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七子”邺城拜谒“建安七子”

2016-11-16 11:18:5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高薇
11月12日,中国邺城·第二届建安诗歌节暨燕赵七子邯郸行在临漳举办。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陈正 通讯员张云鹏)11月12日,中国邺城·第二届建安诗歌节暨燕赵七子邯郸行在临漳举办。来自国内外著名诗人、评论家、作家、学者齐聚邺城,围绕“三曹”、“七子”为主要代表的邺城建安文化精神,研究探索新时期“燕赵七子”现象及其诗歌艺术,建立“建安七子”和“燕赵七子”文化沟通渠道,研究探讨新时期道德文化体系构建工作。

    据了解,以东篱、李寒、北野、见君、李洁夫、宋峻梁、石英杰为代表的“燕赵七子”是河北诗歌界重要诗歌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多是当地诗歌群体的领军人物。他们跨60后和70后两个年龄代际。七位诗人的作品经常登上《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北京文学》等权威文学刊物,并被收入诗歌选本。他们屡屡在华文青年诗歌奖、闻一多诗歌奖、滇池文学奖、孙犁文学奖等国内重要诗歌奖项中获奖。

    临漳,古时称“邺”,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公元前685—前644),是中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古遗址,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以建安文化、城建文化、鬼谷文化、佛教文化、典故文化、廉吏文化、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七大文化脉系。

    建安文学兴盛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年间,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王粲、陈琳、阮瑀、刘桢、徐干、应玚、孔融)为代表的建安文人集团一改两汉“辞赋竞爽,而吟咏糜闻”的颓废之风,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了五言诗形式,其创作的作品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开创了文学创作从未有过的新局面,也开创了作家要互相切磋、互相批评的新风气,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当时及后世诗歌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郭沫若称“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有着划时代的表现的”。

相关新闻

【惠民书市】“燕赵七子”:在诗歌中寻找精神的故乡

2016-10-14 07:06:05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北诗人,“燕赵七子”的诗歌里无不体现着燕赵大地别具韵味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惠民书市】《在河以北——“燕赵七子”诗选》读者见面会

2016-10-13 18:32:01

10月13日,河北省第四届惠民阅读周暨2016惠民书市举办华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在河以北——“燕赵七子”诗选》读者见面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