬老助寡的理念与情怀。(张欣)

责任编辑:任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