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关注乡村振兴(上)|村里来了规划师

2022-04-28 04:39:1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编者按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结合河北省实际,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重点任务。

草木萌动,沃野复苏。乡村规划如何点亮乡土?数字乡村风口如何把握?返乡创业有哪些新趋势?河北日报即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河北省乡村建设实践中的热点、亮点,触摸河北乡村振兴春天的脉动。

迁安市五重安乡第二届千人骑行挑战赛在万宝沟村举办。(河北日报资料片)通讯员郝文龙摄

【阅读提示】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也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着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

河北省通过探索设立县(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如今在唐山、邯郸和石家庄等地农村,出现了具有专业知识的责任规划师,开始让一个个乡村改变了模样,找到了更适宜的发展之路。

石家庄市鹿泉区石井乡岸下村,游客在普通农户的庭院内参观。(河北日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他来给村里盖房子?”

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是一个不邻交通干道、不靠县城集镇、没有工副业、没有矿产资源的典型农业村,可是最近几年,这个冀东平原上的小乡村,却有了“红色”和“绿色”两张新名片。

走在李营村新改造的红心广场上,以红色为主基调的鲜明党建特色景观随处可见,曲径通幽的亭台、明亮的夜景设计,让人误以为走在城市公园的街头。村子周边,100个生态大棚、361个温室大棚、1300个中冷棚四季出产各种蔬菜苗木,产品远销京津、东北三省、西藏、新疆、内蒙古、广东等地。

让李营村蝶变的,除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奋斗,还离不开另一群人——乡村规划师。

“在我们村,房屋地基、院墙、高度都要‘三统一’,环境卫生家家户户‘门前三包’……规划定了怎么干,人人都要遵守。”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说,由专业的责任规划师、村两委和全体村民共同定下的“规划”,成了李营村发展的“蓝图”,也是李营村从一个破旧的小乡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生态村的“法宝”。

“一开始听说上头派来规划师了,村民都琢磨着规划师是干什么的?”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张大兴见证了李营村的巨大变化,说起当时介入李营村乡村规划时的情形,仍觉得哭笑不得,“有村民问我们,规划师就是给村里盖新房子的人吧?”

推进乡村建设要科学规划,但现实情况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的乡村没有规划,缺少指引,无序建设。有的简单套用城市思路规划乡村,看上去很美,却华而不实。

“从规划角度讲,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相互独立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张大兴说,乡村建设缺乏规划的意识,“这也难怪村民们对这个行业不太熟悉。”

那么,乡村规划师是干什么的?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副所长牛琦介绍,虽然河北目前并没有明确“乡村规划师”这个称谓,但河北省对城乡规划非常重视,特别是唐山、邯郸等地的一些乡村,较早就聘请第三方专家来做乡村规划。

之后,河北省开始探索设立县(市)责任规划师制度。2017年,原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邢天河、副总规划师高文杰等14名知名规划专家被聘为石家庄各县(市)责任规划师,为县(市)规划建设把脉,提升县城建设水平。省会都市区以外的13个县(市)都有了责任规划师,这在全省尚属首次。

“统筹农村住房布局,只是乡村规划的一小部分。”牛琦说,乡村规划包括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比如统筹乡村发展目标、生态保护修复、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产业发展空间等。

这使得乡村规划的任务外延更大,即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

牛琦表示,乡村和城市有不同特点,不能动辄大拆大建,规划要做到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防范村级债务风险。乡村和城市有不同功能,规划要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尽量保留村庄风貌、形态、肌理、格局,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唐山市滦南县李营村的非洲菊温室大棚。(河北日报资料片)通讯员张永新摄

“还要管村民的钱袋子”

“岸下、岸下,把心安下。”石家庄市鹿泉区岸下村南临莲花山、抱犊寨,东临山前大道,北临栈道公路,离石家庄市区不到一个小时车程。一排排的石头房子,一处处的精致院落,一帧帧的古镇影像,顺着小镇中间的青石板路一路走去,韵味独特的石窑小镇让人远离城市喧哗。

石窑小镇正是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作品。

最具北方特色的民宿院落,古老石砌门楼;竹篱笆围墙,庭院开阔,有三两棵老树遮阳,中有木亭可休闲小憩;6个石窑屋舍,冬暖夏凉,自助厨房可亨自制美食之乐;书局、民宿、明清古院落,在规划师的设计之下,古朴的老村落,已经变身成为享受随性自在极简生活的最佳选择。

不过,让村落实现这样的嬗变并不容易。

乡村不同于城市,在用地政策、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治理体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牛琦看来,规划人才在学校所接受的理论知识,更多偏向于城市。由于远离乡村,规划专业人员去做乡村规划,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形。

“在乡村做规划不像在城市里建设新区。”牛琦说,大多数乡村都各具特色,做乡村规划,第一件事就是要到乡村去,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规划方案。

尽管理论上讲,乡村规划应该更多地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村民为编制主体,规划师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但是,牛琦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村民的专业性有局限,对于村庄规划理解不够,当前还是以规划师为主统筹协调乡村规划,“所以规划师对乡村情况的调查和了解就格外重要。”

做乡村规划,无疑要获得村民的支持。“哪间房屋是谁的、房屋面积多大、村民生活状态如何等情况都得弄清楚。修缮房屋时要注意什么,能否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成为规划时的重中之重。”牛琦说。

在做岸下村规划方案时,要改出一条景观路,规划师设计路线经过一户人家,入口要占用村民家部分宅基地。在农村,宅基地可谓是村民最看重的权益,占用自家宅基地修路,村民一开始很难理解。

工作做不通,只有换个思路。设计师只能绕开宅基地,重新设计了一段路线。等最终效果出来,看到这么美的小广场,村民马上又后悔了,想要再融入规划改造中。

对于乡村规划师来说,景观和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只是一方面,关键是要为当地找到一条适合其发展的产业路径。

在规划岸下村的过程中,牛琦的同事们突出全域旅游理念,提出无景点旅游发展新模式,通过“改造老房子、展示老物件、传承老手艺”,打造“青山碧水,岸下人家”百年石窑小镇,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基地。规划有四个清晰的方向:首先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历史印记。对岸下村街巷机理、特色石窑、民俗文化进行保护,使其成为村庄记忆的载体;同时缝补村庄缺失,提升生活品质。完善村庄各类设施,对其进行梳理串联,形成网络体系;三是突出风貌特色,建设活力小镇。将特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形成岸下村的一张文化名片,成为鹿泉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重要节点。四是探索村庄开发新模式,发展村庄“旅游+”。激发村民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岸下村旅游发展建设中。通过建立农宅合作社,采用“企业—集体—农户”合作的模式,推动“村庄经营”等综合开发,振兴村庄经济。

岸下村选择的乡村特色旅游为当地找到了发展之路,但并不是每个乡村都适合发展旅游业,因地制宜为当地找到更适合其长远发展的产业,成为乡村规划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个普通平原农业村,既没有资源,又没有特色,还是省级贫困村——这是馆陶县粮画小镇寿东村曾经的模样。而如今,在粮画小镇,粮画产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粮食种植科学研究,粮食新品种培育,粮食作物耕种,粮食防腐技术处理,粮食画创作,品牌推广和营销,创作体验……小镇一步步脱离了贫困,“打”出了自己的特色。

邯郸市规划设计院院长高瑞宏告诉记者,为寿东村寻找产业定位时,颇费了一番功夫。经过调研他们发现,粮食画在馆陶由来已久,素有“陶山粮艺”之称。将粮食和粮食画打造成当地特色,不失为一种大胆的想法。

以五谷杂粮制作的画,独具一种自然和谐之美,让人感觉非常亲切。从粮食画的风格,分明可见对于国画、书法、雕塑、装饰等艺术门类的借鉴。可以说,其中既有雕塑、装饰的造型特点,又有国画、书法的笔墨色彩效果,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自成一家。

纯手工制作的粮食画,不仅天然环保,充满乡土气息,而且寓意吉祥,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所以深受欢迎。这些或大或小的粮画,标价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

当地村民用灵巧的双手创造着美,也创造着财富。目前,寿东村的粮画加工户达80多户,还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庄、300多户群众也从事起了粮食画制作。

“一张图让村子变样子!”

4月,又到了赏花的季节。

作为河北省第一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迁西县境内的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梨花、油用牡丹花、芍药、玫瑰、非洲菊接续绽放,吸引来各个年龄层次的游客和不同产业的客商。

“这里从4月到10月都可以赏花、品景。”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负责人张国艳介绍,美丽的鲜花兼具巨大的经济价值,以油用牡丹为例,牡丹籽油被誉为“油中贵族”“液体黄金”,牡丹花蕊茶也被注重养生的人士追捧。

来自北京的规划师们一开始就将眼光放得很长远,为花乡果巷设计了包括门户区、牡丹园、百果园、冷链工场、休闲农业、运动健身、田园度假、美丽村庄八大功能区域,三十六组产品体系,二十八组景观节点,八项节事活动,八大系统模式。

一张蓝图让几个村庄变了样子,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多个乡村的发展。

依托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当地政府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2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区域内有多个行政村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以及入选河北省十大美丽田园、河北省文明村、河北省最美乡村等。

观滏阳河美景、赏宋代歌舞、听磁州怀调、尝特色美食,如今开河马头成为热门打卡地,吸引着各地游客前去游玩。

高瑞宏介绍,开河马头历史上是滏阳河流域最大的商品贸易地,磁州的瓷器、山西的煤炭、武安的铁器、各地的粮食等,都在这里集散。于是,规划师们在这里打造了以漕运文化为载体,集文化、旅游、购物、民宿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开河漕运马头,堪称滏阳河上的“清明上河图”。

乡村规划,让迁安市五重安乡万宝沟村变成了骑行爱好者的胜地。初夏,沿着迁安市北部长城山野绿道行进,一路被翠峦环抱,被绿意包围。每到周末,这条蜿蜒的盘山绿道便格外热闹,许多骑行爱好者成群结队沿着绿道游玩,他们一边悠哉蹬车,一边欣赏山川美景。

村民苏德祥夫妇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骑行爱好者是他们的主要客源。“游客们都特别喜欢咱山里的土特产,自采的蘑菇啊、自家做的粉条啊……过去发愁卖不掉,现在发愁不够卖。”提起现在的小日子,苏德祥乐得合不拢嘴。

“规划师们思路就是不一样,给咱们找到了一条以前想都想不到的新路子。”对于村里的变化,万宝沟村党支部书记苏权说,按照乡村规划师的设计,当地把长城山野绿道修到了村民家门口。这条45公里长的绿道,顺着明长城走势,串起了沿线4个乡镇20多个村庄。

规划师们把这一独特禀赋与时下正流行的骑行运动结合起来,打造骑行目的地,同时以“旅游+”模式,针对不同区域特色,整合农村果园、村道等资源,引导沿线村民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采摘园等,“万宝沟村的气质,一下子变了。”苏权说。(河北日报记者袁伟华)

对话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副所长牛琦:

乡村规划要“接地气”

记者:与你们更熟悉的城市规划相比,乡村规划有什么最大的不同?

牛琦:从专业角度来讲,只是规划的层级略有不同而已。比如我们在城市中做规划,可以是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但是乡村规划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这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详细规划。另外,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和城市完全不同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乡村规划不能简单地照搬城市规划的套路,搞机械的集中式布局、整齐划一的道路、大绿地大广场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了解村庄特点、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和意愿,更加详细、精准的前期调研,因地制宜开展规划设计。

记者:这种调研会细致到什么程度?

牛琦:比如我们到一个村庄进行规划前的调研,要先设计很多问题,像“您家平时的垃圾处理方式是什么”“日常一般去哪里上厕所”“想不想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尽管从理论上讲,乡村规划应该更多地发挥村民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从操作上看,村民的专业性有局限,对于村庄规划理解不够,很容易推进不下去。这需要规划师将村民的需求意见调查搜集上来,再把自己的设计语言“翻译出去”。

记者:从实践来看,村民对规划的接受程度如何?

牛琦:应该说越来越能够被认可和接受了。当然我们也要换位思考一下,从我们设计师本身出发寻找解决之道。村庄设计需要更深入的公众参与。很多时候,不少设计师听不懂村民当地语言,因此仅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很难获得有效的、高质量的信息。

我们参与的好多村庄规划都表明,只有规划师深入了解村民意愿,不搞走马观花式调研,不搞“坐办公室套编规划”,更接地气,村民的态度才能发生明显变化,从原先的猜疑、漠然变成了信任与期待。乡村责任规划师只有通过下乡蹲点“驻地化”服务和深度融入,才能让村民打开心扉,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意心声,协同做好真正接地气的乡村规划设计。

对我们的规划师来说,每户村民的详细资料都要谙熟于心,要做到“一户一档”,比如,农户有几处宅基地,哪间房屋是谁的,房屋面积多大,是否有庭院经济、绿化,房屋质量是否安全,是否进行了改厕改厨,村民经济收入、生活状态如何等情况,都要储存在他的脑海中。另外,做规划时,一定要切实保障村民利益,把村民的利益绑定进来,让大家感觉这是自己的事情,这是影响到未来生活品质的事情,这样才能激发村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规划师不只是拿出规划方案,而是一种全程的服务?

牛琦:对,就是持续进行陪伴式服务。跟城市规划不一样,一套规划图纸交出去,主要工作就算完成了,乡村规划需要一个持续陪伴的过程。

比如鹿泉区岸下村的规划,我们团队几年前就做完规划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规划工作也结束了。我们仍然需要定期去岸下村,实时跟踪规划实施情况。我们还组建了村庄规划微信工作群,方便实时指导,及时反馈。

记者:一般来说,规划设计完成后不会轻易修改,对乡村进行规划时,怎么兼顾村子的长远发展?

牛琦:我们要动态掌握村庄规划实施的情况,及时反馈意见与建议,同时掌握建设中与规划的冲突与矛盾,为未来发展进行一些“留白”。比如,对一时难以明确具体用途的建设用地,可暂不明确规划用地性质,待未来项目确定后,规划师要及时跟进,促使项目落地。又比如,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下,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对装配式、零碳建筑等新型农房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为未来留出升级改造空间,也需要我们时刻关注新的技术和政策升级。(采访/河北日报记者袁伟华)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