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培育一支带不走的团队!支教老师赵金芳说“支教生活,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2021-09-17 17:26:39 来源:邢台市全媒体中心

扫码阅读手机版

9月15日20时许,南和区第一中学教师赵金芳的一个微信群里热闹起来。群主赵金芳和远在云南省泸水市第一中学的英语老师们,就如何提升课堂活力展开讨论。

“和当地的老师探讨、聊天,感觉又回到了支教的日子。”赵金芳说,尽管在云南省泸水市第一中学支教的时光已经结束,但自己一直没有忘记。那段经历,已经成为自己一生的宝贵财富……

山高坡陡,鞋被磨破好几双

2020年10月28日,赵金芳来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第一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教学生英语,指导当地老师提升教学水平。

当地的生活,让赵金芳“开了眼界”。当地为山区,坡多难行,最陡的有70度。受援学校占地260亩,道路和山坡就占了一多半。

山高坡陡,电动车上不去,更别提自行车了。无论男女,学校的老师都有一项技能——骑摩托车。“我没这本事,只能步行了。”赵金芳说,常常一走就是四五公里。

让赵金芳暖心的是,学校领导将她和另一位女老师安排在学校附近的教师小区里。每次上课,步行约15分钟就能赶到教学楼。

每次取快递来回需要步行将近40分钟,还有不习惯的,学校食堂里没馒头。她说:“刚开始还好,时间长了想吃馒头想得心痒痒。”

赵金芳说,学校食堂的菜几乎样样有辣椒,自己吃不了,便动手做饭。“没有冰箱,买菜买水果需要走很远。有时为了应付一口,就在宿舍喝大米汤。”

去哪儿都远,去哪都要步行,赵金芬的鞋磨破好几双。尽管如此,她还是很怀念那里的生活。“和老师们边走路边聊天,彼此鼓励,共同成长,朴实又有意义。”

被邀去吃“杀猪饭”,与当地人心更近

赵金芳说,生活上的苦,不算什么。当地人的热情好客,让自己倍感暖心。

支教的地方少数民族多,以傈僳族为代表。“当地傈僳族人大多在高山上散居,他们过年时间不统一,看到山上樱花开了,就开始过年。”

年前,赵金芳就被邀请参加去吃当地著名的杀猪饭。过年时,当地不但放烟花,还会杀掉养了一年的猪,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吃烤猪肉,场面十分热闹。“欢声笑语中,感觉自己也成了当地的居民。”

面对单纯的学生,赵金芳的感动更多。一次,赵金芳右肩膀疼得厉害,便贴了一贴膏药。上课前,赵金芳担心学生会嫌弃身上浓浓的膏药味,心里感觉挺别扭。

赵金芳提前来到教室,坐到讲桌前的凳子上看书。不一会儿,一位女同学来到赵金芳身边,用手轻轻地抚平赵金芳身上张开的膏药,一边说,“老师,您的膏药开了”。

“当时,我的心都化了。”赵金芳说,去支教是人生中未经规划的一段“意外”旅程,也正是这段“意外”之旅,让她见证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的成长。

造血式培养,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团队

在泸水市第一中学,赵金芳的授课对象不仅有学校的学生,还有学校的老师。

第一次听当地老师讲课,赵金芳满脸忧愁。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学生看着课本听。最后,老师费半天劲,学生一脸迷惑。

此后的培训过程中,赵金芳常给其他老师灌输“学生是主角,老师是导演”的理念。与此同时,她开展了针对当地高中英语教师的造血式培养工作。

学校一共36个英语教师,每个英语老师的课堂赵金芳都听过至少两次。课上,她记录下授课老师的问题与优点;课下,她会花费近40分钟的时间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并提出改进意见。

为激发老师教学热情,赵金芳组织老师们进行“赛课”。五个评委对参赛老师的教案、教学笔记、教学反思、课堂效果等打分评比,对优秀老师颁发奖状,奖励所有参与老师笔记本、笔等物品。“赛课”名声在外,还吸引了当地其他学校的英语老师参赛。

通过特色指导和帮扶当地老师专业发展,赵金芳精心培养出一位教研组长、三位备课组长和不少新老师,打造出了一支“带不走”的团队。

作为收到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致谢函的老师之一,赵金芳十分珍惜这个荣誉。“我非常爱那里的生活,爱孩子们,爱教师这份工作。”赵金芳说,将会一直关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尽己所能推动当地英语教学水平提升。

(记者孙瑞超 实习生 贾晨阳 通讯员武国栋


责任编辑:李红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