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202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创新论坛(秋季)在石家庄举行

2021-10-14 16:55: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2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创新论坛(秋季)现场。 记者魏雨摄

河北新闻网10月14日讯(记者魏雨)今天上午,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202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创新论坛(秋季)在石家庄市举行。此次论坛以“把握学术前沿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为主题,邀请到有关学科8位专家进行主旨发言,开展学术研讨。河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康振海出席此次论坛并致辞,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彭建强担任论坛主持。

河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康振海出席论坛并致辞。 记者魏雨摄

康振海在致辞中特别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他表示,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一要自觉追问、澄清和反思学科的合法性依据和理论基石,要深入研究每个学科的对象、独立研究的方法论是什么,学科处理和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学科是不是形成了成熟稳定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二要致力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前提性反思和深度探索,某个学科的核心理论问题是什么,对现实问题深入反思,存在的前提性依据是什么,在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上形成逻辑上更加自洽,更能接受经验反驳的理论纲领和解释原则。三要吸收总结深化学科发展史上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生成和转化学科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基础理论研究的要义是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基础理论研究的越深,对策研究就越有思想高度,把基础理论研究透,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十分重要的。

河北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彭建强担任论坛主持。 记者魏雨摄

来自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论坛。8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分别就文学理论、历史研究、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学术理论及前沿问题作了学术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与研讨。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邢建昌就基于知识学模式的文学理论反思性研究发言。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邢建昌。 记者魏雨摄

邢建昌认为,反思性研究是一种虑去感性、回到本根、凝视自身的研究。反思性研究是人文学科研究当中最活跃,最具批判潜能和思想能量的研究范式,成为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人文学科知识增长的方式。反思性研究绝不只是“回头看”的研究,还体现一种对自身如何可能的问询态度。反思性研究是理论研究高度自觉的产物。理论研究如何可能,理论言说的限度何在,谁为理论研究的合法性辩护,这是反思性研究提出的基本问题。知识学模式,也可以称为知识学视角、知识型。知识学模式的知识学生成机制是跨学科的,基于问题的。首先,知识学模式是一种研究的视角。知识学模式主张在特定的知识学背景下提出问题,一种知识学模式就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其次,知识学模式带有鲜明的方法论色彩,是回到自身的路径选择。基于知识学模式的文学理论反思性研究,应该致力于揭示文学理论研究的知识学立场,承续了怎样的知识论传统,从而使文学理论从意见的表达、经验的归纳和各种“主义”的论争中超越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的观测文学和各种社会文化问题的视角、观念和话语体系。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贾丽英就中韩日简牍整理与研究发言。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贾丽英。 记者魏雨摄

贾丽英说,自20 世纪初西北汉简发现以来,中韩日三国出土了大量的汉字简牍资料。简牍资料的出土与公布,已经深刻影响了当今中古史研究的面貌。中国简牍的时间大体在公元前 5 世纪至三国魏晋时期。而韩半岛木简多为公元 6-8 世纪的新罗、百济木简,日本木简则以公元 7-9 世纪为最多,韩日木简处于纸简并用时代。 论题试图立足中国古代简牍记录文化,沿着汉字文化的传播路径,将中国简牍、韩国木简、日本木简,纳入一个整体,从共同性视角对出土简牍资料公文书进行分类整理及研究,这既可以推进简牍学研究的国际化,也可以增强中国学者在简牍学界的话语权。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洪卫就当代西方心灵哲学、道德哲学的晚近发展与中国儒家心学未来沟通之趋势发言。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洪卫。 记者魏雨摄

李洪卫说,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涉及从道德认知与行动过渡之可能,其实蕴涵着身心一体的内在论证。从自由意志的古今探索看,康德的自由意志(free will)概念其实是“自主” (autonomy) ,是道德概念。而我们常人讨论的自由意志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动自由”即决策和行动,主要是日常行动中感性行动或理性经济人的行动,因此当代道德哲学不再强调自由意志而是讨论责任承担问题。当代自由论者凯恩则强调人的行动的意志(性格、动机等)因素以及每次行动本身的“意志设置”(will-setting),即强调道德选择的主体能动性,强调人格形成历史中行动的选择问题,反对随机性,这与阳明心学基于身心一体的知行合一是不同的,但是却在经验层面融通了康德哲学对于动机与儒家心学对于人格的强调,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也在实证层面确认了身心统一的特征。

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柴艳萍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明形态理论的新发展发言。

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柴艳萍。 记者魏雨摄

柴艳萍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文明形态更替的历史高度,明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即走向生态文明时代,准确把握了这一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克服了西方生态学上反人类中心论的局限性,开创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阶段划分的新范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转型新理论,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文超就研究西方非正统经济学说,繁荣中国理论经济学发言。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文超。 记者魏雨摄

刘文超讲到,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理论经济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共识和愿景。发展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就涉及到如何处理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人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西方经济学有正统经济学和非正统经济学之分。西方正统经济学就是我们接触到的所谓“西方经济学”,它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形式化、数学化、脱离现实为根本特征。西方非正统经济学被排除在经济学殿堂之外,很少有机会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它具动态、系统、有机、整体观,具有有关注现实问题、不拘泥于形式化的特征,在重大经济事件面前往往能提供真知灼见,这与西方正统经济学的无能形成鲜明对比。西方非正统经济学的主要特征与我们所要创建的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内在要求一致,因此它应成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重要智力来源。西方正统经济学虽然千方百计打压非正统经济学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但它已是危机重重,因此,对其过度迷信是不可取的。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文英就“双减”问题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发言。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文英。 记者魏雨摄

李文英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借鉴世界各国缩减学生作业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经验,我国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应从管理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和家长层面实施系统化治理。各省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中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政策和措施,颇具地方特色。我省的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应大力加强组织监管、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完善课后服务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学校教师流动制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搭建免费信息服务平台,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史爱兵就中国艺术精神的当代表达研究发言。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史爱兵。 记者魏雨摄

史爱兵说,相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认知的稳定性来说,中国艺术精神的当代表达研究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讨论。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是对当前中国艺术发展的反观与自省,更是构建中国艺术学派、营构中国话语体系、树立中国艺术文化自觉、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本文基于对表达主体、表达语境和表达方式的三个转向探讨的基础上,对中国艺术精神当代表达内容做一新的探索。进而指出中国艺术精神的当代表达需要承继传统精义,吸纳时代新变,秉持民族本土特色,化合中西艺术理念,在传统与现代的转化认知中观照艺术现象,在当下的新变中寻找沉淀下来的稳定基质,构筑中国艺术精神的当代新景观。

河北学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研究员把增强就以“三个服务”为引领助推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发言。

河北学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研究员把增强。 记者魏雨摄

把增强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而发展特色的问题。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河北学刊》根据自身传统,将文学、史学、哲学确立为传统优势栏目,力求做大做强,将经济学、社会学作为努力提升的栏目。同时,还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努力实现“三个服务”:第一个服务是服务党和国家重大主题宣传,比如2021年采取的举措就是聚焦建党百年,开设专栏,筹办会议。第二个服务是服务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近年来采取的举措是开设并强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特色栏目。第三个服务是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采取的举措是开设并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和“雄安论坛”两个专栏。以“三个服务”为引领,《河北学刊》在助推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中将积极作为,开辟新篇。

据介绍,河北省社会科学创新论坛是在过去举办的省社科博士论坛基础上升级改版而来的学术活动品牌,今年分为春季和秋季两次举办。本次秋季论坛研讨重点是学科基础理论和学术前沿问题,旨在带动全省社科研究力量深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中的深层问题,深化社科研究的学术理论支撑,为提升全省社科基础理论研究水平,促进基础理论研究的应用对策转化搭建学术平台、提供服务支撑。

近年来,河北省社科院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部署,以推动构建具有河北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导向和发力点,在举办重大学术活动、发挥社科学术平台学术引领和咨政作用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活动举办模式,切实提升学术研究和交流水平,打造了经济形势分析会、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等多个品牌学术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责任编辑:魏雨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