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今日大寒 | 大寒迎年,冬去春将近

2022-01-20 00:50:00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扫码阅读手机版

今天(1月20日)10时39分将迎来“大寒”节气。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并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每年公历1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大寒”节气开始。虽说此时节寒潮频频南下,大风、降雪不时让天气变得寒冷,但大地却在悄悄回暖,“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这意味着严冬即将结束,春天就要到来。

大寒·三候

鸡始乳:天寒地冻从不阻碍生命繁衍,小鸡破壳而出、蹒跚学步。

征鸟厉疾:鹰隼盘旋空中,凌厉的目光注视着大地,寻找着新的收获。

水泽腹坚:冰封万里江河,但冰层之下,却是水流不息。

大寒·习俗

>>大寒迎年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由于其时间与农历新年接近,这时人们会开始忙着除旧饰新,祭祀先祖,腌制年肴,准备年货,一年最重要的春节就要到了。

>>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做尾牙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尤其是闽南地区。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

所谓二月二(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民间有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吃糯米

在南方一些地方,大寒节气有吃糯米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有一些地方还会有打年糕、做糍粑的习俗,年糕是过年的常备的食品,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多在贵州、重庆、四川、湖北等地区流行。

>>数九

“数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以此类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

>>芝麻秸

大寒讲究驱凶迎祥,将芝麻秸洒在路上,孩童踩碎谐音“踩岁”,寓意岁岁平安,求得好口彩。

大寒·养生

大寒时节,空气干燥,呈现出一种持续“晴冷”的态势。

>>清淡饮食

不宜吃燥热食物。宜吃百合、莲藕以及富含纤维的蔬菜等滋阴、润燥的食物。烹饪方式以水煮、蒸为好,尽量避免煎炸、烧烤。口味宜清淡,不要过于温热辛辣。

>>轻缓运动

晨起锻炼有风险。早晨天气寒冷,最好等到太阳升起后再到户外活动。在室外不宜久留,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为宜。尤其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老年人,外出应做好防寒保暖,戴上口罩、帽子、围巾,穿上棉鞋,来抵御严寒对身体的危害。

运动要适量适度。户外运动宜选择阳光照耀的地方,以身体感到温暖或微微汗出为宜,避免大汗淋漓损耗身体津液。可选择快走、慢跑、太极拳等轻缓运动。

>>注意保暖

大寒节气,易使人体气血流行不畅,血脉筋脉拘急,所以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保暖也就变得异常重要。因此,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年老阳气弱者更应注意。出门应戴好帽子,避免湿发出门,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并经常用热水泡脚。

新华社发(陈勇 摄)

大寒·诗词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永乐沽酒》

【宋代】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综合自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新华网等,编辑郑晓娟、严越萱)

责任编辑:郑晓娟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