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民生热议 | 推进家校协同,力促“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2022-01-17 16:51: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省两会上,“双减”成为热词:“双减”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发力?针对这些热点话题,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 “减”出了时间充实了成长

“双减”后最直观的变化是什么?

“作业少了。”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王志臣说,学校控制作业时长、降低作业难度的同时,注重减轻心理负担。按照学校安排,初中部每天作业总时长不超过90分钟,在作业难度上,每天超过75%的题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我们还实行作业分层,能力强的可以选做难度稍大的题目,能力较弱的完成基本题目即可。”王志臣代表说,学校着力减轻因过度竞争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

作业少了,是否意味着学生和老师更轻松了?

“作业减少不是让学生‘躺平’,而是更全面地成长。”省人大代表、唐山市第四十九中学校长刘素芸表示,社会对于“双减”,仍有一些误解。“不是一味让学生学得少一点儿、学得简单一点儿,而是要让学生学得更丰富、更自主、更有兴趣。”

刘素芸代表介绍,现在的作业与过去有了明显不同,更讲究“融合”。比如,美术老师会让学生画海报,语文老师会让学生写小型报道,音乐老师带着学生们研究拉拉操和配乐……

“双减”之下,变化的还有课堂教学。

“作业做减法,课堂质量做加法。”王志臣代表说,刚刚过去的“双减”学期,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课程体系建设和课堂优化。“双减”之后,教学时长相对减少,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学校必须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着力集体教研,推进教学改革,打造优质课堂。

在提升课堂质量方面,王志臣代表建议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平台,重视学情分析和课堂反馈,注重训练内容、试题数量和练习时间的设计安排,达成精准教学和高效训练,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刘素芸代表看来,“双减”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有工作热情、善于激励孩子、能够充分引领带动学生,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他们在课堂上高效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大胆表达,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思维火花。”

对此,刘素芸代表建议,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舍得下力气。一方面加强教师培养力度,为教师创造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真正为中小学教师松绑,让他们安心从教。

■ 家校共育缓解家长焦虑

眼下,一部分家长还没有从“鸡娃”的状态中走出来,担心作业少了、考试少了、校外培训少了,孩子学不到东西;更担心别人家的孩子没有“双减”,或许还在明里暗里继续“鸡娃”。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跟不上”“吃不饱”,病急乱投医,给了一些“地下辅导”潜滋暗长的机会。

对此,出席省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表示,教育要兼顾到每一个孩子,课外的无序补课逐步取消,体制内的有序供给就要跟上来,提供多元的个性化的服务,加强学校主阵地建设,做强做优免费学习服务。

对于家长们表现出来的焦虑,代表委员们认为:“家长对教育很重视、很上心,但是有时方法不对,导致用力不当,反而起了反作用。”

省政协委员、保定市河北小学校长武文革表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应加强家校沟通,学校指导家长做好亲子沟通。“可以在中小学校建设家庭教育工作室,在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内容方面,给予家长一定的指导。”武文革委员举例,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学校不能仅仅告知一下家长就算完事,而是应该给家长一定的指导,教给家长如何教导孩子改正错误。

而学校的教育工作也需要家长的深度参与。

武文革委员介绍,下午3点半后,学校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社团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充分成长,但是也面临师资、场地、资源短缺的难题。他建议打破围墙,充分发挥家长的专业知识与育人热情,资源共享,实现家校社共育,为校内课后服务提供丰富优质的“助力源”。(河北日报记者马利)

责任编辑:郑晓娟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