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钩沉|河北共青团的青春“冀”忆

2022-05-05 05:40:2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抗战时期易县的青年抗日先锋队。阎丽供图

【阅读提示】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10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年栉风沐雨,100年砥砺前行。100年来,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前赴后继当先锋,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绚丽华章。

在这辉煌的历程中,河北共青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河北同发展,谱写下浓墨重彩的青春篇章。

1984年2月15日,王德恒等人抢救落水儿童。阎丽供图

李大钊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助手和后备力量,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统一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和发展与党组织的发展密不可分。

河北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共地方组织建立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为河北团组织的建立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1921年后,一批经受了五四运动洗礼的先进青年,在李大钊和北京早期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相继在保定、唐山等地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这也是全国较早建立团组织的地区。这使河北青年团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河北省的青年团组织有地方执行委员会3个,县委、中心县委、工委各1个,支部48个,分布在京东、保属和直中、张家口、直南、津南5个地区。

保定是河北最早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地区。

保定团组织在北京最早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两个月后就诞生了,比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还早两个月。

作为古城,保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类学校云集,青年学生众多,由于距离北京近等原因,很多学生都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思想进步,爱国和民主意识浓厚,革命觉悟很高。因此,五四运动消息一传到保定,保定的青年学生立即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给北京的学生运动很大支持。此后,北京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就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保定。

1921年3月,邓中夏受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和李大钊的派遣来到保定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传播马列主义,领导建团工作。5月,邓中夏将保定高师进步学生中的一批学习马列主义的积极分子发展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并成立了团支部。9月,又发展了育德中学的9名团员,建立了育德中学团支部。

1922年2月,在邓中夏指导下,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张毅先、安志成等人,根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建立了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对外称“社会问题研究会”,隶属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下辖直隶高师、育德支部,有团员20余名。

5月,保定团组织派王仲强、王锡疆为代表出席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大会精神,保定团组织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至1923年7月,保定团地委下属的组织有直隶省立六中支部、安国县大五女村特支,所属团员60名。不久,保定团地委又新建了甲种工业学校、河北大学支部,团员发展到84名。

至1926年3月,该团地委发展的下属组织有育德中学、直隶二师、六中、女二师、保定甲种工业学校、育德中学铁工厂、大中职业学校、隆平、元氏、安平县任庄、北关高小、赵庄、台城、安国县大五女村、行唐东杨庄村等15个支部或特支及安(平)饶(阳)深(泽)中心县委,所属团员150名。

河北另一座较早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城市是京东地区的唐山,和保定首先在学生中建立团组织不同,唐山的团组织首先是在工人中建立的。

1921年7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派北京大学学生李树彝到唐山发展团组织。李树彝首先在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开展工作,当月就建立了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首批团员除李树彝外,邓培、阮章、梁鹏万、许作彬、陈洪和陆振轩6人都是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的青年工人,这为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

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一经建立,立刻肩负起领导唐山革命的重任,积极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工人运动,发展革命组织。

1922年1月,湖南工人领袖黄爱、庞人铨被军阀赵恒惕杀害,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当即发出讨赵通电。是月,为支援香港海关同盟罢工斗争,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动唐山铁路工人,联合其他地区铁路工人,成立海关罢工北方后援会,踊跃捐款,竭诚相助。1922年3月,唐山交通大学学生周树悟、田玉珍等人相继加入青年团。唐山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从工人发展到学生。

1923年8月,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唐山地方执行委员会。1924年,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唐山区委员会。不久,改为唐山地方执行委员会。

除唐山外,京东地区的团组织还有1924年暑假前建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乐亭中学支部;1926年10月建立的共产主义青年团玉田特别支部。

除了保定和唐山,1925年春,在共青团北京地方委员会领导下,共青团张家口支部建立。

同年10月初,共青团北方区委派中共党员杨洪涛到张家口领导团的工作,具体负责团地委筹建工作。10月底,共青团张家口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代号“章迪芳”或“张迪芳”),隶属共青团北方区委领导。该团地委与中共张家口地委共同出刊《西北向导》。该团地委领导张家口地区各学校、工厂、铁路和国民军中的共青团组织,并根据共青团北方区委指示,负责指导京绥铁路沿线的南口、康庄、宣化、丰镇、大同、绥远、包头等地的共青团组织和青年学生组织。

该团地委下属11个支部和6个特支。到1926年8月,张家口地区有共青团员200多名。此时,奉系军阀占据张家口,共青团张家口地委主要领导成员随国民军西撤或转移外地,该团地委结束。同年12月,重新建立共青团张家口地委。1927年4月后,与中共张家口地委同时遭破坏,7月停止组织活动。

2019年5月23日,塞罕坝机械林场阴河林场青年先锋队队员们正在进行石质阳坡造林。 河北日报记者霍艳恩摄

屡破屡建,用生命诠释信仰

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加上党内“左”倾思想影响,河北的共青团组织同党组织一样屡遭破坏,但共青团组织屡破屡建,百折不挠,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顽强地组织开展各项斗争。

1927年8月1日,中共顺直省委正式成立,省委书记刘伯庄负责团的工作。10月、11月间,顺直省委和团省委遭到严重破坏。1927年末至1928年初,共青团顺直省委(1930年12月改称共青团河北省委)重新建立。同时,还建立了共青团各地市特委和中心县委。

在革命早期,党团组织存在组织不分、工作含混情况。对此,1928年3月12日,中共顺直省委发布第12号通告指示:各级会议,党、团要互派代表出席,切实实行党团分化,党应帮助团恢复并发展各地组织,必要时党与团可开联席会。12月,《顺直省委青年工作决议案》指示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团的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各地的团组织有了相应的发展。

1930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中共顺直省委改建为中共河北省委的同时,共青团顺直省委改称共青团河北省委。此时,河北团省委下辖的支部为:唐山2个,直南66个,京东18个,三河8个。

1931年6月、11月及1933年8月,中共河北省委和团省委都分别遭受了破坏,大批领导干部被捕,加之频频改组,工作受到重大损失。

1934年,河北团省委组织得到恢复,工作机构分别设有书记、组织部、宣传部、秘书处和巡视员等。此时,团省委与北平、天津、保属、直中、直南、唐山等地团组织都有联系。到1934年11月至12月间,因叛徒出卖,团省委又遭受到了一次严重破坏。

此间,河北省团委下属4个特委,4个市委,2个中心市委,7个中心县委,15个县委。据1934年3月统计,全省共有团员4249名。

1932年,保定市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党团组织开展的“七六”护校革命斗争,是河北省青年团组织参与开展的典型活动代表。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军虎视华北,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逼临河北。保定二师学生在中共保属特委领导下,组织抗日反蒋运动,引起了反动当局恐慌。1932年5月,反动当局强令学校提前放假,并登报公布开除35名学生,勒令休学40余名,还撤换了开明校长张腾霄,还要将二师改为乡村师范,激起了广大学生的愤怒,他们决定展开护校斗争。他们组成“护校委员会”,同包围学校的反动军警展开斗争,坚决保卫学校。

7月6日,反动军警冲进学校,护校学生9人壮烈牺牲,38人被捕。在牺牲的烈士中,赵克咏就是共青团员的杰出代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为信仰献身的真谛。

时为保二师学生、青年团员的梁斌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事件,后来,他把这一段悲壮的历史写入他的红色经典著作《红旗谱》。

2022年2月2日,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赛会志愿者们。 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群众性抗日青年团体成为抗日中坚力量

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按照共产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关于建立青年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改造共青团的指示精神,结合国内实际,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改造为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的抗日青年团体。

河北的青年团体也积极响应号召,活跃在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7年末,随着八路军挺进河北,河北西部山区开始筹建青年抗日救国会。到1938年,除承德和张家口部分地区外,绝大多数县普遍建立了青救会。

1939年和1940年,各地青救会组织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潮,主要建有:中共北平市委筹建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中国民族革命战争冀鲁边战地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冀南分队、晋察冀边区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后改称北岳区青年抗日救国会)、冀中区青年抗日救国会、冀南区青年抗日救国会、冀鲁豫边区青年救国会、冀中区青年抗日先锋队、冀鲁豫边区青年抗日先锋队等。

全面抗战时期,河北青年抗日救国会的重心是领导河北青年参加对敌武装斗争,其他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支援八路军抗战而进行的。河北青年把八路军看作自己的队伍,参军十分踊跃。

在北岳区和冀中区,参军入伍的青年除满足本区需要外,还陆续调动数万人到邻近区域作战。冀东在1938年大暴动时,很快就有10万人入伍。在冀中,据部分统计,在1940年就动员了6008人参军。1941年5月,晋察冀边区青救会发出成立青年支队的号召,到当年9月即建立了1800多人的青年支队。

留在家中未参军的青年也积极地进行支援前线作战和支持部队的后勤工作,有的投身于挖掘交通壕和大道沟的工作中,有的冒着生命危险破坏敌人的公路、铁路、封锁沟、电话线、桥梁等交通设施,为抗战流汗流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38年,党中央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决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青年武装,河北各级党委先后决定建立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青抗先”)。

到1939年,各地各级青抗先部队普遍建立起来。广大青抗先队员拿起武器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成为边区群众武装斗争中最精干的一支生力军。如在冀中区,1940年,青抗先配合八路军作战709次,1941年作战1961次,参加人数达44346人。青抗先配合作战的任务除帮助我军了解当地敌情、运送辎重和伤员、组织广大民众配合军队活动外,还常协助八路军直接参战。

除参加抗战外,青年们还承担了生产劳动、治保防特、武装斗争、文化学习、抗日宣传等任务,在抗日战争中,河北青年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赢得河北战区的胜利作出了不朽贡献。

解放战争初期,根据革命形势需要,河北各解放区陆续取消原来的各级青年抗日组织,相继建立民主青年联合会等群团组织,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参加党和政府所号召的各种运动,特别是参军参战,开展民主运动和生产建设等;组织青年进行经常的政治和文化学习,为满足广大青年、少年儿童切身利益与要求服务等方面继续发挥着巨大作用。

1949年7月,中共河北省委恢复成立后,为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于同年8月1日组建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北省工作委员会。后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全省建立团支部近2万个,发展团员40万名,为青年团河北省委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1950年10月5日至12日,团省工委召开青年团河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北省委。1957年5月,根据团中央《关于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河北省各级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王宗志、阎丽)

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河北共青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北团省委在团中央和河北省委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并继续创造着光荣历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河北各级团组织在全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同样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团队伍的身影。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全国掀起了支援抗美援朝的热潮,青年团河北省委向广大青年发出积极参军和报考军事院校的号召,河北广大青壮年积极响应号召,发出了“随时听候国家召唤”的誓言,踊跃参军入伍和报考军事类院校。共青团员、电影《英雄儿女》女主人公王芳的原型之一解秀梅就是当时青年团员的杰出代表,她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救护伤员荣立一等功,受到毛主席接见。

1955年至1956年,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河北组建青年支援垦荒队,645人分三批奔赴北大荒,在冰天雪地里开始了为祖国垦荒。

1962年2月,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青年响应国家号召,踏上河北北部沉睡的高原,开始在漫天风雪的沙地中植树造林,用最美的青春,染绿了美丽的高岭——塞罕坝。就这样,一代又一代青年,用无悔的青春铸就了不朽的塞罕坝精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北团省委根据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展工作,为推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河北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这一时期,优秀共青团员王德恒“沉绿湖冰窟救人”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1984年2月15日,河北省国防工业建筑工程公司工人、共青团员王德恒,为抢救落入冰窟的儿童,奋不顾身地跳入冰冷的湖水中,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舍己救人的时代赞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河北团省委始终紧跟党的步伐,积极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高扬青春的旗帜,砥砺前行,逐梦未来。“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既是对保定学院毕业学子扎根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绽放绚烂青春之花的最好勉励,也是对广大青年的深切勉励。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场上,在河北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大批的青年志愿者则是用青春为国旗增色,用青春书写新时代青春的故事,用青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文/王宗志、阎丽)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