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解析张连印的精神内核②:从“独奏”到“合唱”,心中有责凝聚力量

2021-10-24 02:49: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从“独奏”到“合唱”,心中有责凝聚力量

——解析张连印的精神内核②

塞北左云,雁门关下。

时值秋冬森林火险期,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张连印和值班人员一起在林间巡查,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脚下的沙土柔软湿润,张连印蹲下来,搓起一把青苔,乐呵呵地和大家说:“这就是植被良好的表现。”

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村,是他的家乡,也是他治沙的“战场”。荒坡变林海,见证着一位老兵的绿色情怀,更是他对故土、对乡亲的责任,对家国的担当。

“我不能打败仗,更不能当逃兵”

“荒山秃岭和尚头,有河四季无水流。”左云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沙尘暴危害严重,植树种草成活率低,生态环境难以改善。

退休前一年,张连印回张家场村探亲,放眼望去,四周几乎看不到绿色,风沙起时拍得窗户“啪啪”作响。什么时候,家乡的荒坡才能变成青山?

“植树可以防风固沙,改善家乡自然环境。我没有万贯家财,植树造林是最现实的选择,有多少钱种多少树。”张连印反复琢磨,一个强烈的念头从他心底涌起。

2003年,当张连印要回乡种树的消息一传开,张家场村炸开了锅。

“瞎弄!咱村的荒山,几十年就没种活过树,你不要逞这个能,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堂弟张连茂找到张连印,苦口婆心地劝说。还有人建议张连印,左云产煤,投资办煤矿,挣钱不费力,或者帮家乡招商引资,给企业当个顾问,发挥发挥余热。

选择很多,想要赚钱也很容易,可张连印心里通透如镜:“我是一名党员、一个军人,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有限的好事,是我的责任。”

心中有多少责任,人生有多大作为。这位卸下钢枪的军队高级干部扛起了铁锹,背着树苗走进了沙窝。

张连印不是一时兴起,他准备在这里打一场“大仗”。

“作战计划”第一步是安家。从盖房那天起,张连印每天都铆在河滩上。28天后,瓦房盖好了,红瓦、青砖、土炕,和乡亲们住的房子一模一样。

接着,张连印开辟了新“战场”。张家场村有6346亩耕地、1.1万多亩荒山荒地,他承包了村边3000亩荒山。

“作战计划”细化到“天”,平均每人每天种100棵。张连印带领20多名村民,每天早上5点起床,午饭和晚饭就在山上啃馒头、吃咸菜,白天栽树苗,夜里打着照明灯一棵棵浇水。

300余亩育苗基地、8眼水井、1万立方米蓄水池、3500米U型防渗渠、3.5公里水泥路……“战斗”一场接着一场,每一场硬仗他都以旺盛的斗志啃了下来。

几乎没有人想到,张连印退休后“采菊东篱下”式的“种树怡情”,其实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青山无悔”。

2012年春节,做完肺癌手术并结束化疗后,张连印马不停蹄赶回张家场。

“村里的荒山荒岭还得接着种树,村民们还要靠在基地工作养家,当初对乡亲们的承诺还没完全兑现。”他从不想自己,满脑子都是树和乡亲们。

2014年,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这次,他选择了保守治疗,又一次回乡种树了。“与其让我住进医院,不如让我回村里,和树苗待在一起,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

如今,离确诊癌症已过去10年,张连印自己知道,要是没有那股“拦也拦不住”的劲头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责任,他可能早就倒下了。

“那么多乡亲都看着我呢,我不能打败仗,更不能当逃兵。”

张连印口中“有限的时间”,一过就是18年。这18年里,即便病痛缠身,他植树的脚步也从未停歇。

张连印口中“有限的范围”,从在张家场村植树造林扩展到参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绿化成果遍布左云县大部分乡镇。

张连印口中“有限的好事”,其中就包括用200多万棵树染绿了左云县万亩荒山。

一路行,一路难。老兵不老,万水千山只等闲。

“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唤起全民生态意识是我的心愿”

令张连印欣慰的是,和他并肩作战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年,村民们有的承包荒山荒沟,有的进行股份制合作培育苗木,有的兴办家庭小林场……张家场乡绿化荒山超过1.8万亩。

后来,左云县政府还在张家场村召开了植树造林现场会,投资300万元,在全县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乡活动。曾经不理解张连印的村民也跟着种起树来;爱心人士、公益组织也纷纷捐款捐物……

“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唤起全民生态意识是我的心愿。”张连印常说,他想把树种满荒山,更想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植人心。

为鼓励更多的群众加入植树造林、管林护林的行列,张连印把自己繁育的樟子松、侧柏、新疆柳等苗木,无偿提供给周围十里八乡需要种树的百姓。

有人拉树苗时,主动提出要付点成本钱。张连印摆摆手说:“只要把树栽活了,比把钱给我都高兴呢!”

在张连印这位“绿化将军”带动下,全县的绿化行动一个接着一个。据统计,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45.03%,成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和山西省造林绿化模范县。

脱贫攻坚最吃紧的关键时期,张连印一边种树增绿,一边想方设法带动乡亲们增收,优先吸纳贫困村民在基地务工。他还免费为种植户提供幼苗、开展技术培训,鼓励大家自建苗圃,拓宽致富渠道。

张家场村的贫困户魏随社没有固定收入,张连印主动邀请他一起种树,每天同吃同劳动。几年下来,魏随社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58岁到76岁,张连印的暮年壮志,绿了家乡,护了山水,挡了风沙,帮助26人年增收3000到6000余元。

一场秋雨过后,张家场村绿意更浓。鸟儿在高耸的树木上筑巢,曾经寂寥的村庄鸟鸣声声……

(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责任编辑:张永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