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说法 | 点亮迷途少年的未来

2021-12-01 15:10:1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小军(化名)最近表现得怎么样?去学校了吗?”“去了。最近他表现挺好的,在学校也很开心,还当上了班干部。我和爸爸都很欣慰,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这是内丘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与小军姐姐的一段对话。

小军是内丘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寻衅滋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办案过程中,检察官依法启动未成年人心理干预和疏导机制,联合社会力量对小军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最终,这个少年摆脱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慢慢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少年为何寻衅滋事

小军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是长途货车司机,负责挣钱养家,母亲则在家照顾他和姐姐的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2019年春天的一个周末,父亲骑摩托车带母亲外出,回家途中遭遇车祸。母亲因车祸丧生,父亲也失去一条腿,渐渐意志消沉。当时,小军即将参加中考,学业压力加上家庭变故,导致小军开始叛逆、成绩下滑。父亲看到小军的表现后,失望至极,一度想放弃管教。

2020年9月20日晚,小军谎称找到了同学小苏(化名)丢失的手机,将小苏骗出家,向小苏索要零花钱。小苏断然拒绝,小军便对小苏进行殴打、辱骂,小苏被迫通过微信转账给小军110元。

心理疏导、家庭教育双管齐下

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检察官审查发现,小军的主观恶性不大。经社会调查,检察官得知,小军寻衅滋事的行为与其缺少家庭关爱、父亲管教方式简单粗暴有关。之后,检察官对小军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征得小军及其父亲同意后,该院启动未成年人心理干预和疏导机制,邀请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与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干警,一同为小军量身定制了“一对一”心理疏导方案。

“平时喜欢听音乐吗?”“喜欢做一些什么运动?”“你的理想是什么?”……初次辅导时,为缓解小军紧张不安的情绪,心理咨询师从日常生活切入与他交谈起来。

小军逐渐打开心扉,向心理咨询师倾吐心声。小军说,父亲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懂得沟通和表达,母亲去世后,父亲经常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管教他,“在父亲眼里,我就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为反抗父亲的“专制”,证明自己是男子汉,小军开始变得叛逆、不听话。

交谈期间,小军时而双手紧扣,时而身体微颤,眼里闪烁着泪花。心理咨询师不时抚慰其情绪,并适时从树立信心、调整学习状态、如何与父亲交流、人际交往以及心理的调节等方面,对其进行疏导。

“您平时跟孩子沟通多吗?”“不多,没啥好说的。”“如果孩子犯错了,您平时都是怎么管教他的?”“我先训斥他,要是不听,就拿着棒子打他,小孩子家家的,知道什么呀,就得打。”很显然,对于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小军父亲的管教方式是行不通的。亲子关系是双向的。如果只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父亲不改变,那么孩子以后还可能出问题。为此,检察官决定对小军的父亲进行亲职教育。

“在家庭教育里应该情感在前,管束在后,小军已经17岁了,是个大孩子了,他也需要被理解、被认可、被尊重,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您和孩子只是简单地硬碰硬,很可能会酿成悲剧……”检察官语重心长地对小军父亲说。在随后的几次亲职教育中,检察官耐心指导小军父亲改变家庭教养方式,鼓励他与孩子之间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培养小军的自信心,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三观,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长大了想当消防员”

虽然失去了母亲,父亲难以沟通,但幸运的是,姐姐性格开朗,对小军关爱有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母爱的缺失。在检察官和姐姐的共同努力下,父亲改变了对小军的教导方式,由过去的“棍棒出孝子”变成现在的正面管教。

心理疏导期间,小军表达了对复学的强烈渴望。内丘县检察院检察长尚丽娟得知后,对办案检察官说:“很多未成年人犯罪,往往都与原生态家庭有关,并非人性本恶。而且,青少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如果像对待普通犯罪嫌疑人一样对待他们,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改造和未来人生的发展。”本着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2021年7月,该院决定对小军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为6个月。

重返学校后,小军团结同学、刻苦学习,被同学们推选为班干部。同时,他也认真完成检察官留给他的“课外作业”:每天写日记,记下自己的所想所思;每月写总结,记录一件自己觉得美好的事情;尝试规划未来人生道路……

小军有一个梦想:长大了当消防员。他钦佩消防员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如今,他正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着。(张立权)

责任编辑:李红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