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文化快评|织就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

2021-09-18 04:20: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阿塞拜疆轻歌剧《货郎与小姐》音乐会版在艺术节上备受关注。许多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选择在线上观看直播,从中感受经典的魅力、重温历史的记忆。为了适应国内观众的欣赏需求,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在表演时进行了适度创新:语言方面,在准确反映剧情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口语的表达,让表演更接地气;音乐方面,除了传统的西洋乐器,还出现了唢呐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乐器,让国内观众更乐于接受。

《货郎与小姐》音乐会版的传承、融合与创新,让人想起了唐代汉乐与胡乐融合的最高成就《霓裳羽衣舞》。无论是“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还是“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都是丝绸之路上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生动写照。艺术,只有交流互鉴,才会得以丰富和发展,才会受到民众的欢迎,厚植文化繁荣的土壤。这是被丝绸之路的千年历史所证明了的,也是谱写丝路精神新华章必须坚持的重要准则。

匈牙利的海兰德瓷器、斯洛伐克的彩瓷餐具和装饰精美的头饰、委内瑞拉艳丽夺目的民族服饰……在艺术节的“百年百艺”国际民间文化艺术展上,这些国家的特色民间艺术与中国的刺绣、布糊画、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并陈在一起。它们静静地肩并肩站在一起,呈现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共生共荣价值观,散发着多样文化样态敞开心扉、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和谐气息。

因文明交流而推动的文明进步,必然包含着“各美其美”的自我肯定和文化自信,“美人之美”的欣赏、包容、接纳和互鉴,方可抵达“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和谐共生状态。这一点,每一位在艺术节各个展厅驻足参观、在非遗展位前沉浸式参与、在每场演出中用全部身心去感受的观众,都会有切身的体会。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羹汤之所以美味可口,在于把各种不同的调料合到了一起。不同文化的互相滋养、融合和多元共荣,创造出的是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所以,共建“一带一路”,必须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也是总书记在贺信中再一次强调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的意义所在。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习贯彻总书记贺信提出的要求,深化对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的认识,我们就一定能更好地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织就纽带,为推动不同文明美美与共、把“一带一路”铺到人们心中作出积极的河北贡献。(蔡晓辉)

责任编辑:张永猛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