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一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2021-09-29 03:38:1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一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聚焦河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

9月28日,由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河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继续在石家庄演出。图为张家口市代表团选送的情景舞蹈《唐古拉风》。 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金秋九月风送爽,民族艺苑花盛开。

连日来,由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河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精彩纷呈,赢得无数掌声。如火如荼的调演启帷以来,在绚丽多彩的舞台上,各族文艺工作者们载歌载舞,热情歌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描绘各族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奋斗、携手发展的壮美画卷;展现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累累硕果。

鱼水深情,各族儿女丹心向党

“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9月27日晚,一曲悠扬的歌舞《南湖的船党的摇篮》,带领人们走进历史烽烟的深处,去寻觅那艘承载了中华民族希望的红船。诗意的表达,如水的旋律,荡漾着无限深情厚谊,唱响丹心向党的心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调演从组织筹备、剧目遴选、调演评比、宣传展播等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示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豫剧《郭隆真》片段、京剧折子戏《马本斋》、群舞《丰碑情》、舞蹈《定瓷》、戏曲《骆驼湾》……“《云歌》是石家庄市选送的节目,以蒙古族传统舞蹈为基础,利用音乐、灯光、服装等,体现出草原云的动静之美。”《云歌》领舞、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教师聂艺琮告诉记者,历时一年刻苦排练的节目,通过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以云彩的变幻象征对幸福的追寻,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蒙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西河大鼓、秧歌戏、二重唱、音乐快板……多姿多彩的文艺调演回溯历史,跟时代紧密结合,展示了少数民族生产生活面貌,体现了党建工作、扶贫工作的动人故事,讴歌了党和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深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薛寒说,这些精心编排的剧目,用心用情的表演,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生动呈现出全省各族儿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新时代风貌。

培根铸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首场演出中,一曲耳熟能详的《北京的金山上》回荡在现场,激动人心的旋律历久弥新,唱出藏族人民融入大家庭、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心声。抚今追昔,我们为在党的领导下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而击节赞叹。

讴歌深情厚谊,映照民心所向。“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本届文艺调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贯穿始终,积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自呼和浩特的乌雅汗是一名蒙古族姑娘,她在河北大学主修舞蹈学专业,此次调演她参演的节目是群舞《戏狮》。她告诉记者,《戏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各族兄弟姐妹一起参赛,进一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家在交流中不断学习进步。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据悉,参与调演的许多作品均由不同民族的演员和主创组成团队一起创排,大家心想在一起,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彰显了民族团结的力量。

歌声传情,携手共进。蒙古族好来宝《塞罕坝上建奇观》由12名演员组成,分别来自满、回、汉三个民族,生动诠释了塞罕坝几代人在坝上荒原建起百万亩林海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情景舞蹈《家住长城边》,艺术地再现了汉、蒙、回、满等各族人民在长城两边的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生活景象,展现了各族人民是一家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核……

二胡与说唱相和,花鼓与酒盅舞相逢,古筝与山歌相遇……舞台上,全省11个设区市和辛集市、定州市的45个剧(节)目激情演绎,合奏出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从这些作品中,大家感受到真挚的民族情、兄弟情,山远路远心不远,我们相互帮助、携手前行。”唐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处处长寇胜利说。

各美其美,民族艺苑美美与共

喜庆丰收的场面、掌声、欢呼声……9月28日,秦皇岛选送的舞蹈《欢庆·哈库麦勒》以“哈库麦勒”的表演形式在舞台上尽情跳动时,“打歌打舞”所“打”来的喜悦荡漾在笑脸上,舞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哈库麦勒”是达斡尔族一种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欢庆·哈库麦勒》于今年7月最新创作,在传统的达斡尔族“哈库麦勒”三段体式的基础上,突显“对舞”“赛舞”和“打斗”等舞蹈场面,展现了嫩江流域一派热闹繁忙的农耕景象。“我第一次观赏这种民族舞蹈,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表!”演出现场,省会市民高明亮激动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艺具有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提振精神的重要作用。要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积极创作生产一大批内外兼美的文艺精品,让中华文化这棵大树根深干壮、各民族文化枝繁叶茂。”秦皇岛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科科长李歆表示。

曲调清新、唱叙相融、一韵到底。展示满乡儿女奔向新生活的《我是满族一枝花》,令人眼前一亮。作品采用满族传统曲艺“清音子弟书”的形式,通过说唱和舞蹈相结合,独唱、合唱、数板变换穿插,使得传统曲艺体现出新的风格。民乐合奏《阿美族舞曲》歌颂了阿美族人民乐观向上、活泼热情的民族特点,曲调清新优美,具有纯自然美感的动人风采。此外,还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合奏《额尔古纳河的传说》,充满神秘色彩的舞蹈《唐古拉风》……

“本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以更大规模、更高标准、更优作品、更精湛演绎,为人们献上一场视听盛宴。这些创新文化表达的探索,展现出文艺工作者的用心用情,展现了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累累硕果,展示了各族人民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文教科技处处长耿栋良说。 (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 史晓多)

责任编辑:张永猛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