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救助,让弱有所扶更温馨

2022-06-20 07:20:3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救助管理机构是流浪乞讨人员和困境儿童的“第二个家”,也是群众在他乡遭遇困境时的避风港。

今年6月19日,是第十个全国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开放日”,河北省民政厅在石家庄市救助站举办了河北省救助管理机构“6·19开放日”活动。当天,记者来到这里,感受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聆听救助工作中的温情故事。

送爱回家的“中转站”

“为了让特殊困难人员早日与家人团聚,这些年,我们不断拓宽寻亲渠道。”石家庄市救助站站长康亚明介绍,十年来,石家庄市救助站已累计为9.6万余人次提供救助服务,其中,护送受助人员安全返乡1.7万余人次,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老丁,是石家庄市救助站救助的所有人员中,让工作人员印象最深的一位。

“老丁来到救助站求助时,只能模模糊糊地说自己名叫丁振举,此外,再也无法提供任何可供核实的信息。”据石家庄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老丁精神恍惚,衣衫褴褛,明显是离家流浪了多年。

入站后,尽管工作人员每天与老丁耐心沟通,却一直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线索。就这样,老丁在站里一住就是十几年。十几年来,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放弃,山东口音、印象模糊的兄弟姐妹、黄庄村……一点一滴的线索慢慢地被拼凑起来,寻亲范围逐渐缩小。

前些年,采集DNA、人脸识别等高科技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寻亲当中,经过DNA检测比对,终于在山东济宁发现了老丁依然健在的80多岁老母亲。2019年,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老丁与亲人团聚了……

为了避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人员长期滞留,反复流浪,2020年,省民政厅、省公安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无户口人员落户安置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在救助管理机构及托养机构或合作医疗救治机构滞留超过三个月的流浪乞讨无户口人员可就地落户。

“对于长期滞留的遇困人员,我们会及时联系政府设立的相关公立福利机构,帮他们办理落户登记。”康亚明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石家庄市救助站已为112名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办理特困供养后移交市福利院安置,其中8名为未成年人。

遇困群众的“避风港”

作为特殊的窗口服务单位,石家庄市救助站全天24小时不打烊,全年365天都“营业”。

2021年初,石家庄突发严重疫情,大量临时遇困人员需要救助安置。公布救助热线、加强街面巡查、开辟临时庇护安置点……石家庄市救助站开展了疫情期间专项救助工作,同时安排了13名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接听求助咨询电话。

“疫情期间,我们在石家庄火车站西广场地下出站口设立了临时接待点,除了为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方便食物、防疫口罩等物资外,还为滞留人员安排食宿。”石家庄市救助站副站长万军生介绍。

从临时搭建的简易救助房到固定救助点,从暖胃的食物到暖心的车票,石家庄市救助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让遇困人员的返乡更有温度。

据统计,2021年初,石家庄疫情期间,石家庄市救助站共接听求助热线来电2.3万余次,出动救助车辆860次,发放各类物资3301件,为510名临时遇困人员提供了临时庇护场所,将333名遇困人员安全送返家乡。

为切实做好严寒天气下的救助管理工作,确保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救助,每年冬天,救助站都会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中,救助站全天候开展集中巡查救助,增设多个街面巡查救助小组,加强物资储备,配备救助巡查专用车辆,对城市区域主次干道、小街小巷、火车站、汽车站、地下通道、公园广场、桥梁涵洞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和劝导救助。遇到“寒潮”等极端恶劣天气,还会加强夜间巡查次数,加大巡查的频度和覆盖面,确保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近日,天气越发炎热,6月19日当天,“开放日”活动现场,省民政厅正式启动了“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石家庄市救助站同步开展此项行动。

“从6月初开始,救助站已经安排工作人员,分成七组分别前往石家庄市区各主干道、公共广场、地下通道、地铁站通道、商业大街、夜市、火车站等场所,为流浪、乞讨人员,离家在外、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正在或即将处于流浪或乞讨状态的人员及临时遇困的人员实施救助。”康亚明说。

康亚明介绍,根据“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救助原则,工作人员对愿意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接回站内进行救助,对不愿接受救助的,将会及时为他们发放矿泉水、方便面、衣物等救助物资,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河北日报记者高珊)



责任编辑:魏雨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