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承德高质量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2022-05-29 04:04: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承德高质量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历史机遇千载难逢,先行示范使命在肩。

2019年5月6日,承德市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6个创新示范区之一。这也是承德建市以来首个全域性国字号创新发展平台。

3年来,承德紧扣“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建设主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深入实施“水源涵养能力提升、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五大行动,有效破解“水源涵养功能不稳固、精准稳定脱贫难度大”两大瓶颈问题,探索形成了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承德模式”,创新示范区建设已从开局起步转入全面建设、高质量推进的新阶段。

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高位推进

日前,“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典型固废协同利用集成示范”项目通过专家组论证,正式启动。

据悉,该项目由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1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承担。

作为传统的矿业聚集区,承德仍有30亿吨的尾矿积存,每年还有上亿吨的新增。如何变废为宝,成为摆在承德面前的重大课题。

“这一项目落地承德,将为全国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区提供固废跨产业综合利用的绿色循环发展综合解决方案。”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承德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崔海涛看来,该项目作为承德市实施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实现历史性突破,离不开联创联建等体制机制的创新。

创新示范区建设涉及面广、部门多,如何才能上下“一盘棋”,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3年来,承德创新示范区建立健全管理、规划、政策、立法和考核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省科技厅牵头推动下,建立了河北省推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发改委等27个省直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市级专门组建可持续发展促进服务中心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各县(市、区)也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县(市、区)、市直部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纵向到底协调联动、横向到边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

科学做好顶层设计。省科技厅指导承德市编制和落实可持续发展十年规划、五年建设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提高源头把控能力。

构建省市政策支撑体系。省政府从政策机制、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及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五个方面出台30条专门支持政策。

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5亿元支持示范区建设,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平泉市获批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承德高新区获批“创新型园区”建设试点……目前,省级政策已有17条取得实质性进展。

承德市配套出台“36+18”条支持政策,市人大做出高质量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决议。目前,市级政策已有15条取得实质性进展。

“省市政策含金量高、突破性强,为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当好改革创新排头兵提供了保障。”承德市科技局局长苏艳华表示。

3年来,围绕创新示范主题和破解瓶颈问题,承德在生态建设、循环经济、脱贫减贫等领域培树打造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11个,形成《承德市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集》。其中,丰宁“母亲水窖”案例被列入《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1):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1评估报告》,围场智慧分级诊疗等2个案例被列入科技部创新示范区典型案例集,面向国内外发布,发挥了创新示范区的典型样板作用。

科学治水,精准扶贫,有效破解瓶颈制约

蟠龙湖,万顷湖光碧波,两岸群山青翠。

巡完3.5公里的湖边,宽城塌山乡清河口村村民赵玉国跳上一条小渔船,要巡视湖面。

“你看,没有垃圾。这绿水青山的,多美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赵玉国说,他曾是靠网箱养鱼为生的渔民,现在转型上岸,成为一名河道管理员。

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承德是“四河之源”。“京津一杯水,半杯源承德”。

“承德创新示范区建设,主题和核心在水,优势和潜力在水,责任和使命也在水。”承德市委书记柴宝良说,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决扛起“两区”建设政治责任,承德要在推进高水平生态建设上再建功立业。

聚焦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承德实施造林增绿提质、流域水生态改善、风沙源综合治理、污水垃圾处理四项工程,推进建设重点项目28项,其中已竣工21项。结合重点项目实施,研发推广了塞罕坝及周边地区森林抚育提升、坝上退化草原湿地治理、滦河潮白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等新技术、新成果20余项。

颁布实施第一部实体性地方法规《承德市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条例》,编制潮河流域、滦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等27项制度规范,从源头上筑牢生态环境保护第一道防线。

开展河湖综合整治、排污口整治、工业企业达标提升、城乡污染治理、打击违法排污五大攻坚战,重点推广示范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种植区土壤板结治理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承德谋划实施八百里滦河水质保护等153项重点工程,年造林60万-8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600平方公里,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

承德还先后与北京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和张家口、内蒙古多伦签署生态环境联防联建联治协议,开展联合监测和联合执法,生态共建共治共享成果持续深化。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如今,承德森林覆盖率由2018年的58.75%提高到2021年的60.03%,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由2018年的94.7%提高到100%,市区PM2.5年平均浓度由2018年的3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7微克/立方米。

在科学治水的基础上,承德市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稳定脱贫,建成了五大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带和十条龙型经济产业集群,865个产业帮扶项目带动受益人口16.79万户次,18.31万脱贫人口实现稳岗就业……2021年,承德同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科技创新引领,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初夏的平泉市,70余万亩油松苍劲挺拔,针叶苍翠欲滴。置身林中,阵阵松香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如今,想呼吸天然负氧离子已不必走进森林,承德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把森林空气带回家。

“我们利用松树自然脱落的松针为原料,依托公司的核心技术提取黄酮、挥发油等多种有效成分,研发生产植物负氧离子液,并开发相关系列健康产品。”公司总经理张鑫媛指着展厅内琳琅满目的商品介绍。

从无人问津的小小松针到8大系列30余款产品,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强劲支撑。

“承德的创新示范区建设,生态是基本底色,可持续发展是核心要义,造福百姓是根本目的。”承德市市长王亚军表示,加快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承德既要做好“生态支撑、水源涵养”,更要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立足推动承德市“3+3”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承德大力加强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培育、钒钛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培育、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大数据产业培育、绿色食品及生物健康产业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六项工程,推进建设重点项目104项,其中已竣工37项,项目计划总投资1734.92亿元。

全市“3+3”主导产业和县域“1+2”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承德市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金山岭长城晋升国家5A级景区。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首批两台机组并网发电,全市清洁能源新增装机107万千瓦、总装机达到861万千瓦,被列为国家清洁能源生产应用产业基地、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8年的39%提高到2021年的50%以上。(河北日报记者李建成、尉迟国利)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