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2022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⑦丨方士英:在石头上绣花的奇女子

2022-05-01 01:1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在石头上绣花的奇女子

——记河北大工匠、方士英石影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石影雕传承人方士英

【人物名片】方士英:女,50岁,方士英石影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石影雕传承人。其作品在“第七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评比中获金奖,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展中荣获金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艺术馆、单位及私人收藏,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作出贡献。其个人荣获“美丽河北·最美文化能人”“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

8.方士英2.jpg

“当、当、当……”一只纤细的手腕握住一支重达1公斤的铜錾,在黑石板上轻击疾走,细细密密的声音如音符跳跃。随着铜錾起落的轻重疏密,石板着痕或清浅疏落,或密集浓深,一簇轻柔的水波初现,再然后,是一排随风飘动的杨柳倒影,最后,生机勃勃的大运河呈现在眼前。刹那间,黝黑的石板灵动起来……这个手握铜錾在石板上作画的女子,叫方士英。

河北省第六届园博会今年将在沧州举办。近日,方士英正在加紧创作石影雕《大运河》,为园博会献礼。

石影雕艺术起源于清代,由石雕大师李周发明的“针黑白”工艺演化而来,用金属錾子凿击黑色花岗石板,通过不同力度形成不同深浅的黑、白、灰色,使作品达到立体感,被誉为“中华一绝”。如今,将其真正视为艺术创作的,已经寥寥无几。

1971年端午节,方士英出生在山东省德州市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喜欢美术的她,因家庭贫困,读到小学四年级便辍学务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很多同龄青年一样,方士英投入到打工浪潮。然而,她对绘画的热爱,并没有因年龄增长而减退。也许是命运安排,她经亲戚介绍,嫁到了沧州市吴桥县。吴桥县石影雕源于清末,方士英在接受当地石雕技艺的常年熏陶下,一次偶然南下,又见到了福建惠安影雕艺术,并一见钟情。

当年第一次拿起铁錾子,领会不到要领,方士英练了整整一天,手指又疼又肿。但她毫无退意,决心要学出个模样来。买不起石材,她就去收集别人扔弃的下脚料。一次,她捡到一片人家装修扔掉的黑瓷砖,试了试,尽管雕刻时噪音太大,还会蹦瓷,但因为不需花钱买,她如获至宝。之后,急忙搜罗了一些,成了最好的“练习板”。

“石影雕制作过程中,手腕力度一定要把握好,绝不允许出错,因为不能擦拭,不能涂改,错了,只能毁掉重新来。所以,落笔的刹那,便是永恒。”方士英说,这是石影雕与刺绣的区别所在。方士英尝试从小动物和风景做起,很快便有了不错的成品。后来尝试做人物,她的自信心也一度受挫。她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停地敲击,不停地琢磨,对石影雕的痴迷到了夜不能寐的程度。

“做完额头就想知道鼻子是什么样,做完鼻子又想知道嘴巴是什么样,总是有一种好奇的心推着我往前走,感觉雕刻的人物也在期待着我能早点为他(她)揭开面纱。”只要坐在石板前,手握那支沉甸甸的铜錾,她便浑然忘记了外面的世界。

大约过了一年时间,方士英对人物肖像创作有了独特的理解和精准的把握。1999年9月底,经朋友介绍,她来到了北京著名的友谊商店(外国友人最爱光临的地方),经理给了她一个位置,不收租金,但是作品销售所得要跟商店平分。

在友谊商店,方士英创作的第一幅作品就是1973年由意大利记者拍摄的周总理最经典的照片。深深的背景中,面容消瘦的周总理眉头紧锁,额头上绷起了青筋,面颊爬上了老人斑,双目深邃而坚毅地注视着前方。方士英把这件作品摆在了最醒目的地方。每个路过看到这幅作品的人都会凝视良久。

在友谊商店的五六年时间里,方士英在提高艺术创作水准和速度的同时,也收获了信心。然而,由于日夜忙于雕刻,方士英的身体和精神越来越累,已经36岁的她还没有孩子。2005年底,方士英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可观的收入,离开北京,回吴桥!对她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休整,最重要的是,她决定远离大城市的喧嚣,走上一条真正的艺术创作之路。

回到吴桥后,完全静下心来的方士英,在创作上一发不可收。在南北石雕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方士英将摄影光学效果与绘画笔触技法相结合,突出石影雕作品的神似与立体感,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石影雕的手法从传统的凿刻,演变成了现在的立体刻画,色彩也从传统的单色,演变成了如今的彩色。

2013年,在方士英的申请下,吴桥石影雕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士英成为吴桥石影雕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

近年来,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很多石影雕创作者放弃了手工雕刻,改用机器雕刻,机器制作一幅石影雕作品只需要2个小时,大大提高了效率。而方士英却仍坚持纯手工制作。她说,纯手工创作出来的作品散发出来的神韵和灵气,是机器生产无法达到的,尤其是对于人物的刻画。

由于长年累月全身心投入创作,方士英在40多岁时就患上了严重的职业病:颈椎、腰椎病和肩周炎,特别是眼睛,也有了老花的征兆。“我愿意用一生的精力和心血来传承、坚守。” 这位在石头上绣花的奇女子,对待作品从不投机取巧,“专注、坚守、敬业,一丝不苟”,是她内心坚守的“工匠精神”。(河北省总工会供稿)

责任编辑:孔思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