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喜迎冬奥盛会 交出优异答卷丨沽源县走好高质量“绿色发展 生态强县”之路

2021-10-26 09:03:2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用绿色铺就发展底色 让生态厚植强县根基

——沽源县走好高质量“绿色发展 生态强县”之路

水清林幽,天朗气清,举目望去,生态是沽源浑然天成的画布;

苍山吐翠,碧水迢迢,纵目四顾,绿色是沽源发展的最美底色……

张家口市沽源县紧邻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崇礼,是滦河和潮白河的源头,承担着为首都保水源、阻风沙、输清风的重要责任,更担负着为北京冬奥会营造天蓝水净、地绿山清生态环境的重要责任。沽源抢抓冬奥会筹办、首都“两区”建设重大机遇,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首都“两区”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强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净土行动,持续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一幅“绿色发展 生态强县”的崭新画卷正在滦河源头徐徐展开。

咬定目标主动作为,压采增效实现双赢

近日,沽源县库伦淖尔广袤的湖面水波潋滟,成群的候鸟在这里辗转停歇。这里山水林草的变迁时刻透溢着生态和谐之美,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令人沉醉的同时,展现着深入推进首都“两区”建设、压采增效绿色发展的一次次求索。

近年来,沽源县委、县政府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关停农用井、实施水改旱,推广旱作雨养种植方式涵养地下水。分别制定了年度《沽源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旱作雨养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水改旱”年度任务目标、补贴标准、水浇地认定标准、农用井认定标准。

以“水源涵养”功能定位,沽源在厚植生态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度,确定率先在“三河”流域和湿地周边的水浇地实施“退水还旱”,既能有效遏制地下水下降造成河流流量减少、湿地退化,又能减少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减轻耕地径流污染水生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引进扶农公司,延长试点经营权流转期限(到2028年底),防止小农户实施“退水还旱”后受利益驱动开井取水灌溉,确保压采成效。目前,该县共退减水浇地8.76万亩,关停农灌井1689眼,压减地下灌溉用水1900多万立方米,有效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的局面。

在加大地下水压采工作力度的同时,沽源县努力推进加快产业转型,将高耗水的蔬菜改种为旱作和低耗水的金莲花、藜麦、油菜花、向日葵、亚麻、中药材等集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农作物,进一步涵养生态,并通过一系列旱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旱作雨养后的农田亩效益是传统耕种方式的2至4倍,让农民“减采不减收”。

同时,沽源积极争取一批国家地理标志、生态原产地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产品,力争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高端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实现蔬菜种植高质量发展。

尽职尽责务实重行,植绿护绿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以来,沽源县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生态理念,以提高林木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构建稳定生态系统为目标,高标准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统筹推进生态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绿色产业发展,为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强县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该县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07.4万亩、休耕种草46万亩、草场治理13.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9平方公里。先后荣获“三北二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首都周围绿化银杯奖”“河北省林业工作先进集体”“张家口市2016年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通过实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葫芦河省级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等项目,5万多公顷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保留下来,目前,在湿地范围内发现植物210余种,有陆生脊椎动物224种。投资100万元在葫芦河湿地实施5公里的围栏封育工程,进一步完善了葫芦河湿地基础设施的保护;制作宣传牌160余块,提高了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湿地的保护与修复进一步加强,过境候鸟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此外,该县淘汰燃煤锅炉156台、384.5蒸吨,完成农村“双代”任务6389户,农村洁净煤取暖实现全覆盖。2020年全县优良空气天数达到350天,PM2.5平均浓度降至2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省前列。

底蕴生辉借势突破,全域旅游突飞猛进

今年夏季,王老大营子、大石砬、石头坑等乡村民宿开始营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客人前来体验乡村民宿的慢生活。在民宿负责人郑海峰看来,乡村民宿的蓬勃兴起和备受青睐,不仅得益于该县全域旅游发展的不断推进,更是该县实施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大石砬村是草原天路沽源段的节点村,全村共574户1395人。近年来,大石砬村依托优势资源,培育发展了民宿旅游、食用百合等新业态,村集体经济由不足1万元增长到近40万元,人均年收入从2000多元提高到11000多元,成为生态美、产业兴、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借助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沽源加快全域旅游建设,库伦淖尔天鹅湖旅游度假村建设、古亭和刀棱山驿站改造提升、“智慧沽源”旅游综合平台完善升级、东胜老掌沟国际越野运动小镇项目加速推进,沽源正在加大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深入构建“一城两园三区一路”全域旅游格局。截至目前,全县接待游客1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2.1亿元,旅游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稳固。该县以打造闪电河湿地核心区和草原天路旅游带为抓手,推进棠梨沟、大石砬、四喇嘛等一批精品民宿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居产业,目前,全县农家院发展到185家,乡村旅游焕发出勃勃生机,同时,通过景区土地流转、务工等带动2029户3436人增收。并借势“冬奥+”经济圈,连续举办体育大会、冰雪文化节、渔猎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推动“零度以下经济”持续升温,向赛事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把“冷资源”变为“热经济”。

沽源作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重要节点,将以草原天路为轴线,以潮白河流域和滦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三河一库”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要素,打造高品质的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宿旅游、健康养身、冰雪旅游,将沽源打造成为享誉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康养胜地,成为镶嵌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刷新”沽源颜值 共赴冬奥之约

拆违建、改厕所、建广场……展示沽源良好形象,乐享和谐冬奥盛会,一场城乡面貌攻坚行动正在沽源县加速推进。

今年以来,沽源县聚焦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环境卫生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展示干净整洁的自然环境,助推城市品质再提升,持续刷新“草原水城”的颜值和气质。截至目前,清理乱贴小广告1.3万余条、绘制乡村文化墙9500平方米、改造农村户厕5130座,极大改善了辖区内人居环境,显著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制定规划蓝图

夯实城乡基础

“如果没有规划的整体性,就不会有治理的彻底性”。沽源县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协调解决城乡面貌提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全县城乡面貌提升工作方案,并设立安置区“双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旧村拆迁复垦等9个工作专班,确保城乡面貌提升再上新台阶。

该县按照从县城辐射农村,点、线、面逐步推进的思路,先后开展了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国家森林县城等创建,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环境卫生“城乡同治”“河长制”等工作,制定实施了城乡面貌提升攻坚月活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等实施方案,并细化量化目标任务,纳入乡镇、单位的年度考核。

此外,该县还对14个乡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摩拉练活动,并进行综合排名,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提升。

整治环境卫生

美化城乡面貌

“现在到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吃完饭后出来溜达一圈,感觉特别好。”“这几年城乡环境变化确实挺大,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日来,笔者走访和平社区、大石砬村、黑山嘴村时,百姓们都感叹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夸赞。

据悉,该县围绕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二项行动要求,采取“拆、清、建、改、管”五种模式进行整治提升。

目前,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8437方,清理沟渠、坑塘436处,清理残垣断壁或杂物3911处,修缮加固破损房屋1280户,建设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421处,改造农村户厕5130座,改造公厕146座,农村环境清理涉及任务全部完成。

在县城,对桥西路、桥东路、新城街、建设街等14条主要街道、180余条小街巷进行全面清理,共清理卫生死角62处、清理杂物乱堆38处,清理垃圾乱倒107处,清理乱贴小广告1.3万余条,城乡环境明显提升。

完善市政设施

提升幸福指数

“感谢政府给我们安装了路灯,晚上走路再也不摸黑了。”家住后湾子村的贺大爷高兴地说。

在市政设施集中整治中,该县尤其强化对背街小巷照明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确保市民安全出行。

今年以来,已连续10余次开展了夜间背街小巷设施运行巡查工作,对照明设施各类问题进行排查、治理,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修复。

目前,累计夜景亮化改造提升129处,破损路灯维修462盏。同时,为稳步推进市政设施规范整治工作,该县逐步完善园林绿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做好绿化管护,截至目前,美化街角11处,新建游园4个,栽植乔木2187株、灌木38453丛,草坪花卉等8322.6平方米,修补道路141处,维修井盖、井箅309套。

一系列的惠民工程使城乡生态更优良,乡村更秀美,群众更舒心,不断塑造“草原水城”新形象、新面貌,为争创全省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环境,助力冬奥盛会。

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沽源样本”

沽源县结合“三基”建设年活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增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多层次、多渠道不懈发力,探索出建强农村党组织促发展、发展集体经济助党建的经验。

“6+2”体系为基层治理筑基。突出党建引领,在城市社区“六位一体”组织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将原村级组织体系中的“经济合作组织”和“和谐促进会”吸纳进来,创新构建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让安置区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以来,累计解决居民服务事项180件(次),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在5个较大规模安置社区成立集体经济联合社,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白土窑乡搬迁安置区新村社区依托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吸纳20余名搬迁群众进厂务工,月均增收3000元。

堡垒示范培育发展“领头雁”。大力从“四类人员”中选拔“领头雁”,将233名具备“双带”能力人才选拔为村级“领头雁”,明确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责任人。强化考核激励,对发展效果好的村书记,上浮发放绩效补贴并额外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专项奖励。并建立优秀后备人才信息库,吸纳优秀本土发展人才和大学毕业生纳入村后备干部队伍,由乡镇干部“一对一”跟踪培养,邀请他们返乡创业、回村任职,建强发展集体经济的后备力量。

因村制宜打造发展“好模式”。深入总结以往做法,找准本地支点借势借力,吸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总结归纳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做实土地文章、抓好资产经营、发展股份合作、推进抱团发展、引导多元发展”5种发展模式。二道渠乡大梁底村紧抓上级扶持机遇,由集体发起成立肉驴养殖合作社,以基础设施和230头驴驹参股经营,在每年收回三分之一购驴成本基础上,项目实现年度集体经济收入12.5万元,另有大棚租赁、光伏收益等,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

(文/梁志刚、许爱英、张亚星 图/沽源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史艳泽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